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里有一句谣We are what we eat,可译为"吃什么成什么".有例为证:美国一家减肥产品公司的经营策略是:"跟着麦当劳走"(Follow McDonald).哪里有麦当劳,哪里就有肥胖症,也就可以推销减肥产品,此法百试不爽.这是说的物质食品,精神食粮也是如此,英文里还有一句谚语:We are what we read,"读什么成什么",意思是读书造就人格.  相似文献   

2.
英语里有一句话:We are what weeat,可译为"吃什么成什么"。有例为证:美国一家减肥产品公司的经营策略是:"跟着麦当劳走"(Follow McDonald)。哪里有麦当劳,哪里就有肥胖症,也就可以推销减肥产品,此法百试不爽。这是说的物质食品,精神食粮也是如此,英文里  相似文献   

3.
图书市场的逆流──盗版透视朱胜龙在经济界曾流行一句话:“哪里有名牌产品,哪里就有假冒伪劣产品。”无独有偶。如今,图书市场也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猖獗的“重灾区”。一些不法书\商在金钱的驱动下,明目张胆地从事非法盗版活动。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明令禁止的八种非法出...  相似文献   

4.
新闻要“新”,这没有什么异议,而且许多人能做到。新闻要“深”,这也没有什么异议,但许多人却难以做到。很多新闻单位都有这种情况:有的同志很勤奋,哪里有新闻就扑向哪里,一年下来写稿发稿上百篇,可年底评好稿时,却拿不出一条像样的稿子。而有的同志写稿不多,却写一篇成一篇,有如扔重磅炸弹似的,作品的影响很大。为什么会这样?道理明摆着:你的稿子浮光掠影,除了现象还是现象,干巴巴,如碗里的水,瞧一眼就见底了,没有波浪,没有深度,不值得琢磨。而人家的稿子,有事实,更有思想,读一遍觉新鲜,读两遍受启发,读三遍四遍…  相似文献   

5.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哲学命题。要谈网络,就不太适合这般严肃了,尽管说认识“网络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一样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所形成的“3·18”讲话重要精神,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要求,也指出了明确清晰的方向,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核心问题确定了根本遵循,正如传播学的“5W”理论指向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who (谁)、say what (说了什么)、by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国家,“新闻无学”观点不知道流传了多久。人们说多了,习惯了,无所谓了,也就成了不争的事。但是这个“不争”,究竟是懒于争论,还是因为说不清楚呢?恐怕说不清楚才是真实原因。其实这也正是多少年压在新闻界同仁心底的几分惭愧! 你想:我们的编辑记者,从事着这样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而这个职业的学问根基究竟在哪里?不清楚。在文学里?好像,又不完全像。在政治里?有理,也不全在理。在宽阔的知识面里?但是学识渊博的人并非都善于发现新闻呐!人们曾经左思右想,感到不论把新闻学的根“栽”在哪里都有失偏颇。于是,没有…  相似文献   

8.
跑警报     
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接着讲下去。班上有个女同学,笔记记得最详细,一句不落。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夹,看了看,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相似文献   

9.
不了解女性消费者是谁,在哪里,消费特征是什么,以及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和二线城市里的女性读者是如何看待“服装大片”的,就盲目地机械地制作,即便是国际品牌,也会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10.
学刊约我给“名人书缘”栏目写点东西,实在有点惶恐。首先我哪里是什么“名人”,不仅跟名人沾不上边,甚至见了所谓红得发紫的“明星、名人”,也常常退避三舍。正忧郁间,突然电视里出现了香港当红的大明星、大名人刘德华的一则广告“有情人早晚是名人”。原来当名人也不难,只要对他推销的产品有情。是有情人,则早晚是名人。如果对书有情、有缘,是书的有情人,岂不是比刘德华推销的“名人牌牙膏”还要高雅一些。早晚成为“名人”,不也就“当之无愧”了。想到此,倒也心安理得了。  相似文献   

11.
电视屏幕上每隔一小时就有时间显示;收音机里也不停地报时:“嘀,刚才最后一响,北京时间”电视和收音机显(报)出的“北京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又是以什么为标准?如何报出的呢?说来令人惊奇:“北京时间”是从陕西“中国时间城”发出来的,而驻守在时间城的是一个连的中国守时兵。  相似文献   

