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宋庆龄(1893—1981)是举世公认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立足于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在“为新中国奋斗”的同时,几十年如一日,一直为少年儿童教育事业呕心沥血。  相似文献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法宝之一。它的酝酿、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历史阶段,正如周恩来所说的,“差不多‘九·一八’以后就逐渐向这个方向发展”了。许多爱国志士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的宋庆龄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一、创建民权保障同盟保护一切爱国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它要求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日。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了《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组成“下层统一战线”。国民党内部也发生分化,部分爱国官兵主动停止内战,还击日寇。可是国民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签,它为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奋斗的方向。然而,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开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发展;反分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构建、推进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赓续奋斗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共同富裕涵义丰富。共同富裕是党领导全国人民百年奋斗的使命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不断探索实践共同富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不断实现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不懈追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在高质量发展中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需要协调处理“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合理关系,完善好社会保障体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现实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共同富裕,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关键,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向,坚持系统观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际主义者。她在“为新中国奋斗”的同时,一直为发展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培养下一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宋庆龄同志逝世五周年纪念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宋庆龄论少年儿童教育》。下面,我就宋庆龄同志的儿童教育思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宋庆龄同志说:“儿童,是人类的花朵。”她把发展儿童教育事业与革命斗争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她指出:“我们历代的祖先们曾在我们这块光荣的土地上劳动过,战斗过,目的就是为了要把祖国建设成一个和平幸福的乐园,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民社会与公民教育问题的研究,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代中国、“臣民”、“国民”、“人民”与“公民”四种社会身份或观念并存,并形成三组对应概念:臣民-公民、国民-公民、人民-公民。梳理三组公民对应概念内在的内涵冲突,并根据当代社会特点,实现概念内涵的现代转换与建构,对于公民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两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旗帜.在抗日战争中,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敌的力量源泉,是促成和发展抗日统一战线的强大凝聚力,是鞭挞、制止投降妥协的锐利武器.在今天,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鼓舞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领土完整,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正>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不论什么样的理想,相对于人们的现实利益目标来说,它总是一种恒久的价值目标,它既是人们奋斗的旗帜,又是人生奋斗的动力,更是人生的终极归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要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的工作还十分艰巨.只有理想才能把分散的力量团结起来并且充分发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潜能.邓小平同志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同样需要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恰逢其时。国民经济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学科之一,构建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一般理论框架以历史唯物与辩证唯物为其根本方法,着力于研究经济发展、人民中心与国家功能三大问题。其核心概念为国家、人民与经济,以人民为中心是其根本遵循,经济与国家关系、国家与人民关系和经济与人民关系是其基本关系,国家如何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是根本逻辑,根本逻辑中包含国家逻辑、人民逻辑和发展逻辑。进一步地,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实现形式的基本保障。总之,本文围绕着话语体系基本问题,构建出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关系、根本遵循、运行路径、基本逻辑、实现形式、基本保障各要素及其内在机理在内的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一般理论框架,初步彰显了这一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杂,以强大的逻辑力量.铸成了对敌斗争的“投枪”、“匕首”和“钢刀”、“利刃”,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围攻,鼓舞着中国人民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思想纽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构建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的路径支持。三者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关联,是其实现的旗帜、保障、方向。  相似文献   

14.
“2011版课标”指出“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强调被侵略和抗争两条线索,突出了中国人民对近代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进的共产党人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习近平同志的“中国梦”则把这种探索上升到了新的境界.中国梦拥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广阔的现实背景,它把人民放在了最突出位置,拥有最广阔的群众基础,它对于“梦想”孜孜不倦地追求,始终鼓舞着中华民族不断奋斗.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经济建设,弘扬时代精神和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礼记》中“天下为公”和“大同社会”的思想来谈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通过分析洪秀全、康有为的社会思想来论述孙中山的理想社会模式。孙中山主张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民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民治),利益是人民所共事(民享)的大同世界。他的一生就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理想社会而英勇奋斗的。他主张“天下为公”和“世界大同”的思想,深入民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了中华民族革命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发出了“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伟大号召.八亿人民豪情满怀,斗志昂扬,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全面进军的新的长征.我省教育战线广大干部和师生,同全省全国人民一道欢欣鼓午,笑逐颜开,坚决拥护五届人大的各项决议,认真学习五届人大文件,积极贯彻五届人大精神,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繁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华国锋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仍然是把揭批‘四人邦’这场伟大斗争进行到底.”教育战线贯彻五届人大精神,首先必须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打好揭批“四人邦”的第三个战役.要继续深入批判“四人邦”炮制的“两个估计”.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对“四人邦”挥午的大棒,如“智育第一”、“个人奋斗”、  相似文献   

18.
李建文 《山东教育》2002,(8):12-13,14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献给了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的实践,为了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愧为“万世师表”(宋庆龄语)。我们今天强调“以陶为师”,学习他对教师的见解,对人民教师增强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一、热爱教育,献身教育陶行知要求教师要立志为国家教育事业而生活。教师的“心里应当有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明白“教育是实现理想和社会的历程,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他说:“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江泽民同志的这“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是对我党近八十年历史的新总结,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迈向新世纪的建党思想。本文想就“三个代表”的论述谈一点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请领导和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教育至关重要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在军队里要讲信念,在人民中间,在青年中间也要讲信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0—191页)这说明,坚定的政治信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对于一个民族的振兴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肩负着党的重托和人民的希望。他们的人生历程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具有高度的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