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涛 《中国广播》2014,(12):I0004-I0004
2014年11月21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交通宣传委员会第二十届年会暨“2014移动互联时代传媒的挑战与机遇”高峰论坛在陕西西安举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百余名交通广播总监参加了会议。会议表彰奖励了全国交通广播节目创优评析获奖单位和个人,并对一贯支持行业发展和协会工作的播出机构进行了表彰。发布了全国交通广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议。  相似文献   

2.
芦珊珊 《出版广角》2016,(10):56-57
文章从移动互联时代交通广播节目面临的挑战出发,选取湖北楚天交通广播方言节目《好吃佬》为案例,从避开聚众传播路线,坚持分众服务;避免多元信息传递,立足本土特色;推动融媒体的发展,有效取长补短;摒弃网络传播缺陷,保证节目品质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交通广播节目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交通宣传委员会第20届全国交通广播总监工作年会暨"2014移动互联时代传媒的挑战与机遇"高峰论坛日前在陕西西安召开。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张丕民在会上强调,要加强区域联合,打造互联网思维,推动行业整体发展与创新;要加强与传媒高校交流,搭建合作平台,推动学界业界共同发展;要凝聚行业力量,推进最具影响力的全国交通广播评选工作;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行业组织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私家车的快速增加,为移动人群办有用的广播也成为各地交通广播的定位和准则。在交通广播的节目设置中,新闻资讯类节目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因此,交通广播应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搞好新闻节目,成为参与社会、影响社会的强势媒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刻、持续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尤其是智能手机、手机APP、微博厂微信等的出现和普及,对交通广播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交通广播的发展情况、危机及优势,提出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搭建交通广播业务支撑平台,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发布、分享与交互,并对系统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拱明 《声屏世界》2007,(11):54-55
1998年诞生的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是吉林市第一家以交通信息为主导的广播媒体。经过多年的经营,特别是自2003年7月改革之后,吉林市交通广播在吉林拥有广泛的听众。但同业的激烈竞争、受众的需求、广告商的利益回报,对吉林市交通广播经营的发展形成挑战与压力,如何突围?如何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时代下,推进纸媒编辑模式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转型,这为纸媒编辑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纸媒编辑应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自身工作重新审视,以先进技术的有效性运用,实现自身编辑工作模式的变革,进而达到编辑自身职能工作的转变.对此,立足于移动互联时代下纸质媒体编辑工作的变化,分析移动互联时代下对纸质媒体编辑职能的发展要求,提出移动互联时代下对纸质媒体编辑职能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对台广播新闻节目的“不变”与“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季 《东南传播》2015,(2):26-27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挑战。对台广播新闻节目应该如何应对挑战?一、追求新闻真相、报道新闻事实的准则不变;二、受众心理研究必要性不变;三、传播平台、传播方式求新、求变;四、树立用户意识[1]思维要变。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对电视新闻报道提出了新要求,电视新闻报道必须找到移动互联传播的新密码,才能在当下的传播新环境中得以进一步发展。嘉兴电视台于2014年6月推出4G"手机快直播",创新性地将智能手机拍摄、4G网络传输与电视新闻直播结合起来,为电视新闻报道在移动互联时代更好地实现"实时共享",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媒体扫描     
交通广播的发展空间潘力在《受众移动化到媒体移动化——交通广播的发展空间》一文中指出,在新闻传播媒介日益向移动化趋势发展的今天,交通广播作为移动媒体的先行者,面对着手机报、车载电视等新兴移动媒体  相似文献   

