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读者权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读者,也不能背离读者的权利。只有读者的权利得到充分实现,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实现。新环境下,读者的权利应该包括平等权、知情权、监督与参与权、服务保障权、培训权、隐私权、尊重权、安全保障权等。读者权利急需用图书馆法来加以维护,要加强读者权利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图书馆要保障读者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权利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对图书馆权利的内涵、图书馆权利的存在形式及主体、图书馆权利的内容以及图书馆权利的法律依据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图书馆权利属于推定权利,是公权利和私权利的集合体,它包含图书馆组织权利、图书馆馆员权利、读者个人权利3个方面。在同一法律关系中,图书馆组织、图书馆馆员、读者个人三者法律地位平等。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读者合法权益浅议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明莉 《图书馆学研究》2004,(4):93-95,78
本文主要研究作为图书馆受众的读者其合法权益问题。在与图书馆的关系中,读者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我国读者权益保障在理论研究和法律保障方面与国外图书馆界存在相当差距。理论上,读者权利由公众的“表现自由”权利衍生而来。读者权利具体包括文献阅读权、服务保障权、信息知情权、自由选择权、批评监督权等权利。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的终极目标是满足读者的文化和信息需求,平等享受文化和信息资源的权利是读者基本的权利,然而,图书馆读者权利缺失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图书馆不仅应从立法方面,还应从管理理念、规章制度、服务方式、馆员的业务素质等方面使读者的权利得以保护和落实。  相似文献   

5.
论读者权利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身份权、社会权、主张权、受益权四个方面解释读者权利的本质.身份权体现着读者从非读者的区分;社会权表明了读者权利来源的本质特点;主张权确立了图书馆的服务责任;受益权代表着读者权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图书馆读者权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读者的权利应受到图书馆的维护。本文从文献阅读权、服务保障权、信息知情权、个人隐私权、平等权与尊重权五方面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读者权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高校图书馆实际出现的两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指出,未交纳超期罚款、停止读者借阅权,算不算是一种违背本文法律精神的认识,与图书馆(特别是馆员)的读者权利的理念、图书馆制度及读者自己维权意识有关;因未交纳超期罚款、未带证件或没有证件而停止读者借阅权或不能进入图书馆,是对读者基本权利的侵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公民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权利冲突的法律现象也越来越凸显,图书馆界也概莫能外.图书馆界对权利的解析,由于视角不同呈两种态势:一种强调读者权利,一种呼吁馆员权利,而且往往将两种权利置于对立之中进行阐述,更加重了现实中图书馆两主体的权利冲突.本文笔者从法学视角,对图书馆权利冲突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和谐图书馆,实现馆员、读者权利双赢,是今后图书馆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管理权与读者使用图书资料权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少俊 《图书馆论坛》2004,24(4):197-198,54
从法律的角度探讨图书馆管理权权利取得的法律依据及读者使用图书资料权权利取得的法律依据。从读者不当行使图书资料权的现实问题出发,分析图书馆管理权行使与读者使用图书资料权的冲突。从法律的层面上分析图书馆行使部分管理权利时没有法律依据及图书馆管理权的缺陷,并提出解决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高校图书馆保障读者权利进行服务变革的8大重要策略,从管理、技术及服务模式的角度,提出其最有效的策略是:建立人本管理机制及服务规范、以技术为手段,打造新型知识服务体系及提供融入用户的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并简述了高校图书馆在诸如“图书馆网站建设、新生入馆教育模式和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中如何更好地保障读者权利的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权利:图书馆服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程亚男 《图书馆论坛》2004,24(6):226-229
从法制的视野认识读者的权益,剖析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违权”、“违法”的问题,提出实现与保障读者权利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馆员与读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馆员与读者的关系康捷健(内蒙古哲盟教育学院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实践表明,摆正馆员与读者的关系(以下简称馆读关系),是馆员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关键一环。作为一名馆员,必须认清自己与读者的关系。不认清这种关系,就很可能把自己当成...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图书馆管理者视野中的图书馆精神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人基于维护社会信息公平,保障公民信息权利理念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其外在表现为爱人(读者和馆员)、爱书、爱岗、爱馆等。  相似文献   

14.
试论图书馆的信息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莉 《贵图学刊》2001,(1):33-35
文章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研究图书馆的信息传播过程,馆员处于传播者的地位,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培养馆员的服务意识和读者的图书馆意识,沟通馆员和读者的关系,是保证传播渠道畅通从而提高图书馆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读者权益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图书馆读者权益的概念,指出高校图书馆读者权益应包含信息公平权、时空保障权、免费使用权、信息知情权、安全保障权、培训辅导权、批评建议及检举监督权、隐私权等内容。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加快图书馆立法、加强读者法帝l意识教育、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加强馆员素质教育等方法,维护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智慧图书馆是智能技术驱动下的一种新型图书馆模式。当前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研究进入了纵深阶段。因此有必要对过去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进行总结,思考智慧图书馆未来研究的方向。[方法/过程]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的主题内容,包括智慧图书馆的基本问题、技术应用、实践案例、智慧服务以及智慧图书馆馆员。[结果/结论]认为智慧图书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建设的重点应当从馆员、资源和读者3要素入手,建立图书馆馆藏、图书馆馆员、图书馆读者的多维交互模式,为读者提供智慧服务。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应以读者需求的精准识别为起点,重视读者体验,构建更加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17.
卢小松 《图书馆学刊》2012,34(11):111-112
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馆员应以有效的沟通方式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对图书馆员服务语言的文明性、艺术性进行探讨,以促进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新环境下图书馆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人的服务和被服务得以实现的,离开了人这个因素,谈图书馆的和谐环境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本文从图书馆与社会环境、馆员与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主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强调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图书馆精神。即以读者为本,创新服务,把图书馆办成“读者之家”;以馆员为本,通过激励、竞争、培训,发挥馆员潜能,打造高素质精英团队,培养学科带头人,推动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立高校图书馆立体交流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丽明 《当代图书馆》2010,(2):22-23,15
为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文章提出在图书馆馆员与读者、馆员与馆员以及图书馆与读者群体之间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立体交流体系,并以此作为支撑,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教学和科研的辅助作用,进一步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