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标记被动是相对于标记被动而言的。英语中的无标记被动可以通过动词的主动形式或其他方式来表现;在汉语中,无标记被动可以通过词序的变换和词汇方式来表现。  相似文献   

2.
"吃"是近代汉语时期一个重要的被动标记。在动词"吃"语法化的过程中,词义是先决条件,句法环境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吃"语法化的其他因素还有类化、语境影响和重新分析等。语法化研究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有待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3.
汉语方言普遍存在着用同一个语法标记来标记处置式和被动式的现象,这个语法标记大多来自“给予”义动词.本文首先对这种现象做分类分析,接着从不同词汇意义来源角度揭示“给予”义动词的不同词义发展路线及其语法化路径,对当前汉语方言共时平面上施受同标记现象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4.
赣语上高话中的“畀”语法功能多样,有动词、介词用法;“畀”可用于使役句、处置句和被动句中。“畀”的本义为“给予”,后引申为“容许”义和“使让”义动词。“畀”由“容许”义动词语法化为表“被动”义的介词,构成被动式;“畀”由“使让”义的动词语法化为表“处置”义的介词,构成处置式。  相似文献   

5.
汉语方言中被动式和处置式的复合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汉语方言的被动式或处置式都使用由两个或者更多的语素构成的复合标记,这种现象的存在是与该方言的语法特点密切相关的.它们的两种句式的标志往往是一致的,增加一方的标记形式长度可以消除表达歧义.在有复合标记的方言中,被动式的标记度一般高于处置式;这是由两种句式的语法地位不平衡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什么句式算被动句,被动句有哪些种类,表被动意义的各被动标记之间的使用条件及转换规则等这些都是语法学界一直以来在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回顾了语法学界多年来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在此基础上小结了汉语中各主要被动标记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什么句式算被动句,被动句有哪些种类,表被动意义的各被动标记之间的使用条件及转换规则等这些都是语法学界一直以来在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回顾了语法学界多年来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在此基础上小结了汉语中各主要被动标记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不是我说你"是口语中经常出现的话语标记,它的话语标记化必须满足"说"是"责备、批评"为评述义等三个条件。古汉语中没有这个格式,它的话语标记功能是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才出现的,与此相关的格式存在变体,只有评述义动词或带有意愿、情态附加成分的动词短语可以进入该格式成为话语标记,因为这类动词或短语的主观性非常强。  相似文献   

9.
"起来"做插入语标记这一用法直接来自"起来"表"起始体"这一语法功能,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先由表"起始体"发展出表"时间义",接着发展出"假设义",最后成为"假设标记",从而最终为"起来"成为插入语标记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其语法化的机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句法结构的发展;二是假设复句标记的产生;三是动词次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涟源方言中,动词“拿”与处置标记、被动标记同形。做动词时,如果后接名词宾语,它会同时具备“给予”和“拿取”两个义项。做介词时,“拿(得)”所表示的处置式与“拿”的“拿取”义的关系密切,“拿□[s(31]”所表示的被动式与“拿”的“给予”义关系密切。研究发现,动词“拿”有两个相反的义项可以视为“同形反义词”,表处置的“拿得”由“拿”的“拿取”义虚化而来,表被动的“拿□[s(31]”由“拿”的“给予”义虚化而来,这种虚化有它的语义基础和句法环境,并且有其它方言和同类词语语法化的佐证。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意义通常用被动语态来表达,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被动语态是被动意义表达的唯一方式,除了被动语态结构外,还有多种结构可以表达被动意义的。英汉无标记被动结构亦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由动词主动形式来表示被动意义,不仅可使句子简单、精炼、符合习惯用法,而且可避免过多地、生硬地使用被动语态结构。  相似文献   

12.
"捱"和"给"是永福官话中两个多功能的常用词。"捱"和"给"都可作动词、情态副词和介词;"捱"和"给"都可以充当被动标记,被动标记"捱"来源于表示遭受义的动词,被动标记"给"来源于给与义动词。  相似文献   

13.
"可好"的语法化经历了动词性偏正结构到疑问代词再到副词最后到话语标记的过程。"可好"的话语标记用法可分为两种:通过前后对比,引出出人意料的结果,即"可好1";在会话中征求听话者对自己建议的看法,即"可好2"。  相似文献   

14.
巴东方言中的被动标记有三个,"把被""等被""着被",它们分别来源于"给予义"动词、"致使义"动词和"遭受义"动词。从认知的视角看,"把被"是从施事和受事的关系角度诠释(construal)被动事件,"等被"从施事者的角度诠释被动事件,"着被"从受事者的角度诠释被动事件。  相似文献   

15.
语序是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介词标记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在句法功能上起介引功能、衔接功能、构句功能等。而有些典型介词标记的使用可以改变汉语语序的格局,介词标记"把"、"被"等可以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使句式格局发生变化,这种句式的突出特点是:一是使施事和受事置于动词前;二是句式往往突出动作的结果。说话者选用介词标记是有动因的,要求介词标记不仅要与句式语义相匹配,还要与语境相匹配。从句式结构上可以看出介词标记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这些成分的组合是有规律的,从认知角度探讨这些成分的组合规律,对外国人学习以介词为标记的句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宿松方言中可以用作动词体的成分很丰富,其中的"着[tο0]"和"倒[tau0]"最具有代表性。通过对宿松方言持续体标记"着"和"倒"的描写、分析,发现"着"是纯体助词,其本字是"着";"倒"还处在虚化的过程中,部分已经虚化作唯补词、补语性体标记和纯体助词,由此进一步证明,现代汉语中的体标记大多是从词汇手段虚化而来。动词体成分的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亮点,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云南方言里"掉"的用法,认为它的语法化程度比汉语普通话中的"掉"高,并依据形式标准判定云南方言"形+掉+(了)"、"形/动+补+掉+(了)"、"动词+掉+宾"格式中的"掉"已经不再是动相补语,而是一个体标记.在云南方言里"掉"正处在虚化的过程中,它的体标记的用法和做补语的用法是共存的.  相似文献   

18.
"紧"在广西博白客家话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体标记.本文列举了"紧"作为持续体在博白客家话中的三种语法位置,并分析了它所表示的五种语法意义,以说明"紧"在客家话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拿"在湖南汝城话中既可以作动词也能作介词,作介词时既能表处置,又能表被动,还能表施与.这里主要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拿"的意义和用法;(2)"拿"的歧义及其消解;(3)"拿"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桂北平话中的被动标记形式多样,从语义类型上说主要有"遭受"义、"给予"义、"容许"义三类;这些被动标记的语法化层次也不全一样,"被"、"着"的语法化层次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