11.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新闻真实性面临新的挑战,虚假新闻生产、传播呈现新的特征,其传播阵地由传统媒体不断向网络转移.通过探析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真实性实现方式的巨大变革以及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因素及特征,剖析了冲击新闻真实性的根源,并提出了在移动互联时代捍卫与坚守新闻真实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内广播媒体的发展因移动收听而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成就了交通广播的繁荣,但交通广播的兴盛之路能否在其他定位的广播中复制,是很多广播人关心的问题。当音乐广播、生活广播等广播频率的目光也聚集到移动人群的时候,过去主要靠移动概念走天下的交通广播又该怎么办?本文通过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山西太原交通广播的快速发展轨迹,阐释了管理在现时期广播发展的重要作用,总结和探索了广播脚踏实地、辩证创新、重视执行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的改革和突围方式主要表现为争夺移动端,通过运营新闻APP抢占信息市场。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传受具有碎片化、伴随性、社交化等特点,当前我国传统媒体APP的发展模式优劣参半,其先行者"澎湃新闻"极具参照价值。在与移动互联进行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交互设计和场景化是两个突出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当下,我们正处于被移动互联技术深刻塑造的时代。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沟通渠道,而且对整个传播格局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移动互联时代下传播格局的演变特征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变革,探讨其传播效果、社会影响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本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媒介、内容、受众以及产业变革进行深入剖析。同时,通过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发展态势,评估传播效果的实时化、精准化以及社会影响的深化、广泛化。最后,针对信息过载与注意力分散问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以及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议题,提出应对策略。【结果】研究发现,移动互联时代传播媒介呈现多元化与碎片化趋势,传播内容更加创新与个性化,受众细分与社群化特征明显。产业方面,传统媒体产业正在转型升级,新兴媒体产业迅速崛起并加剧市场竞争,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此外,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效果更加实时化与精准化,社会影响日益深化与广泛,文化交流呈现多元与互鉴态势。【结论】移动互联时代为传播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与机遇,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为应对这些挑...  相似文献   

15.
王灏 《记者摇篮》2009,(7):73-73
迄今为止,我国交通广播发展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986沈阳交通广播也迎来14岁的生日。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听众由早期的狂热拥趸变成现在的坦然对待。而交通广播的业内人士,也已从创业时的激情万丈,辉煌时的无限豪迈,发展到现在成熟中的平静时期。其实,这个“平静”时期,也成为了交通广播的“瓶颈”时期。如何打破这种僵局?重塑交通广播形象成为现在交通广播人士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莫文 《中国广播》2012,(11):57-59
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对交通广播提出了战略性的“移动主频率”的概念。基于这一思路,无锡交通广播顺势而为,紧扣移动人群,准确把握发展潮流,融合、驾驭新媒体,发展多媒体,迅速把握住了传统广播发展新的制高点。本文对无锡交通广播的多媒体实践进行了探讨,并试图提出多媒体时代的媒介三要素范式。  相似文献   

17.
沉寂了十余年的广播近几年反弹强劲,特别是90年代初诞生的交通广播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近几年汽车工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和道路建设的四通八达,更突出了“动态广播”这一特色.因为,交通广播是把受众明确定位在汽车驾乘人员的专业广播电台,并且把专业的交通路况信息和管理信息提供给受众,它具有无可比拟的移动性、陪伴性和个性化的服务功能.同时,广播的由“广”向“窄”的发展趋势,更加突出了专业频率,专业特色的栏目个性话,强调交通广播的专业性,旨在专业服务的权威性上做足文章,下足功夫,把交通广播的“必听性”提升到一个不可超越不能替代的位置.不过,交通广播在做到节目专业化的同时,也应该树立自己的频率品牌意识,只有在听众心目中建立起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交通广播自身才能从多方面受益.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传受行为,媒体的发展更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整合创新传播方式和结构运作,以迎接新时代的新挑战。对于媒体行业而言,“场景”概念的兴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由此引发对场景传播与媒体转型关系的思考,立足于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之下,讨论场景的相关理论和传播实践如何在媒体变革中有效运用,为当前媒体的转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梁爽 《青年记者》2021,(4):27-28
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今天,移动应用的人机交互由最初的简单“刺激-反馈”阶段逐渐演变到今天的“情感交流”阶段,对用户工作、生活乃至社交方式正在产生前所未有的改变。本文从移动应用之情感角色的角度出发,就移动应用人机交互的模式演变、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对未来移动应用人机交互的发展进路进行探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黄馨茹 《新闻世界》2014,(2):122-123
移动互联时代,编辑职能亟需转变和加强。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媒体运营案例,对移动互联时代的编辑职能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