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中文教育图书的海外出版与传播是构建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和建设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构成.文章以美国亚马逊图书网站的数据信息为基础,考察了国际中文教育图书在海外的出版与影响力状况,并对受众反馈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我国中文教育图书在海外市场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挪威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勾勒该国图书行业概貌的基础上,梳理政府覆盖图书需求端、生产端、零售端、消费端全流程的出版支持政策,并进一步总结挪威图书海外译介在战略布局、资金补贴、国际交流、信息开放等方面的传播经验,发掘中央政府扶持、出版行业自觉与跨区域联动对于海外译介和文化推广的实践价值,以期为中华文化对外译介的“守正”与“创新”以及“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4.
韩少功作品受到英语世界读者的广泛接受和积极评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中国故事是其作品海外出版传播的助力,英语世界知名学术与人文出版机构是其作品海外出版的主要贡献者,图书评论与获国际文学奖提升了其海外影响力.翻译出版选材聚焦中国好故事、多措并举开展海外图书出版推广以及搭乘中外文学交流便车提高中国作家海外影响力是韩少功作品英译出版对中国文学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启示.  相似文献   

5.
黄立  白冰 《编辑之友》2017,(8):21-25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典籍,曾在海外文化传播中产生深远影响.在今天,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则成为我国学者和出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以唐宋词海外译介出版为例,探讨了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核心力量的出版界应如何更好发挥其纽带作用,在新环境下更好地实现中国传统典籍的海外经典化.  相似文献   

6.
伴随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建构国际公共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全球治理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图书出版国际传播的人才建设为着力点,以具体图书出版为事例,从外交人员、驻外文化机构和海内外汉学研究者等多个视角介绍图书出版在对外交往中的贡献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国内学界对鲁迅作品在海外的译介与出版史关注较多,但对其在拉美地区的译介与出版的关注却相对贫瘠。左翼出版、世界文学及汉学研究构成鲁迅作品在拉美译介与出版的三个动力源。通过对鲁迅作品的拉美译介与出版史进行爬梳可发现,使用共鸣策略,推动本国经典文学作品外译,加强与海外汉学家的联系,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围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埘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9.
曹巍 《现代出版》2007,(1):11-21
主持人语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出版肩负着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责任.如何使中国出版真正走向世界出版的主流市场,如何将中国文化的巨大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新闻出版业面临的重大课题.2004年下半年,国务院新闻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启动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05年7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召开.这都标志着汉语文化海外推广进入了政府强力推动阶段.  相似文献   

10.
书业内外     
中国书为何难行海外路市场萎缩,中国文学译介正陷入低谷,非常不乐观,中国图书特别是文学图书的对外译介为何惨淡?外文社总编辑李振国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制度差异、文化隔阂、阅读习惯、制作成本等多种因素造成市场萎缩。现在的文学译介大部分仍是四大名著、唐诗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以译介学理论为理论支撑,以《三体》《兄弟》等当代中国文学英译作品的海外出版发行为例,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学如何成功“走出去”,实现中国文学在西方强势文化中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余强 《出版科学》2021,29(5):92-100
梳理中国大陆图书出版数字化现状及需求,分析图书出版数字化建议意义、需求与目标.在介绍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的基础上,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为例,探讨其以复合出版工程系统为支撑,整合原有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图书出版数字化技术体系、出版流程、运行机制的过程及相关问题,分析应用效果,并对今后深化图书出版数字化流程创新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海外传播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基于传播五要素模式,以亚马逊网站公开的书目数据为例,对“一带一路”图书特别是对外文化传播类图书的海外传播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就“一带一路”图书“走出去”提出积极探索传播主体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创新选题内容、培育国际市场受众、大力开展“一带一路”优秀主题图书的译介工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文化自信理论的几个重要维度为切口,结合国家形象建设工作,研究中华文化的海外出版发行策略.深入解读历史文化、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相关的出版作品,在新时期构成海外传播矩阵的有效方式.进而在文字出版物、影像出版物、艺术出版物等领域,深入探讨文化自信相关因子在海外传播领域的有效构成,并在树立文化自信价值观、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出版传播渠道等维度对我国的外宣和海外出版机构提供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界对英国文学的翻译基本是在国家文化等级制的思维惯性和意识形态的引导之下,引领着译介的高峰,制掣着译介的低谷;而英国文学的翻译、传播、误读乃至中国式的经典化,正应和着中英文化乃至中欧文化之间交流、对话、融合的高峰与沉寂的曲线图谱.其中所内蕴的译介规律乃至暴露出的译介症候,也提供了在现代性语境下对中国的文化历史机体、社会意识形态和艺术美学理念进行反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小说一直占据着我国外国文学译介、出版及读者消费市场的主体.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小说译介市场在自身发展规律的自我调节中,逐渐与美国小说出版市场接轨,更趋多元化和信息化.研究并梳理美国小说市场规律及其对中国译介出版市场的结构影响,有助于及时把握美国小说图书出版市场的各类动力要素,及时调整我国译介出版方向,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7.
韩辉 《出版广角》2015,(10):36-37
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文学,其"走出去"之路却始终步履维艰.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出发,以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例,探讨文学译介活动中的翻译模式和出版宣传,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德国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的历史回顾 德国图书的传入、译介、出版始于明代欧洲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其中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对德国图书传人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十年、“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实施五年以来,中国图书对外输出成果显著.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中国文化形象的塑造功能,提供了跨文化传播语境中重要的文化交流渠道.该研究基于对图书版权输出数据、商品图书出口数据的分析,对2006-2015年十年间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体量规模、地缘特征以及主题类型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分析,结合地缘文化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图书在“走出去”战略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为我国图书的海外传播战略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1月28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承办,中国新闻出版报和光明日报国际部联合协办的“中国图书海外发行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深入交流中国图书海外发行经验,探讨进一步拓展海外发行的途径,展望未来海外发行的趋势”为主题.图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样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