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朦胧美     
朦胧美,大体是一种隐约飘渺、寓意难定的美,也叫模糊美。朦胧美是一种美的类型。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或淡云笼月,月色迷蒙;或雾罩黄山,雨湿桂林;或洞庭湖上渺茫的帆影,松花江畔雪中的树挂,乃至轻纱飘拂的舞女,无不笼罩着朦胧美的迷人光晕。关于诗歌的膝胧美,可从两个方面来领会。一、境界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其“绿”字从逻辑的角度看,是模糊的,也是唐突的。假如在“绿”的位置上换个“到”字,就变得明晰且合理了,但诗味却因此逊色。诗歌历来把意境作为追求的一个极地。而意境的美学价值则通常取决于“情与景浑”的艺术概  相似文献   

2.
美是客观事物引起人在情感上或精神上的愉悦感受。朦胧美就是朦朦胧胧的美,是因事物的朦胧不清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上或精神上的愉悦感受。午夜的万家灯火之美,雾气缭绕的黄山之美。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之美,贵在空灵含蓄的诗歌之美,重在气韵神采的书法之美……这些都是朦胧美。古诗《蒹葭》也饱含着这种美。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诗歌意象可分为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三类,徐诗意象具有清新明丽、新颖美妙、充满动态感和轻飘感等特点,蕴含着绘画美、复叠美、朦胧美、动态美、轻柔美。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  相似文献   

4.
船山的诗论中没有明确提出朦胧美,但他讲求言外之意的含蓄美,重视情景交融、妙合无垠的整体美,在创作实践中必然会产生具有朦胧美的词作。这些写景、咏物、抒情、言志的词,其主要特点是:一、能充分调动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如比兴、比拟、象征等手法以及灵活用典表达其含蓄隐蔽的言外之意,旨外之意,加深了词的朦胧意蕴;二、词中的意象组合虚实相生、时空交错,构成若明若暗恍恍迷离的情景交融意境。  相似文献   

5.
沈锡琼 《云南教育》2001,(10):44-45
线叠式动片属复合片中的抽拉片类,教学中常用来模拟演示气体、液体的流动和波的传播等,演示效果好,很受师生欢迎,自制的效果,往往不甚令人满意。这里,简要介绍这种投影片的制作方法。   一、线叠式动片的结构   线叠式动片是由一幅定片和一幅盖片复合而成的。定片又称为图形底片或基片,上面除所描绘的物象外,在其所要流动、波动的部位上还绘有彼此平行等距的线条。盖片是可抽拉的,比定片长一倍左右,宽与定片大体一致,盖片上是一些密度均匀的竖直线条。   二、线叠式动片的运动规律   线叠式动片之所以“动”,是因为定片…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有无意境已成为评价诗歌艺术水准的一个主要标准,意境表现为多重的美:朦胧美、空间美、动态美、传神美和自然美。创设意境有移情、烘托和象征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风吹云动     
正"天空一无所有,何以给我安慰。"这是海子的诗句。其实天空有云。云也只游荡在天空里,天空是云的居所。云可能是最轻的东西了,它终生被风吹动。风托着它、拽着它,改变它的形状。风让云聚成一团,也让云散成流丝。山区多云,也多风。荣华山的上空盘踞着云,满池塘浮萍似的,让人卑微:人只是池塘里的微生物,荣华山也只是一朵水莲。云形成的原理是:含有水蒸气的空气上升到  相似文献   

8.
美 ,无处不在。美有多种形式 ,金戈铁马展现出一种雄壮美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种朦胧美 ,小草缀露珠是一种清新美 ,而断臂维纳斯显示的是一种残缺美 ,那么 ,赏读李清照的词 ,则深感一种凄凉美。凄凉美不是单纯的用感性色彩  相似文献   

9.
美是客观事物引起人在情感上或精神上的愉悦感受。朦胧美就是朦朦胧胧的美,是因事物的朦胧不清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上或精神上的愉悦感受。午夜的万家灯火之美,雾气缭绕的黄山之美,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之美,贵在空灵含蓄的诗歌之美,重在气韵神采的书法之美……这些都是朦胧美。古诗《蒹葭》也饱含着这种美。一、具体而飘渺的目标———伊人意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是何许人也?是少女思念的白马王子?是少男追寻的白雪公主?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是贤臣期盼的明君?或者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假…  相似文献   

10.
李宪乔喜写雨诗,所写雨既有愁雨、苦雨,亦有诗雨、美雨、禅雨。其雨诗笼罩着阴郁的基调和迷离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现代派诗人的杰出代表,戴望舒的诗歌无疑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戴望舒诗歌艺术具有意象的多样化、意境的朦胧美、语言的散文美和修辞的奇幻美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移就对常规语法具有“背叛性”,是对稳定的、传统的语法模式的一种突破。在文学作品中,移就具有创造朦胧美、简洁美、喜剧感并使意象生动的审美功能,是最具美学品位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3.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周代秦国的民歌。它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这首诗空灵悠远、执著缠绵而又略带伤感.渲染出一种渺远迷茫的境界气氛,给人一种“花非花.雾非雾”、“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朦胧美。朦胧美作为一种特殊表现形态的美.它往往将其内容通过某种朦胧、模糊的形式,含蓄蕴籍地表现出“象外之象”,使欣赏者通过创造性的想像、联想,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可感可触的视觉具象。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恰恰是一位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美的意象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在徐志摩的诗歌意象里蕴涵着丰富多彩的美:绘画美、复叠美、朦胧美、动态美、轻柔美……从而造就了他风格清新、意象丰富、形式多样、情感真挚充沛的诗风,与闻一多成为并峙的新月派双峰。  相似文献   

15.
闻名遐迩的乐山大佛,作为世界级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顶天立地的雄伟美、庄严慈和的气质美、比例匀称巧夺天工的构造美、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的和谐协调美、引人遐思的意象美,以及大佛景区自然景观的色彩美、声音美、动态茭、朦胧美,人文景观的劳动美、意境美、情感羡、道德美、智慧美,均可使人获得多维度的高层次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具有意象美、含蓄美、朦胧美和神秘美等审美具体形态;清晰与模糊,具体与抽象,相对与绝对的不确定性;简要、委婉、幽默的审美表达的选择原则.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达能给人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具有意象美、含蓄美、朦胧美和神秘美等审美具体形态;清晰与模糊,具体与抽象,相对与绝对的不确定性;简要、委婉、幽默的审美表达的选择原则。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达能给人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以凝练精粹的语言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含混不是意象重叠,晦涩难懂。含混美是诗歌的理想艺术形态。含混既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又是一条美学原则。含混美与诗歌的含蓄美和朦胧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汉语言文字的结构、表意特征探析诗歌含混美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赵京立 《现代语文》2007,(5):103-104
诗是语言的精华。创作者愿意用有限的语言去引导读者进行无限的审美创造。《蒹葭》这首诗含蓄蕴藉,言尽旨远,带给人无尽的审美感受。本文从音乐美、含蓄美、朦胧美三个方面阐述该诗的艺术特色,展示诗歌语言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运用景观视觉审美理论,以云南省云龙县的诺邓村为例,探讨了我国南方山地型古村落的视觉审美及其展示方式。我国南方山地型古村落主要有五种视觉美:外形的层次美和刚柔美,色彩的丰富性和对比美,视觉的朦胧美,空间的对比美,景物的动态美。在村内和村外设置游道,在游道的适当位置设置驻足点,这样可以实现远观与近观、动观与静观景物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赏古村落的外形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