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教学倡导以读为主,鼓励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朗读训练点的确立,要引领学生关注诵读技巧,聚焦诗词意象,抓住诗眼和作者背景来品读,以使学生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之美、画面之美、情韵之美、意蕴之美,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池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教学这首诗,我力求体现“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将朗读与思考、朗读与想象、朗读与积累、朗读与运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并最终达到诗境、语境与心境的巧妙融和。  相似文献   

3.
《望庐山瀑布》是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著名诗人李白的名著。诗文描写了庐山瀑布雄伟壮丽的景象。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为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体会瀑布的气势,设计了读、诵、画、写的自主教学思路:一、自读为主,合作感悟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熟读成诵,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朗读时,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注意体会语感。1郾初读,扫清障碍。学生采用什么方式读都行:可以高声朗读,轻声速读,自由默读,俩人对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让每个…  相似文献   

4.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读音准确、富于感情、流利地朗读两首诗,读出诗句的情味和涵蕴之意来。2.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整首诗表达的意象。3.初步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把握两首诗蕴涵的哲理。4.背诵这两首短诗。学习重点1.准确、有感情、流利地朗读两首诗。2.理解其表达的哲理和意象。自读程序1.要求学生阅读“自读提示”,对诗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将“自读要求”交待给学生,让学生明确目标。(亦可组织学生讨论自定目标,教者适当点拨,更能形成学生自读能力。)3.指导学生自读两首诗,达到相应目标。①感受性阅读全文,初步把握两首诗的…  相似文献   

5.
刘静 《广西教育》2014,(34):96-97
我们今天的古典诗歌教学中,容易忽略了诗歌的朗读教学,削减学生诵读的时间,使学生无法读出古典诗歌的意韵,失去感悟中华语言魅力的良机。针对此种现象,作者从三个方面浅谈诗歌朗读教学方面的看法与做法:一、重视朗读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作用,二、学诗须先提起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三、准确把握好古典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6.
用“读”来教学诗歌,是诗歌的本身特点决定的。古人写诗叫“吟”诗,说明诗歌是“吟唱”出来的,别人也必须以“吟唱”的方式去领会诗中的韵味。诗歌本身内容和形式上也具有特定的节奏和旋律。因而,诗歌教学如果只囿于讲解分析,不调动学生的心眼口耳去吟诵朗读,就浪费了诗歌的价值,把一束玫瑰当成了一把萝卜白菜。而“三味书屋”式的动口不动心的浪漫读法,也只能读出词句声音,体会不出诗的感情内蕴。怎样让学生动心、动口、动容去读,读出感情、节奏、起伏,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堆积了些肤浅的尝试。特别是当学生对诗的思想内容有了初步理解以后,自己通过精心设计,尽量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在简洁的导入之后.我和学生开始了《在山的那边》的学习。根据诗歌的特点,我们确定了这首诗的学习方法——朗读。第一个教学环节就是美读——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朗读课。首先我要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于是他们就放开喉咙读起书来。也许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才叫朗读.只有这样才能读出感情。两三分钟后,教室里沸沸扬扬的读书声停了下来,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了对课的第一遍朗读。  相似文献   

8.
《革命烈士诗二首,是一篇讲读课文,由两首诗组成。一是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一是何敬平烈士的《把牢底坐穿》。这两首诗是烈士用鲜血和生命凝铸的战斗诗篇,是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词语、了解句子含义和诗的内容之后,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染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语言训练中使学生从烈士诗篇中受到教育和鼓舞,汲取前进的力量。教学时可参考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诗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力的训练。 2、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朗读方法,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能力目标:理解诗中的意象及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教学难点]感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  相似文献   

11.
孟尔琴 《小学生》2010,(4):55-55
【原音呈现】 案例一: 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大自然里蕴含的知识,读出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内心美好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怎样学好初中古诗词呢?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诗歌的语言特点,用多种朗读方式,读出诗中韵味,了解意境和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深一层体会诗词内涵,之后通过精读片段,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 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这是悟文课程标准》提出 的一个新理念。几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广泛开展各 种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活动在教学 中起到以下作用: 一、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在教学诗歌单元后,我安排了赛诗会”这一活 动。我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诗歌进行朗读、听读比赛, 提醒学生注意诗句的停顿、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体 会诗的感情。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们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进行朗读,在朗读、 听读活动中学习诗的语言,理解…  相似文献   

14.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生能读出一些韵味.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会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反复朗读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体会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通过反复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朗读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通过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更新理念,采用新模式、新方法进行教学,这就必然会带来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以往常规教学方面的转变,下面,我就新课程背景下诗歌单元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合理配乐,读入其境诗歌如天曲,有感情地读出来时,便知道诗歌的共性与作者言辞的艺术。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初中第五册课本诗歌单元后安排了“赛诗会”这一活动项目,我把活动渗透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安排,运用比赛形式进行这一单元的诗歌教学。首先对课文(诗)进行朗读、听读比赛。在准备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停顿、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的感情。因为是比赛,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  相似文献   

17.
【创新设计】一、教学目的1.领悟诗的主旨,学习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2.品味诗的意境和风格。3.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二、教学思路1.用对比参悟的方法鉴赏诗歌。2.活动:企业创意策划。三、创新意图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古为今用的创新实践活动。四、教学过程(一)讲读参悟诗歌。1.自读课后练习一,给本诗划分节奏,弄清尾字的平仄。2.按节奏和平仄规律朗读这首诗,读出抑扬顿挫之美。3.把作者身世、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结合起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4.抓住颔联、颈联品味意境: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 认识5个生字,学会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初步认识送别诗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主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使用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低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实践,笔者体会到,加强朗读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20.
旧体诗有严格的格律,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而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则显得更加奔放。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诗歌”开展诗歌教学呢?一、诗歌教学从朗读中开始现代诗歌语言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先教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品味到诗歌的语言,体验到诗的感情,从而领会到诗的意境。首先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发音方面,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应根据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