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等教育培养的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在公共财政约束条件和高等教育系统总体质量较低的情况下,印度发展了高水平的高等专业教育,理工学院就是典型的代表.印度的发展经验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质量和具有创新性的高等教育对于新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往出现的诸如人才外流等问题有了新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英·甘地60年代中期就任伊始,面对危机,将增长放在经济政策。但不久,受政治因素影响,其经济政策突然转向,突显社会公平,由此产生诸多问题。80年代再度执政后,她开始沿增长方向进行局部改革,拉开了印度经济改革的帷幕。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印度经济经历了持续、高速的增长,而且这种势头在可预见的将来很可能会继续保持。于是,“印度崛起论”在全球流行开来,其信徒相信2020年印度会成为发达国家,21世纪将成为印度世纪,等等。  相似文献   

4.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现阶段温州外贸发展方式以出口数量拉动为主要特征,这种发展方式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扩大就业、开拓国际市场及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框架和资源约束条件下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温州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温州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通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的有效劳动投入模型和人力资本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影响模型的计量估计和检验,得到主要结论是:印度的初级人力资本投资的加大,对其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印两国中等教育层次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本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均有较高的显程度,中国该层次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印度;中国高等教育层次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印度则不显,同时,各级教育水平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提高各自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也具有积极作用。总之,对于所比较的两个国家来说,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各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红霞 《文教资料》2006,(27):184-18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又一项改革新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高科技含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多层面的体制创新,形成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体制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合理地前进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治民主与经济绩效——印度发展模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不俗的发展缋效常被用来与中国的改革成就作比较,并被认为是一种在发展特征、发展结构、发展制度等方面优于中国的"强潜力"发展模式.事实上,通过对印度发展模式的历史、理论与实证经验的考察可以看出,印度先于经济自由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在转轨过程中遭遇了经济增长与福利分配的尖锐冲突.换句话说,在国家治理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之前,印度的政治民主难以为其经济增长提供应有的动力与效力.考察印度模式之于中国的意义在于:慎思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的关系,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并进一步在理论上探索、发展与完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据世界大学新闻网2013年6月26日报道,近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印美教育对话"上,印美两国宣布将在8个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内容涉及健康、技术、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培训等,旨在推进教育改革,加快经济增长,促进知识共享,培养印美两国高校青年教师,以应对全球化挑战。  相似文献   

9.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为各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新增长、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规划。本文对职业教育的生产性服务业内涵进行解读,在分析职业教育中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推动地区职业教育新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为各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新增长、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规划.本文对职业教育的生产性服务业内涵进行解读,在分析职业教育中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推动地区职业教育新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近年来人们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扬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两个经济区,从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前景看,最终走势是促成西北和西南板块的融合.两经济区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具有相似性,比较分析其必要性,提出政策建议:采取措施促进两个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促进两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发挥优势,促进两经济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落后的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加大。鉴于此,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全中国亟待思索和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浅议FDI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I是欠发达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差异形成的关键因素。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核心因素是投资不足。利用资本流动中的“偏离”现象构筑吸引FDI的“飞地”是解决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中资金奇缺问题的一种现实和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发展经济已成为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但是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欠发达经济,出现了与发达经济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区域间比较优势的内生性比较优势和外生性比较优势两种类型的分析,认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从依靠以资源禀赋为主要导向的外生性比较优势,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内生性比较优势转变,以缩短东西部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5.
苏北高校服务苏北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苏北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可以得知,苏北地区陷入了教育与经济均不发达的不良循环之中。苏北地区要突破教育与经济均不发达的不良循环,必须适度超前发展高等教育;苏北高校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切实履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职能,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faster pa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ason why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enters are rapidly changed. The study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facts and materials concer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and analyzes the reason why one country or area becomes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enter. Then it concludes that if one nation or area's economy develops faster than that of other areas or nations, this nation or area must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enter in a certain time.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逐步进入攻坚阶段,在欠发达地区,国企改制具有自身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在上述工作中,法律适用的问题,值得引起法律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日本大学界与产业界的合作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代日本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结合是高等教育以科学技术为中介而同产业界建立的稳定的合作机制。在日本,这被称为“产学合作”。就是说,大学界与产业界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科学技术,把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合作,已经产生民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地区的农民已经开始富裕起来,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趋势加强。当前,如何建立和完善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关系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合理建构的重要课题。该文在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提出了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时序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2001年到2010年期间南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平经济综合实力持续上升,“十一五”时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开局几年,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为实现预定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