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信息技术环境为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机遇 学习方式的变革.知识获取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成为重中之重。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在提高教学效果上我总结了若干经验。  相似文献   

3.
离开应用的信息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而运用任务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与能力,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信息人.  相似文献   

4.
韩涛 《天津教育》2007,(11):50-51
一般来讲,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为此,教师应当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过程化解析: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新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文化取向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具有明显的过程化特征。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基于过程化视域可解析为:以具体的"信息技术"认知为基点,以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为主线,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信息素养的提升。本文通过大众信息技术工具e-Mail①的具体分析,论证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和运用。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有效利用率,辨别信息的健康性、安全性,使信息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使学生身心健康,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掌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获取信息、通过哪些渠道进行信息传输、处理和运用等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必须要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奠基。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本文根据教学体会,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进行探讨,阐述如何搞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周进 《教学随笔》2008,(3):23-23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信息素质是人们在学习、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张志平 《学周刊C版》2011,(8):122-122
信息技术课开设于近几年,它的实践性很强,主旨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并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了解和掌握。在今天这样的高信息的时代,必须让学生学会运用电脑和网络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同时要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手段,去支持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阶段,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一直以来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目标、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已成为发展趋势,加强当代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的意识和社会道德,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初中生提高信息素养与适应信息社会的现实需求。因此,本文立足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对如何有效培养初中学生信息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信息社会责任是信息技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抽象化、概念化,缺乏生活实际运用。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提倡基于任务的学习、自主学习、社会情境学习、多元学习,更有助于学生提升学科知识和技能,更有助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让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参与社会,在做中学、在行中学、在研中学,也让小学生对信息社会责任的认识更具体真实、更深刻全面,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课是一门十分必要的课程,要通过正确的教学思想方法内容、工具等,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与运用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合作学习的手段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教学理念、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以及所处的信息环境、信息意识、信息文化、信息技能、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其中调查的基本教学理念主要涉及中小学教师对教学中的主体、对继续教育的看法等;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主要是教师自己拥有的信息设备、学校所提供的信息技术设备、教师所接受的计算机培训的现状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等。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教学  相似文献   

18.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顺应时代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成为一条捷径。为此,初中信息科技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选择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师生互动频率,照顾到不同水平学生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信息科技课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20.
高一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阶段,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任务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学习任务的教学策略,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通过任务教学法,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本文旨在探讨任务教学法在高一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