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部分小区房产公司曾经大力炒作"名校 名盘"营销模式,实施几年后,部分学校陷入困境而被迫叫停.房产公司投资义务教育的困境反映出我国社区中公共物品供给体制不健全.研究认为,应通过社区公共物品的分类,发挥社区内外各类组织功效,规范社区内外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关系等途径来确保社区公共物品有效供给,以推进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业税减免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以农村社区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由于民主决策机制中必备条件的现实缺失,使得一事一议制度实际已陷入了公共物品供给低效的困境。对此,应当正视并积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功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相应的制度建构,弥合一事一议制度运行当中的缺失条件,达到有效供给公共物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演进可大致划分为萌芽、过渡、形成和延续四个时期,运用历史的分析方法,对不同时期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供给模式、供给特点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与农村基层政权治理模式具有直接相关性。同时,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度的延续,其缺陷表现在:制度内供给不足、制度外供给主体缺失、供给与需求脱节等矛盾。据此,提出了对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进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自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在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思维下陷入困境,农村公共物品总供给数量少、层次低。咪哩乡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事一议”制度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拓宽了农村公共物品的筹资渠道,形成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5.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使得公共物品的供给成为政府的专利,而政策分析学派则打破这个神话,认为公共物品可以由市场和非营利部门来供给。与多中心治理思想相呼应,在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上,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多中心供给机制悄然形成,三者之间的合作供给机制扩大了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范围,丰富了供给方式和途径,其中NGO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区治理与公民社会的发育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社区是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维持社会正义,稳定社区秩序,净化社区环境,和谐社区关系是居民的基本偏好。社区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建立多元互动的合作机制。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构建过程,正是社区治理结构的形成过程,也是政府与社会分权的过程,还是公民社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法律制度不完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本文从法律层面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供给主体、供给决策、责任追究等方面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提出了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税减免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以农村社区“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而在对河北保定安新县农村的调研中发现,由于民主决策机制中必备条件的现实缺失,使得“一事一议”制度实际已陷入了公共物品供给低效的困境。对此,应当正视并积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功能,从现实层面弥合“一事一议”制度运行当中的条件缺失,通过对该制度的现实调适达到有效供给公共物品的目的。而要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内在应有功能的有效发挥,则必须按照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遵循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进行相应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税减免后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以农村社区“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调研发现,由于民主决策机制中必备条件的现实缺失,使得“一事一议”制度实际已陷入了公共物品供给低效的困境。对此,应当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功能,从现实层面弥合“一事一议”制度运行当中的条件缺失,通过对该制度的现实调适达到有效供给公共物品的目的。为此,必须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内在应有功能的有效发挥,遵循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0.
孙泽生 《红领巾》2005,(3):61-65,73
加总技术视角的公共物品自愿供给理论是从供给者理性假设出发,通过区分个体公共物品供给量引致的社会可得消费水平,即利用不同加总技术进行公共物品供给的模型化细分,以解决如何在成员间实现公共物品的自愿供给及其供给水平,进而针对供给不足设计相应的矫正机制.这一理论的目标在于纠正标准公共物品理论下,由于主要着眼于需求侧面考察,出现囚徒困境而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缺乏的缺陷.从考察个体行为对公共物品供给的不同边际影响出发,通过拓展公共物品的分析框架,考察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可以为全球和国际层次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提供基本分析工具和矫正机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上海、青岛、济南三个城市社区文化中心的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已经难以满足上海市民对社区公共文化多样性、高品质、社会化等发展需要,而青岛、济南等地由于需求层次、制度安排、基层文化社会组织、企业发育相对滞后等原因,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还处于保障性阶段;基于以上差异,上海市选择了政府、社区、文化社会组织、企业多元合作,并建设以"文化资源配送系统"、"社区自发挖掘培育文化服务"为主的公共文化供给体系;而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以及政府对口扶持、文化馆、艺术馆等政府单独主办的公共文化资源及活动等,则为青岛、济南社区文化中心公共文化供给提供了基本保障。这些研究发现,揭示了不同发展阶段社区文化中心公共文化供给主体、内容、管理、效能的差异,对于发展过程中的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和社区文化服务供给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常瑛 《运城学院学报》2011,(4):11-13,34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体制,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面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长期存在,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改革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建立良好的投融资渠道,合理调整和优化供给机制,是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困境及创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长期面临着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困境,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面临的困境,必须在供给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即构建多中心的供给体制以及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主体供给社区公共产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居民等多主体的合作是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必经途径,多主体角色不清、功能错位已成为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瓶颈,消费者、供应者、生产者之间分开、连结、合作生产理论,为理顺主体关系提供分析工具,基于政府在各主体中的主导地位,其机制创新为建立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乡村社区性公共物品供给的社会行动出发,结合文献分析和实证探讨,认为一个乡村社区要实现社区性公共物品的有效自主供给必须依赖这样的社区基础:既具有内、外社会关联,又具有一个公共权威中心。其中内部关联能使社区形成一个共同体或多个功能不同的共同体的联合,建立在共同体内部的规则、意识、道德等能够构成一个激励的环境,克服社区成员在集体行动中的困境,形成公共物品生产中一致行动的能力;外部社会关联能使一个乡村社区从外界获取资源和行动能力,而公共权威中心是使社区成员各种利益相关化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以下内在规律性:(1)整体性规律:单个城市公共物品与城市群公共物品供给的整合,单个城市公共物品供给自身的整合;(2)自组织规律: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在来自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持下不断地自我完善与发展;(3)层次性规律:等级不同的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层次性,城市内部公共物品供给的多级结构层次;(4)动态性规律: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时空变化和人口规模的变化,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动态地变化着;(5)多样性规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以及不同类型城市和公众的不同需求导致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集体行动困境下的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来说“最实惠”的莫过于公共物品的供给。个体农民难以完成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是构成集体行动的农民。本文认为在“吴庄村”之类型的农村进行公共物品供给时,应当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无论国家、企业,还是非政府组织(NG0)都应当充分认识到其本身仅起外部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国际公共物品,可视为国际产权、交易费用和制度安排的函数关众作为一种公共选择过程,可视为国际公共物品的共同供给共闭肖费的非合作博弃过程。在其渐进过程个经济全球化无法回避因为搭便车和外部性而引致的集体行动的困境和世界市场的失足,从而降低经济全球化的普遍的乐观主义。因此,必须从交易费用和国际产权结构的角度进行国际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以实现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和集体行动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当前乡镇公共物品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深化乡镇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研究对于消除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具有一定的意义。制约乡镇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的主要因素有乡镇的特殊环境、决策主体决策力不强、需求方参与缺位。因此完善乡镇公共物品供给决策需要改善乡镇决策环境、增强决策主体能力、动员需求方参与。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繁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情况并不理想,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本文试通过基于三方(政府、企业、志愿组织)合作的供给机制理论,来探讨有效提高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