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最佳立意”,是指文章所立之意与文章内容达到高度和谐统一,取得深刻、新颖效果的立意。从近年高、中考学生作文看,无立意或立意错误的学生并不多,较为普遍的是立意一般化,达不到深刻、新颖的高度,使作文缺乏竞争力。究其因,是这些学生没有切实掌握作文立意的审美标准和基本方法,缺乏立出深刻、新颖的意的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立出“最佳立意”呢?下面谈  相似文献   

2.
近年高、中考阅卷中,我们发现学生作文无立意或立意错误的并不多,较为普遍的是立意“一般化”,达不到深刻、新颖的立意高度,究其因,是这些学生立意能力较弱.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立意能力,必须注重开发学生的立意思维潜能,培养其最佳立意的能力.首先,要注重学生五种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是思维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智力特征。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劣,决定着思维能力的高低,因此,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是要注重思维独立性的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那么,作文教学是对这种审美教育的提升和拔高,又是对其教育效果的直观呈现。由此看来,"美"应是作文的价值核心。立意——高远之美"千古文章意为本。""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包含健康的思想、积极的情感、高雅的格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一篇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立意的高远,而要高远之意就必须从健康积极、昂扬向上、反映时代本质的角度去确定中心。我们要有以小见大的缜密思维,从生活中的寻常事件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笔者认为,传统作文教学中有关立意的"正确、深刻、新颖、简约"要求未免过于笼统。  相似文献   

4.
材料作文的深刻立意是当下学生写作的难点,本文从变俗为新、变实为虚、变小为大、辩证象征、人性观照等多个角度探讨深刻独到立意之法,以尽力拓展写作者之思维,终出新颖独到之"意"为旨要,达到突破自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姚全福 《现代语文》2006,(2):119-120
清人郑板桥主张写文章要:“领异标新二月花”,这里说的“领异标新”就是指文章的立意要“新”要“异”,不人云亦云,就像初春二月的花朵一样,在万木复苏、百花尚未抽芽的时候,它就冒着风寒,含苞怒放了,这样的花朵自然引人入胜,这样的文章自然会新鲜别致,受人喜爱。就高考来说,语文150分,作文占60,而在中考语文的120分中,作文也占到50分,均占总分的40%左右,确实是重头戏,而新颖深刻的立意是作文成功的先决条件,从近年来中学生的作文看,无立意或立意错误的学生并不多,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立意一般化,达不到深刻新颖的高度,作文缺乏竞争力,那么,怎…  相似文献   

6.
王彦弢 《现代语文》2012,(5):156-157
针对当前高中语文命题作文的特点和要求,作者从考场作文立意的积极健康和新颖深刻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并举例就审题立意的要求和技法展开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指出了命题作文立意方法的重要性。"把握题意,准确新颖",这是对高考作文审题立  相似文献   

7.
文以"意"为主,可是某些中学生作文时往往不注意立意。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立意要正确、新颖、深刻、有创意。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历来是重点,但也是难点。高中生长期的阅读习惯早已形成,学生内在语言天赋基本定型,教师很难从根本上去改变孩子作文中语言运用的习惯,所以教师在训练孩子作文时,更加倾向于作文立意的训练。对于作文的立意,笔者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训练中,往往是放在第一位的,《红楼梦》中黛玉教湘云写诗时不也是认为"立意第一"吗。对于立意,众所周知,要求是要新颖,要深刻。那如何新颖,如何深刻呢?这个问题应该是教师孜孜以求的。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说得好:"千古文章意为高。"这里的"意"讲的就是文章的立意。立意是文章的精神内核和灵魂,立意是否正确、深刻、新颖,是能否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那么,怎样使中考作文在立意正确的前提下新颖深刻、高人一筹呢?一、鞭辟入里,立意求深"意为高"主要体现在深刻上,而立意深刻并非是写惊天动地的"大"题材。有大题材可写自然是好事,但有了大题材也不一定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来。然而,就大多数同学而言,所  相似文献   

10.
<正>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则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因此,作文的立意万万不可忽视。近几年的高考,不论是新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一般都是要求考生"立意自定",但是脱去了命题作文的"镣铐",有些学生反而不会"跳舞"了,而近年的高考作文往往审题难度不大,所以立意对于作文的成功与否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立意类型,可供大家参考:一、从实立意与从虚立意  相似文献   

11.
薛云平 《考试周刊》2014,(76):53-54
"意",文之先也。"意"是"文心",是"灵魂",也是作者内心意愿、精神的需求。作文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就在立意的优劣,但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注重立意。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在作文写作时三思而行,确保文章立意正确、集中、新颖、深刻。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能集中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准确、新颖、深刻三位一体的立意成为学生加强思维品质训练和培养的首要目标.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尤其要在立意新颖上多下力气.  相似文献   

13.
<正>文以立意为宗,文要取胜,贵在立意创新。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意犹帅也","文章以意为主"。这就是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它是文章的灵魂,是选材的依据,是结构的轴心,可见立好意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是最关键的。而立意新颖,更是作文高分的第一张有效通行证,"新颖"就是观点看法要有新意,意新文自胜,这是优秀作文必须具备的条件。那么,怎样教育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新颖别致的文章呢?首先,要敢于变换角度突破旧思路,大胆标新立  相似文献   

14.
李永玉 《考试周刊》2014,(51):43-43
作文立意准确、新颖、深刻,是高分满分的第一张有效通行证。"准确"就是避免消极颓废显错误;"深刻"就是避免浅尝辄止显肤浅;"新颖"就是避免人云亦云显陈旧。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话题作文、标题作文等开放式题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学生随意而为,结果造成立意平平,文不引人。相反,一篇文章若能做到立意正确、深刻、新颖、简明,"沥尽千沙始得金",定会激发读者的兴趣,让人一见倾心。  相似文献   

16.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有了明确的立意,构思、选材才有依据。怎样才能使立意新颖、深刻?文章提出,可以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深化思维,提炼生活""回归自我,独抒心灵""独辟蹊径,反向立意""巧选角度,学会取舍"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写作立意是学生写作前对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把握。由此可见中学生作文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的立意。当前学生作文立意单调、陈旧、肤浅导致作文千篇一律效果不佳。立意升格是目前初中生作文教学急需关注解决的问题。如何使立意丰富、新颖、深刻并存?笔者提出三个策略,即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制约;打开多元化视角,寻找平凡中的不平凡;塑造象征意象,挖掘哲思深度。  相似文献   

18.
话题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其思维特点是全方位开放。于是不少教师忽略了话题作文的立意训练,以为审题立意已无关紧要,殊不知这正是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良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契机。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由此可见立意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什么是立意呢?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立意有哪些要求呢?鲜明,准确,深刻,而且要新颖。其中准确、鲜明是基本要求,深刻、新颖是较高要求。现在我们进行较高层次的立意训练——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条条道路通罗马”,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它说明了新颖对新闻的重要性.同样,作文立意也需要体现新颖,凸显深刻,展现个性.当前,同学们作文中立意雷同的现象很普遍.  相似文献   

20.
作文贵在创新,创新贵在立意高远、深刻独特。然而,在高考应试的压力下,在学生为了达到分数最大化的诉求下,教师在作文立意教学过程中往往追求立意的平稳性、快捷性,而忽视了立意的深刻性、独特性。针对当前学生作文立意过于肤浅、缺乏个性、模式化等问题,教师在作文立意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发散思维的教学方式,通过发散思维流畅性的训练、变通性的训练、独特性的训练,从而使学生作文立意更深刻,更具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