12.
"快餐时代"仍需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丹 《新闻记者》2003,(9):30-31
一、我们生活在“快餐时代”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是“快餐”时代。事实上,“快餐文化”真的占据着我们的生活:国人一直以中餐深厚的文化底蕴自豪,但美式快餐在中国照样长驱直入,肯德基在中国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迄今为止在中国开设了600家餐厅。再看麦当劳,1990年进入中国,截至去年6月底,麦当劳在中国的连锁店达到368家,这个数量在亚太区仅次于日本和澳大利亚。广东人那么讨厌煎炸食物,但照样踏破麦当劳、肯德基的门槛。书店里,抽支烟的工夫就能看完的漫画书铺天盖地,许多成年人也捧着漫画看得津津有味。《谁动了我的奶酪》成了最畅销的书,…  相似文献   

13.
战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 前期做得越细,战略定位越准确,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指挥、权衡和各适其位”,所谓“抉择”和“权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每个战略制定前的调研分析,以便作出最后决定的过程。“各适其位”就是对战略定下来以后的具体细节上的执行过程。那么,这个前期的过程,拆开来看,就是对每一个细节的关注。例如:麦当劳在中国开到哪里,火到哪里,令中国餐饮界人士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可是我们有谁看到了它前期艰苦细致的市场调研工作呢?麦当劳进驻中国前,连续五年跟踪调查,内容包括中国消费者的经济收入情况和消费方式的特点,提前4年在中国东北和北京郊区试种马铃薯。根据中国人的身高体形确定了最佳柜台、桌椅尺寸,还从香港麦当劳空运成品到北京,进行口味试验和分析。开首家分店时,  相似文献   

14.
期刊编辑要自觉树立和不断强化“读者意识”,这就需要解决好“五个W”和“一个H”的问题。其中,“五个W”即:why(为什么)、who(谁)、where(在哪儿)、when(何时)、what(是什么);“一个H”即:how(怎么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慎用概括新闻作品是事实的客观反映,所写其人其事,都应有准确的事实根据。但在一些新闻稿件中,却经常可以看到主观臆断色彩很强的概括性字句。诸如:“几年来,他一贯兢兢业业地工作,从不迟到、早退。“他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一片赞扬声。”“十多年来,他寝室的灯都是亮到是晚十二点以后……”看到这些概括,读者倘若马虎一点,也就默认了(但决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倘若认真一点,这些概括就经不起推敲了:难道他“几年来”从未迟到、早退过一次?难道“他走到哪里”,都只听到赞扬没听到一点非议?“一片赞扬声”又是个什么概念?“…  相似文献   

16.
哪里是基层回答“哪里是基层”,不妨先看看什么是“基层”.《现代汉语词典》对“基层”的解释是:各级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这个解释道出了“基层”的本质,基层是我们社会组织的基石、是单位组织的一线,也就是说,基层就在田间地头、就在工厂车间、就在寻常百姓中.因此,基层具有战线广、群体多、内容丰富的特点,既有我们熟悉的街头巷尾,也有陌生的边远乡村,既有各行各业的劳动岗位,也有不曾关注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7.
冯超 《新闻传播》2010,(7):134-135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并不喜欢足球.但是禁不住周围一帮朋友的鼓吹,自己也看了一场,从此成为球迷;本来没什么可买的,可地铁里、报纸上的广告铺天盖地“某某商场买100返80”,还真去逛了一趟:同学都说麦当劳新出的鸡腿汉堡好吃,要不赶紧去试试,就落伍了……  相似文献   

18.
丁帅 《大观周刊》2012,(4):222-222
: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首先,我们得明确,为什么学地理?学地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学习有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很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上册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剐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学生对四季更替,边远地区乡村学生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很简单,学习地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19.
所谓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英语--Core Competence.它意味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可以使你凌驾于竞争对手之上的,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为对手所复制的能力总和.它和所谓的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优势也是息息相关的.国外有关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所举的最多的案例就是麦当劳.麦当劳的产品有什么独特的配方吗?没有.有什么特别的口味吗?也没有.那为什么它可以这么成功?答案显然不在产品本身,而在于它对于快餐文化消费体验标准一致性的设立和保持上.  相似文献   

20.
文化营销,“顾名思义是将企业的文化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营销之中,用文化的方式来经营销售企业的产品”①。它通过激发产品或服务的文化属性,来提升其附加值,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更好地实现市场交换。例如,麦当劳里卖的不只是面包加火腿.它卖的是快捷、时尚、个性的快餐文化。那些认同了这种饮食文化的消费者,自然会经常光顾麦当劳,因为它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现代快餐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