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和实用的工具性知识,因此统计也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册中都有关于统计的内容。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阶段的统计较为简单。第一册安排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参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活动,对这些事件和现象的了解能更清楚,把握更准确,初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统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知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知识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重要方面。教材编排是把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数理统计学中的一些最基础的概念,结合有关内容分三次介绍给学生。第一次安排在第八册,结合应用题教学安排了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第二次是本单元(第十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它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安排了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简单统计表的认识与填写,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等内容。这些知识又为第三次教学打基础。第三次教学是在第十二册,安…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初步统计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中,第一单元“简单的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画正字收集整理数据、分组整理数据、复式统计表和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
新编小学《数学》第一册是根据《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下简称《大纲》)编写的。这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编好这一册教材,搞好这一册教材的教学,使学生迈好第一步,对于打好数学基础,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读写100以内的数,口祘一位数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即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这些是学习多位数四则计祘的基础,务必使学生一开始就学好这些内容。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计祘能力,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内容上作了如下安排。  相似文献   

5.
孙伟  王秀真 《山东教育》2005,(13):42-43
统计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师中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第二册起,每学期都由浅入深地安排有关统计内容。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前面教材相比,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 (一 )”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统计表及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   2.结构简析。本册教材是第八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继续和发展,是进一步学习第十二册“简单的统计 (二 )”的基础。“简单的统计”分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及“求平均数”两个相互联系又独立存在的部分,实则是一个整体。先通过两个例题介绍收集原始数据 (用画正字的方法 )与分类整理数据、填统计表的方法。为了分析原始数据的“集中趋势”,又要求平均数,教材仍用两个实例介绍了…  相似文献   

7.
小学《社会》课第一册教材使用说明省教育学院初教部王宗健社会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新课程。小学社会课全套教材共六册,其中第一册供小学五年制三年级、六年制四年级上学期使用。第一册共由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家庭生活,由大课组...  相似文献   

8.
"最喜爱的水果"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小学数学体系中"统计"的起始课程,旨在建立小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对统计图有初步感性的认识。大致的教学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9.
汉语拼音是帮助小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也是小学生语能力训练的第一项内容,因此,拼音教学除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个工具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统计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统计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新课标精神,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敦科书从第一册起每学期都由浅入深地安排有关统计内容。  相似文献   

11.
郑斌义  石伶 《贵州教育》2009,(18):28-32
内容教学 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统计”部分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所学习的统计图,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中指出:"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统计与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从小学第一册起就安排了相关学习的内容,并对各学段的内容标准作了具体的说明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卢丽丹 《河北教育》2006,(11):27-28
现代社会要求每一个合格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在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等进行分类统计。在国标本教材第七册的统计教学中,则要引导学生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分段的必要性应该是学习分段统计的前提之一。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探究如何合理地分数据段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14.
任丘市教委建立八套扫盲统计花名册任丘市教委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提供准确数据,建立了八套扫盲统计花名册。即:文化状况统计册、近三年脱盲人员统计册、历年来扫盲结业人员统计册、现有文盲统计册、失去学习能力人员统计册Z误统误登人员统计册、扫盲...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中,编排的求总数、求剩余和求另一个加数的简单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也是通过简单应用题进行教学的。因此,这一册出现的简单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册的教学要求:2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期末结束时,平均错误率要控制在15%以内,我们在城乡5所小学的17个教学班,834名一年级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办法,对170名学生进行了验收测试。我们编拟了7道简单应用题进行测试,验收测试结果统计如下.验收测…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一)教材《统计初步知识》是浙教版第八册P72的教学内容。在这套教材中,统计知识是第一次出现。同时,它是第十二册P34“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所以,研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因此从第一册开始就应予以重视。一、建立加、减法意义的同时,渗透应用题的教学。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常识教材第一、二册都讲到要学生测量太阳的高度,而第一册中讲到测太阳高度的方法时说:在木板上竖直钉钉,阳光下测出钉长及钉的影长;再以此两数据为两直角边做三角形,测出钉与影所成的角度,这个角度即为此时太阳的高度。这种方法太麻烦,既要钉直钉子,又要放平木板,更要教学生使用量角器的方法。因我们面对的是刚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晨读》一课的教学建议湖北陈天金《晨读》是小学语文义务教材第五册的第一篇课文,由一幅图画和四个自然殷的短艾组成。课文描写了三个小学生在秋天的一个早晨勤奋读书的情景。从课文的图画看,是单幅图,图的内容集中,图意明确,画面的细节对图的主体内容具有烘托效应...  相似文献   

20.
“简单的统计(一)”单元备课札记沈长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简单的统计(一)”,是在学生已学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及简单的求平均数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编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