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将事业单位人员纳入了其管理范围,但是将所有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劳动合同法的管理范围,事业单位的现存聘用制度与《劳动合同法》是否适用,这一问题在实践中仍存有争议。文章试图对《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下文简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引起了学校、医院、科研院所、文艺团体等各种事业单位和千千万万的事业单位劳动者的高度关注:事业单位究竟适用不适用《劳动合同法》?事业单位的哪些劳动者适用《劳动合同法》?事业单位事业编制内的劳动者适用不适用《劳动合同法》?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是否等同于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3.
一句话传真     
《中国教工》2008,(6):45-46
5月6日,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举办《劳动合同法》培训班,以《执行〈劳动合同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工会如何推进(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讲座》为题进行了辅导授课。  相似文献   

4.
依据《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利益规定的必要性,深入剖析《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利益的规定。它表现在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服务期的规定、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等方面,最后阐述法律对此问题的进一步规定,以此完善《劳动合同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对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将事业单位纳入了劳动合同管理范畴,这给事业单位用工制度转换和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带来重大影响。面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新变化,事业单位应积极应对,进一步加大自身改革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确立了我国劳务派遣基本法律制度,但该法及之后的《实施条例》对于劳务派遣的规制尚有待完善之处。文章结合《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如何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劳动合同法》,最终达到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生效,伴随着它的实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许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产生众多的困惑,甚至有人认为:《劳动合同法》是对《劳动法》的修改。许多用人单位认为:该法过多地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也有个别的用人单位全然不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当回事,现实中,违法用工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本文对《劳动合同法》做了几点说明。  相似文献   

8.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和人事并轨,高等院校被纳入《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只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充分重视、学习和理解《劳动合同法》的精神,对《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中适用于高校管理工作的相关条款间主要内容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才能适应新条件下高校管理需求,解决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处理好劳动合同关系,依法规范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面提升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对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高等学校的后勤经营单位有很大影响。《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对高校后勤实体人力资源成本的影响可以通过积极的调整相应政策,规范用工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实施五年多来,其积极作用逐渐显现,但也存在矛盾与问题。加强对《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条例的宣传与普及教育、强化劳动行政部门的服务与监督功能、提升与培育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企业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等都会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合同属于劳务合同,而不是劳动合同,不能混为一谈,应将某些劳务合同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对企业恶意欠薪行为规定的加倍赔偿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将事实劳动关系直接纳入劳动合同法范畴,对保护广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与以往劳动关系相关法规的对比分析,归纳出其中的特色,在此基础上以人性化管理思想为视角,对其背后所隐含的管理学理论根源进行分析,探讨了在企业中实施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从劳动力市场的多维性和二元性特点出发,通过理论逻辑分析发现:《劳动合同法》在相当程度上有利于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而且并不必然会导致失业率升高;相反,它更加有利于遵纪守法的经营者、有利于促进落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短缺”。事实上,《劳动合同法》起到了鞭策落后、鼓励先进的作用,最终维护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法则。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调动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和提升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是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一种权益的维护纽带,劳动者是通过人才派遣的方式进入各用人单位,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赋予了人才派送合法的身份,要求对雇用单位和用人单位各司其职,同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发展中为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促进我国各区域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区域的人才派送中应充分运用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述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主旨是着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分析了劳资双方保护的平衡,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的扩大,阐明了劳动合同法的溯及力问题。以便对新法实施后存续的劳动关系的相关问题(续订合同次数的计算、事实劳动关系、违约金、经济补偿金、赔偿金)有一个比较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确立了用工建立劳动关系制度.劳动关系因“用工”这一事实行为而发生的规定缺乏法理考量,用工所建立的劳动关系是空洞的法律关系,用工不能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架空了《劳动合同法》所设计的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体系.从真实生活镜像和理性思维逻辑出发,很难否认劳动关系正是通过劳动合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仅会提高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而且还会推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民营企业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系统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比,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和创新管理方式才能应对新《劳动合同法》所带来的外部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单位的劳动用工方式也随之呈现多样化。根据1986年国务院的“四个规定”,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一批“劳动合同制工人”,但在该类人员退休待遇问题上,却产生了与普通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不同的退休待遇,出现了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冲突。解决这一冲突,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从法律角度理性分析,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就是普通劳动合同性质的劳动者,受包括现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和约束。其二,从事实角度客观分析,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在职期问享有事业单位正式编制职工的身份,退休前所享受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其他任何正式编制员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事业单位依据1986年国务院的“四个规定”精神为该类人员办理并缴纳了社会养老保险。其三,从法的价值角度看,需要具体权衡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最大化平衡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