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这为实行...  相似文献   

2.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各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就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来渗透创新教育。下面,笔者根据本课程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令人关注的话题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ISTE)在其制定的教育技术国家标准(NETS)中,将“课程整合”直接解释为“在学术性内容的日常课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和改进学习和教学”。我国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其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也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包含课程信息化、信息技术课程化和建构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等不同层面,它在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诸多研究。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社会发展也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撑.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开展了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简易“微课”、“学习资源包”等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与资源,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效性,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由组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到“用信息技术学习”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践研究工作,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们讲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指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开头就讲:“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了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的社会实践、科学实践和生活实践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自主选择、直接体验、探究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个性品质培养为基本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诸多区别于传统课程的课程特点,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大技术杠杆,为适应这个发展趋势,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二是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这也是我国信息技术课教学将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首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中提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基本活动。它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价值。经过几年来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要上好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必须做到“六重”。  相似文献   

9.
方玲玲 《教书育人》2009,(12):14-15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样,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不仅有了“学科课程”、“综合学科课程”,而且还有了超越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为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创造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创造教育的良好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智慧的统整”与“知识的统整”,也就是“科学智慧”和“艺术智慧”的统整和“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要达到这种整合:…  相似文献   

11.
一、“有效”问题的提出 目前,人们在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都有一个默认的前提,那就是“有效整合”,似乎不存在“无效”整合的问题。面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以及信息化教育实践困惑,究竟怎样才算是有效整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整合?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来看:一是从信息技术角度,在教学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程教学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用技术支撑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了“技术本位”的整合观;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几年来,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载体,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充实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为我们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其重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三类领域:“研究性学习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生中的成功开展对后两者的实施起着极大的帮助作用,三者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国家教育都于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主要内容。本文试图对照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育方式的差异,以期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摆在教师眼前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实施这门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中,如何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又如何指导学生选主题,并根据主题开展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笔者一开始就在思考与探索着怎样指导学生自选主题,并在课堂实践中进行着反复尝试。  相似文献   

15.
胡玲华 《湖北教育》2004,(17):23-2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进入新课改后,中学劳动技术课归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作为必修课开设。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因此,实施综合实践活法与开发校本课程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大亮点。也是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新一代技术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这几年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围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但是,信息技术教育在推广和普及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1)信息技术教育;(2)研究性学习;(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4)劳动技术教育。”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唐淑华 《辽宁教育》2002,(12):31-32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诞生既适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一、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1.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这一课程首先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2001]17号件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