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艳敏 《语文知识》2012,(3):106-108
"V开"是一个构式,该构式根据语法化的程度,呈现多种构式意义,但是都有一个一致的原型构式义即某种力量致使某物发生变化。构式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在"V开"中为结构隐喻。"V开"构式的语法化有两条不同的路径。在语法化过程中,"V开"构式內部的紧致度增加,与此同时,"开"逐渐虚化为标记。  相似文献   

2.
李文龙 《海外英语》2013,(16):65-66
该文旨在对"有—V"句式语法化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了"有—V"句式产生的动因,并且利用语言学相关理论对该种句式进行分析,利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该种句式进行解释,得出该句式是由于语法化作用的结果而成。  相似文献   

3.
语法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准确表达的有效手段。语法是英语学习的"灵魂"。只有基于语法的英语学习才显得灵动饱满、富有活力。英语学习一旦脱离语法,就变成毫无意义的词语堆砌。语法犹如交通规则,时时刻刻提醒你该如何组织语言。由此可见,语法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毫不重要",相反,它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通行证。特别是对小学英语来说,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英语素养,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语法隐喻就其实质而言,就是非一致性,这种非一致性是与典型的、无标记的表达方式相对而言的。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出于交际的需要或语用的目的而对语言系统做出非一致的选择,这便使得属于某一范畴的语言表达式边缘化,甚至脱离该范畴而实现非范畴化,非范畴化后的表达式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固化而直至语法化。正是从这点出发,在此对语法隐喻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语法隐喻的语法化功能,并发现"非一致的选择"、"非范畴化"和"重新分析"等既是语法隐喻手段又是语法化的机制。因此,语法隐喻具有语法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认知语法框架下,借用个案"former president"名词的百科知识性意义表征,探讨该结构的语法表现形式和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及该关系形成的概念基础。研究发现,"时间形容词+名词"结构具有语法转喻关系,此关系产生的理据是激活域,形成这种关系的概念基础是三次连续性的认知参照过程。本研究有助于二语习得者在不同语境下把握该类结构的深层意义及其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6.
《"格"辨》(The Case for Case)一文是美国语言学家菲尔摩创立格语法的经典文献。文章通过梳理《"格"辨》中格、格框架以及深层格等核心概念,重点解读该文中格语法的体系建构。文章认为,《"格"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深层结构中引入格以实现对转换语法的修正,并以此为基础初步创立具有普遍意义的格语法体系;《"格"辨》的意义在于将语义和句法结合,开启句法语义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7.
生成语法是典型的解释性语言理论。解释的充分性是它追求的最终目标。本文通过分析该理论前后不同阶段对英语被动式这一具体语言现象的不同处理,使我们看清了生成语法前后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为改进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法教学进行了语法教学模式的探究,并采用了"观察—发现—归纳"的语法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法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探讨新的语法的有效教学模式,倡导语法教学可以遵循"创设情境—实践体验—归纳总结—内化知识"这一过程,由此提出情境化语法教学模式。同时,介绍该模式的特征及具体操作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学好语法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要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语法课堂,让语法课堂溢满"新"、充满"趣"、彰显"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认知语法框架下,探讨以"f o r m e r boyfriend"为例的"时间形容词+名词"结构的语法表现形式和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及该关系形成的概念基础。研究发现,"former boyfriend"具有语法转喻关系,此关系产生的理据是激活域,形成这种关系的概念基础是三次连续性的认知参照过程。本研究有助于二语习得者在不同语境下把握该类结构的深层意义及其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文本的自动句法分析中,歧义的消解是一个关键而又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采用蒙太格语法对汉语短语的结构歧义进行语义排歧的一种筛选模型。该模型以机器可读词典《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和《现代汉语语义词典》为主要语法和语义知识源,从"约束"排歧和"优选"排歧角度出发进行语义排歧。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语法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基础,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基础英语教学中的一条主线,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教师也都很重视学生的语法学习,然而在实施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1.片面理解语法,脱离语言情景许多教师把语法看成"死的""孤立的"规则,以为语法教学就是让学生记住语法规则.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向学生灌输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完全忽视语法规则的意义和使用的语境.许多学生能够熟练背出语法规则,但并没有正真理解它的含义,当被要求在一定上下文情境中运用该语法时,学生往往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4.
配价语法是法国语言学家特斯尼耶尔提出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标准理论之一。该理论中的"配价"与当今语义范畴所讲的配价有所不同,这里的配价是一个泛指的概括性概念。为此,将配价语法分别与表层的句法组合和深层的语义配价加以阐述,试图解释清前者与后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法"在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法"思想贯穿了维特根斯坦所有写作,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的"语法"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他的"哲学"。围绕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学者们对许多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看法,如哲学语法与普通语法的关系;维特根斯坦语法观点是否发生了改变;维特根斯坦语法观点是否建构了语言或者使用理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与语法的关系、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方法、对维特根斯坦"哲学语法"思想的应用等。限于篇幅,文章首先关注这两个问题:哲学语法与普通语法是什么关系;维特根斯坦的语法观点是否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6.
从研究英语被动语态语法范畴着手,对语法界所谓的"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一说提出了质疑,并研究证明该理论不成立.  相似文献   

17.
为阐释翻译过程,奈达借助乔姆斯基的转化生成语法提出了翻译的"逆转换"模式。该模式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有很多共通之处,两者均立足于语义分析,且都强调语言的社会语境与功能属性。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的观照下对奈达的"逆转换"模式进行了重新阐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X了""ad.+X"类词语的虚化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汉语中,存在着从表达评价、判断到表达语气这样一条语法化途径。该途径说明在语法化过程中,词义、句式义、功能义是相互作用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语气词"吧"是一个决断行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中,"管"字不仅具备名词、量词、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介词、连词、助动词和语气副词等用法。该论文首先对沈丘方言词"管"同时具有的以上这七种词类举方言实例进行论述,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及相关文献资料,试图梳理出名词"管"虚化成了动词、语气副词的过程。名词"管"的语法化,主要经历了"名词>动词>副词>语气副词"这样一个过程。同时,"管"的语法化动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原因共同促成名词"管"的语法化,语义的变化、句法位置的变化以及隐喻模式、降类原则都是"管"字语法化的重要动因和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生成语法研究的重点是"语法".它认为语言是一种外在化的事物,而语法是一种内在化的事物,语法决定语言.生成语法理论目标是寻找人类所有语言的"普遍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