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些阅读教学的理念昭示:阅读教学应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千个,才会呈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践证明,批注阅读确是把这些教学理念转化为学习行动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学生在这个批注过程中发展了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而我们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也因学生的精彩批注而陶醉,下面就我个人的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学习自古都是从"读"上下工夫。《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阅读更加有效地彰显学生的个性。一、让学生自己有选择性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感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所谓"有一千个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有着强烈的个性特征。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解释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畴之内,于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被扼杀殆尽。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理解,以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4.
一、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句名言。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说过,“每一个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而被激发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也指明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阅读文学色彩浓烈的课文,学生的感受肯定会因人而异,在头脑中树立起来的形象就肯定会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应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注重内心对文字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正视学生的认知、体验、水平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引领个性化学习.努力为学生支撑展示个性的广阔天空.  相似文献   

6.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经典论述.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现代阅读理论,揭示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文学研究新思路的接受美学的重要人物姚斯的论述是比较深入的.姚斯认为:读者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千差万别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文本,可以解读出不同的自我。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充满个性的课堂,我们学生的阅读课也应该是个性张扬的阅读课。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该如何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呢?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与观摩名家课例中,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  相似文献   

8.
张凤琴 《辅导员》2013,(16):92-92
<正>从本质上说,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阅读群体,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在课堂中,学生当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不能绝对自由地进入阅读文本,学生的阅读和对文本的理解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但这种帮助并不是老师简单地对文本进行解读、诠释,然后再灌输到学生那里的过程,而是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的过程。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事实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正因如此,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方面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追求个性化的误区。一方面,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极具个性化;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过程中出于对  相似文献   

9.
李英华 《现代语文》2007,(4):107-107
对于阅读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部作品,生活背景、所受教育、人生阅历等不同的读者,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也就是说阅读是个很私人  相似文献   

10.
<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理解活动,其阅读方式和阅读结果因人而异。正如同一部《红楼梦》,鲁迅曾说:道家看到了"梦",儒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情",革命家看到了"排满"。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应该是读者阅读时的个人自觉行为,"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称得上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践行新课程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理念,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与一句舶来的名言"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谋而合,如今这句话也已然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标签式解读。于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过程。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感悟和体验、从而构建自己的理解。阅读是可以根据阅读者不同目的来进行调控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一个文本所含的意义往往需要阅读者去挖掘,而由于每个读者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不完全相同,读者在品味文本的过程中也就有了不同的感悟。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高中语文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时既能够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框架和作者表达的思想,又能够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阅读个性化问题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在阅读活动中,阅读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从而重构读物的具体化形态。这就是所谓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正因为有千差万别的经历、处境与积淀,才有千差万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有阅读的不同价值取向和个性感受。  相似文献   

14.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理解活动,其阅读方式和阅读结果因人而异。正如同一部《红楼梦》,鲁迅曾说:道家看到了“梦”,儒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情”,革命家看到了“排满”。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应该是读者阅读时的个人自觉行为,“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称得上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倡个性化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放飞思想,彰显个性,收获快乐。一、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体验阅读手法之趣  相似文献   

16.
在个性化阅读中,怎样处理“一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关系呢?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课程目标、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和谐统一呢?一、个性化阅读要以读懂文本为前提一位教师在执教《鸬鹚》一课时,抓住“一抹”这个词,以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真正的作品是属于读者的,阅读活动的整个过程也都属于读者。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实中有些语文课,学生的阅读近乎“戴着镣铐跳舞”,个性未被张扬反遭扼杀。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绝对的解释权,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暗示甚至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很多时候,学生不是在阅读,  相似文献   

18.
个性化阅读不仅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精神自我反思的过程,这对个人的成长举足轻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著名散文作家王英琦认为,阅读对于人的精神,就像雨露对于原野。  相似文献   

19.
任莹 《四川教育》2006,(7):33-33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我们的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而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怎样既引导孩子,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内涵得以正确地解读和建构,把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来体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运动和成长本质呢?  相似文献   

20.
佘瑞铭 《快乐阅读》2011,(19):90-91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确,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面对同一篇作品,自然会各取所需,进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和阅读感受,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