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同志根据马克思不仅在早期著作中广泛使用了异化概念,而且在成熟的著作里也同样使用异化概念这一情况就认定:“马克思有一贯到底的异化思想”。这种观点似是而非,难以成立。笔者不揣冒昧,试引言之。马克思早在学生时代就接触到传统的异化理论。1841年大学毕业后,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马克思开始零散地阐发自己的异化思想。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把国家比做政治领域中的宗教,也是一种异化。随后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去理解和改造的,他认为主体性在认识上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主体性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相同。卢卡奇早期的异化思想很大程度上是继承马克思晚期的异化理论的内容,并且受黑格尔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卢卡奇关于异化问题的思想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许多异同点,从主体与异化的角度去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阐述是马克思关于异化问题最完备的论述.文章对“异化”概念进行解读,指出对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是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类的本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内容的四个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思想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至少体现在他在《巴黎手稿》中对“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必然结果”这一命题的论述及其后续思想之中。在对这一命题的论证过程中,马克思提出的某些本体论思想仍然在原则上适用于其晚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方法论上,马克思这一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在于没有像其晚期那样严格区分“具体”和“抽象”,并根据具体的私有财产事实得出一个抽象的私有财产概念;但他对异化劳动起源的追溯已经包含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而这对于理解后来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前对《资本论》及其他政治经济学批判文本进行哲学阅读的语境下,马克思早期思想尤其是《巴黎手稿》中的异化理论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1837-1847年为马克思早期著作时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思想体系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异化理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以发展为主题的今天,研究异化理论与发展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异化和发展的再认识,阐述了异化和发展的辨证关系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早期异化思想经历了从哲学异化到政治异化再到劳动异化理论的演变过程。从异化概念入手对"异化"这一概念追根溯源,厘清其产生和发展的理路,可以为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比较集中比较系统地阐述关于异化问题的著作.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并阐述了异化劳动的思想.本文仅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基本含义作点探讨,意在抛砖引玉,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1840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1932年公开发表以来,研究异化以及异化劳动理论一直成为东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其中,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否贯穿于《资本论》等著作之中的问题,格外引人注目。我们认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继续沿着《手稿》中的异化理论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系统地揭示了商品拜物教的实质,以及在资本利润、利息、地租、工资等劳动异化的不同形式掩盖下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剥削的真相,以完备的科学形态表述了马克思的两个划时代的伟大发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虽然源自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理论,但实现了对后者的扬弃。马克思用唯物论改造了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就是用辩证法研究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的结果。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颠覆了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异化观念和异化概念的出现是近代的事情。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对异化第一次系统的探讨则是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到了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异化理论已成为各国哲学家热衷的问题。至今方兴未艾。对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理论界争论了整整半个世纪。有从右的方面庸俗化的,也有从“左”的方面摈弃的,看来这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我们既不能用异化理论来囊括马克思的全部学说,也不能对它采取“驼鸟政策”。为此,先来探讨一下马克思异化理论本身的发展过程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异化理论一直受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关注和探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马克思异化理论中异化的双重历史效应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形成应有的共识.学界往往过多强调异化概念的批判意蕴而忽视了早期马克思对异化现象的历史性肯定,类似的偏向也表现在了卢卡奇和韦伯关于异化的理解中.在异化现象依然普通存在、异化问题依然严峻的今天,辩证、全面、科学的阐述马克思异化理论中异化的双重历史效应,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研究的内在要求,同时也能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异化理论由马克思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由于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而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异化.  相似文献   

13.
对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伦理学思想,在国内外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这些争论涉及到对马克思伦理学思想的认识和评价问题。深入《手稿》文本,围绕“异化”、“劳动异化”这些中心范畴剖析马克思论说的基本理论构架,在“道德异化”和“道德理想”的关系视域中,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重要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异化劳动"概念,并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劳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鉴于逻辑结构以及考察对象的局限性,使得对于"人与人相异化"这一规定的分析陷入逻辑矛盾中,因此马克思在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悲惨境遇而导致的前三种异化的基础上,将研究视角转向市民社会,不再从孤立抽象的人的角度研究异化理论,而从多元主体逻辑框架分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作为其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本质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在《穆勒评注》中用交往异化理论从主客体二元逻辑结构分析异化劳动的第四个规定,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领域,而从更广阔的现实生活领域进行分析,丰富了异化理论的内涵。同时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结论与其成熟时期的思想交相呼应,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1932年全文发表后,在西方理论界就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手稿》中突出地强调了人、人的本质和异化的思想,某些所谓新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就错误地认为,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费尔巴哈主义。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尽管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发展的一个高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观点毕竟有质的区别,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其中从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发展到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的过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一九三二年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以来,异化理论便成了西方学者研究的热门。但是,由于他们的立场出发点不对,因此,对异化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一方面,他们从理论上歪曲马克思曾经使用过的异化概念,人为地制造“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对立,从而诋毁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他们从现实上,用所谓的“异化理论”来攻击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把社会主义国家存  相似文献   

1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提出异化劳动思想,并用异化劳动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根源和原始推动力。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虽然直接源于人本主义者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理论,但却是对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扬弃。他用辩证法研究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从而得出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理论不但颠覆了西方近代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对西方近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异化概念在其著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先是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及其辨证法思想的影响,后来又受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影响。在他的一些理论著作,主要是在他的早期著作中使用了异化概念。但是,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即在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后,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  相似文献   

19.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及理论,是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关键问题。在英美学界,艾伦·伍德和伯特尔·奥尔曼以马克思对“人性”的解读为起点,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作出了不同方向上的重释:前者通过拒斥马克思的辩证法试图将异化降低为一种纯粹“描述性”概念,后者则以辩证法为基础力图将异化确立为马克思全部思想的核心。然而他们却得出了大致相同的认识,即异化只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并不蕴含道德评价维度。实际上,马克思论及资本主义社会体系之中的异化问题之时隐晦地赞同了自由、自我实现等道德原则。这意味着,伍德和奥尔曼的立场是存在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借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使用的异化理论,对教师劳动异化现象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教师劳动异化的根本原因,提出消解教师劳动异化的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