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丽 《职教论坛》2002,(10):51-51
自信心是学生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有自信的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内在潜能,才能获得学习、事业、生活上的成功。职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如果缺乏自信,他们就有可能自轻自贱、自暴自弃,甚至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研究职中生自信心低下研究职中生自信心低下的原因及教育方法,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一、造成职中学生自信心低下的原因剖析1.对环境不适应而导致自信心下降。职中学生大多数来自较贫困的农村,入学后面对的是一个新环境,看到城市学生那种较富裕的生活,他们会自觉地联想…  相似文献   

2.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估计。人正是因为有了自信心,才会确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才会有工作动力,也才会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自信心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自信心容易获得成功,而获得成功,又可增强自信心。但对幼儿来说则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只有先体验成功,幼儿才容易增强自信心。如何使幼儿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心呢?在十几年来的教育实践中,笔者通过在体育活动中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对培养幼儿乐观向上、积极向前的人格品质,促进幼儿自信心健康发展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并获得了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3.
成绩的好坏与学生是否具备足够的自信心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往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两个学生,自信心强的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功.而自信这种作为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因素,既可以是先天具备的,也可以通过后天有目的地培养加以树立.人有了自信心才会发现自我,才会发现取得成功的方式与方法,才会发现成功.而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自信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不足往往产生自卑,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不利于儿童自信心的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更多是依赖具体的情境而获得,所以创设激励和体验成功的情境,消除儿童的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对儿童的发展很重要.教育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汤献花 《考试周刊》2012,(49):180-181
只有教学双方和谐,老师才会教得舒心,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教师才会被热爱,才会感到有价值,才会感到尊重与被尊重。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总希望自己的教育对象十全十美,因而一旦发现了学生身上的毛病,便严加训斥,认为只有严厉才会对孩子的教育起作用。结果反使孩子丧失了自信心,变得消极起来。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赞赏。赞赏能够产生足够的“能量”,引起孩子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大大降低疲劳的程度,增强自信心。人人需要赞赏,赞赏是人的生命的一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人的这种需求,因势利导,教育就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好效果。为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力推行新课改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把赞赏教育当成一种思…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开发潜能、提高素养”。教育中只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交相辉映,才能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社会需要之才。由此,学生的成长应该是“科文并举、立人立志”。  相似文献   

8.
爱心与教育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具有自信心的人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敢于大胆探索,乐于与周围的人交往,能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往往表现得胆小、退缩、不合群。在幼儿园中,缺乏自信心的幼儿不在少数,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来说,用爱去滋润幼儿的心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许多我们认为聪明的人却不一定能取得成功,还有一些人经常会陷入莫名其妙的不良情绪中而不能自拔:抑郁、焦虑、内疚、烦躁……原因何在?情感智力教育理论的提出是人类在对自身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它揭示了人成功和快乐的秘诀。一个人只有同时拥有高智商和高水平的情感智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一个人也只有拥有高水平的情感智力才能生活得快乐、幸福,进而保证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一些幼儿遇到困难就知道哭,还有些幼儿常常会乱发脾气……幼儿的情绪情感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将来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仅有高智商的…  相似文献   

10.
邵春新 《教师》2010,(25):53-54
作为校长.日常工作中天天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正视而不回避问题.学校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每解决一个问题学校才会前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越多学校才能发展得越快,而教育科研,是对教育规律再认识的过程,是通过思考把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调整过来的过程。教育教学离不开科研。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是教师、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与保证。  相似文献   

11.
开放教育体系要围绕“创资源、重服务、抓过程、施监控、保质量、出效益”这18年字构建。过程写作教学就是要把好每一篇章的每一个过程的质量关。只有每一个小关把好了.才不会出大问题。其写作教学效果是:学习由原来的不会写到会写,由原来的写得不好到写得好,由原来的写得少到写得多.达到了教育目的。只有像过程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才能称得上是“重服务、抓过程、施监控、保质量、出效益”的模式.才能监控出高质量的写作产品。  相似文献   

12.
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学生获得成功总是同良好的心理品质即自信心紧密相连.自信心越强的同学越爱钻研,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好,从一次成功走向另一次成功,成功的同时促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心理脉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革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才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爱的职业,没有爱心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期待是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开了期待 ,教师的责任如何能体现呢 ?相信“差生”会变 ,所以才期待 ;相信“差生”能达到成功 ,所以才有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有了期待 ,才有追求 ,才有那种教育方法的创新 ,教育才不会是枯燥乏味的事。学生的期待少不了受成人的影响 ,一般说 ,有追求、有期待的去听 ,去理解、去接受 ,学生才能有对自己的期待 ,“差生”尤其是如此。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转化为学生对自己的期待。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成功教育所追求的过程。成功教育的最大成绩莫过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教师相信学生有潜能 ,相信自己有价值。当教师的本来就是要在转变“差生”…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的学校把自信心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发,通过准确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把儿童生活作为鲜活的课程资源,设计富有层次性的活动过程,在实践中创新,让学生从自信走向自由、由此可以看出,让教师拥有充分的课程权力,并用开放灵活的课程管理机制作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才可能充满活力,课程资源才能得到综合性的开发,才能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为员工设定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通常会使员工创造出更高的绩效。因此。企业对员工教育需要开放型思维。抓好员工的安全教育、文化教育、素质教育.理论教育、企业精神教育。要通过开放型的有效手段。才会实现创新的目标。才能使员工产生压力。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  相似文献   

17.
“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如是说。真正的教育必然建立在教育信仰之上。因为有了这种信仰,教育者在付出时心里才会盛满爱和幸福;因为有了这种信仰,教育行为本身才会更加温暖,更加有激情,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朱春洪 《考试周刊》2010,(12):57-58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说明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特别密切。新课程竭力倡导:教育应依托生活进行,变成一种生活。成功的语文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语文走进课堂,让语文教育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这样语文才会充满时代气息、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王晓明 《文教资料》2011,(34):49-50
懂得感悟生命,以人性之美来体味文学的深刻内涵。以情感的共鸣彰显教育的真谛.教育才会进发活力,与时俱进。教育源于生命,只有顺应生命的本性,才能促进生命的发展。所以,敬畏生命,体现出教育的基础伦理,是教育的最佳境界。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带领学生品味生命之花的绚丽与夺目。教学中的“生命在场”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感悟生命。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0.
<正>自信,才能发挥内在潜能,从而获得学习、生活、事业上的成功。然而,职校生却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他们敏感、自卑、焦虑,对生活和学习缺乏积极心态,得过且过,反叛情绪强烈,有的甚至有暴力倾向,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常常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探讨职校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及教育对策,成了职校教师不容回避的问题。一、职校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