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行行政审批制度因审批责任不明而产生了权力的异化,致使权责不一,审批失范。因此,有必要对现行行政审批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以期明确行政审批责任。  相似文献   

2.
权力的非公开运行是产生腐败的温床,是腐败的保护伞,因而行政公开不仅是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防止政府官员贪污腐化的强有力武器。我们应当加快行政公开立法,建立和完善行政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3.
行政审批是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但是行政审批的运行不是没有代价的,其运行不当会导致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减损。本文从政府成本的视角出发,聚焦于行政审批运行产生的、容易被忽略的隐性成本,基于分析政治市场中行政审批产生的隐性成本为逻辑起点,梳理行政审批运行中的各个成本变量,理顺行政审批运行中各成本变量与审改绩效的因果序列,探索中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逻辑。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入WTO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创新行政体制,实现“行政提速”,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行政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5.
浅谈行政审批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下,严格的行政审批不利于民营经验的发展,适度的行政审批制度对民营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基本上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原有的审批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文章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现存的问题出发,结合我国的目前实际,借鉴美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分析得出美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背景和总体战略选择以及现实选择的分析考察,认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不是简单的对审批项目的缩减,而是必须首先进行深层的政治体制改革、调整党政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提供法律保障、发挥人大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作用,采取审批权与收费相分离的措施,才能真正有效地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8.
由现行审批制度衍生的审批权腐败 ,是各种腐败现象的源头之一。审批权腐败是指以审批权谋私 ,进行权钱交易等违法违纪行为。它是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党政干部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也是现阶段腐败的突出特点。我国现行的审批制度是一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权的审批制度 ,在建国初期曾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过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这种审批制度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些年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我国的审批制度虽有所改变 ,但仍然存在许多严重弊端。一方面 ,严重制约和妨碍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9.
如何根据世贸规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审批改革的经验,认识和分析我国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出改革的有利措施并构建我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审批制度,这是公共行政学理论研究和政府管理实践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规范、约束审批行为,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指出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从审批制度的价值取向、公务员的“经济人”倾向以及公共参与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亲市场化战略”、重塑政府机构的利益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流通是票据的目的性功能。背书转让是票据流通的最主要方式。票据法上关于背书禁止的规定对票据的流通性产生着重大影响。约定的背书禁止和法定的背书禁止是背书禁止的两种形式,两者对票据的流通性均产生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保险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保险法》已确立财产保险中存在代位求偿权制度,但在人身保险中却排除代位求偿权的适用。本文借鉴他国法律规定,探讨能否适当放宽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薅范围,在我国人身保险合同中针对部分险种适用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问题,以期完善法律规定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从《票据法》第30条条文来理解,似乎是否定了空白背书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该务存在着立法上的漏洞,在实践中也欠缺可操作性。从各方面综合衡量,我国票据法应当立法承认空白背书的法律效力。最高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9条从司法的角度肯定了空白背书的法律效力,但是无法解决各种票据转让形式下空白背书的连续性问题,应当对其作扩大解释,并结合背书的基本原理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我国《广告法》对名人代言广告没有规定,因此,关于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问题倍受关注。为了完善我国广告立法,规范名人广告,进而明确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必须明确名人在代言广告合同中的法律地位,厘清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应负法律责任的法理基础,进而明确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期后背书是票据法的重要内容,对于界定“期”的标准在理论上出现了多元化,这些标准的相同点是对期后背书的法律效力加以限制,完善期后背书制度,明确期后背书的效力与持票人的权利,对完善我国票据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名人代言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手段,同时是一把"双刃剑".文章分析了名人代言和企业选择名人代言的商业价值与风险,认为:名人要全面了解企业,企业要科学选择名人,名人形象要与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吻合,一旦发生危机,名人与企业都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以最大限度消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proposed and tested a model based on stereotype threat theory. The hypothesis is that women who are exposed to a low percentage of women in a science program are more likely to endorse the gender stereotype that science is a male domain, which will in turn undermine their autonomous academic motivation. A total of 167 women university students enrolled in science programs participated in an 18-month longitudinal study. Results partially support our model. Although the low percentage of females in science programs was related to endorsement of the gender stereotype, there was no effect of prior stereotype endorsement on subsequent autonomous academic motivation.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endorsement of anti-corruption norms is a normative assumption in legal systems with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s, where citizens are expected to act as monitors of the public service. Tolerance of corruption counteracts this assumption. We studied tolerance of corruption among 8th graders from Latin-American samp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Study 2009. We proposed a model where associations between students’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and tolerance of corruption are explained by civic knowledge, authoritarianism and open classroom discussion. This model accounted for 36–43% of the variance within schools, and 87–96% of the variance between schools, across six countries. The socioeconomic gap in tolerance of corruption was mainly present between schools. In addition, students with higher civic knowledge were less tolerant of corruption, partially explained by authoritarianism, while open classroom discussion also had indirect associations with tolerance of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19.
论票据质押之设立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第224条与《票据法》第35条规定了两种不同票据质押的设立方式,引起纷争。前者规定票据质押设立的要件为订立书面合同并交付票据,后者规定要件为作“质押”背书。二者在实质上并不冲突,为基础关系和票据关系的关系,二者设立的票据权利上的质押效力不同、行使方式不同。依据票据行为特征,根据《票据法》设立票据质押更有利于保障质权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我国票据担保实践中以单纯交付方式设立票据质权的情形屡见不鲜,对此理论界纷争不止,司法实践也未能达成共识,甚至存在矛盾与冲突。《民法典》出台前,有关票据质押的法律规范,如《担保法》《票据法》《物权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存在诸多矛盾冲突之处。《民法典》生效后,根据第441条之规定,应当认为《民法典》与《票据法》之间是相互分工而非互斥关系,有关票据质权的原因关系由《民法典》调整,设质背书行为之作为与效力问题当由《票据法》调整。是故,票据质押须满足质押合意、设质背书、交付票据三个要件方可设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