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1986年9月开始为新闻单位撰写市场信息稿件,在这段时间里有36篇稿被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一些热衷于市场信息报道的同志,给我来信问我是怎样采写信息稿件的,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2.
有一些地市报,存在着新闻公文化的倾向,影响着报纸的新闻功能的发挥。产生新闻公文化的倾向,从外部看,来稿的通讯员大多是机关人员,他们对公文比较熟悉,又常写公文,而对新闻写作往往生疏,写起稿件来,容易把公文当作新闻。从内部看,编辑或者对通讯员写稿指导不够,或者自己在编稿中贪图省力,没有很好地加工,把一些公文式的稿件搬上了报纸。从党政领导方面看,  相似文献   

3.
在电台做编辑工作,常碰上这样的遗憾事:有些通讯员来县站送的稿份量比较重,完全可以在省,市新闻单位打响,但他们没有及时向上投,结果外地类似的稿件却被播出或见报了。问其原因,通讯员不好意思地说:“我觉着不中,还是县站保险。”一个月前,我县(叶县)水寨乡一名通讯员写了一篇听众来信,反映农民急盼科技书刊下乡,很有针对性,但他没向上投稿。不几天,农民日报出现了类似的读者来信。我很为他惋惜。  相似文献   

4.
我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新闻写作,至今已逾12年。其间,我在地、市级以上新闻单位发表各种体裁的新闻稿件2400多篇,并有上百件作品获奖。1996年,平均每天都有一篇稿件被刊播。于是,一些通讯员朋友在向我探询上稿“秘诀”时,总是要求我为之介绍认识几位编辑先生。他们满以为我在新闻界结交了不少编辑,所以上起稿来便“路路通”。虽然我反复向他们说明:编辑认稿不认人,稿件便是介绍信。但他们大多半信半疑,以为我“保守”,不肯帮忙引见编辑,以至产生隔阂。无奈之际,我想到“稿件就是介绍信”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几年许多单位的领导愈来愈重视新闻宣传,使得一些通讯员思想上、工作上产生不少压力。单位领导要求他们上稿“多多益善”,报纸要要求他们多写好稿,使他们不知如何才好。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结合实际,经过认真思考,认为通讯员在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方能适应和掌握通讯报道的主动权。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宣传与新闻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我们党宣传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能把宣传与新闻画等号。因此,不是任何事实、任何工作都能写成稿件登报纸;何  相似文献   

6.
基层新闻单位(这里指县级广播台站等)绝大部分稿件,来自基层政府部门和各系统的通讯员,他们写稿的质量,稿件的真实性程度,都直接影响到当地新闻单位的节目质量。目前,许多基层新闻单位的编辑都有同感:通讯员来稿的真实性问题令人忧虑,甚至使人头痛。一些失实稿件一经编发,当事人便找上门来,编辑同志和新闻单位均处于被动局面,直接影响了新闻单位的声誉。  相似文献   

7.
说到将一篇稿件同时投给多家新闻单位的做法,许多通讯员都知道这是不对的,所以他们大多能自觉把关,不一稿多投。但是,给同一家新闻单位一稿多投的情况在不少通讯员中仍存在,他们经常将同一篇稿件同时寄给同一家新闻单位的几个部门或几个编辑,以求“广种薄收”。这种“一稿多投”的做法,引发了不少弊端。首先,这是对新闻单位及编辑不尊重、不信任的表现,而且也是对自己稿件缺乏应有的自信;其次,会给编辑工作带来麻烦,造成重复编稿、无效劳动,还容易造成重复刊登;再次,这样做,容易使通讯员滋长投稿不严肃以及碰运气、投机取巧等不良风气。实际…  相似文献   

8.
给通讯员下达任务要适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基层通讯员接触发现, 一些地方、单位给通讯员硬性下达在中央、省、地市报刊台的上稿任务, 这一做法值得研究。 大家知道, 新闻有其自身的规律,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年能够有多少上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媒体的新闻, 这不取决于新闻报道本身, 而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这个单位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的大小, 新闻价值愈大, 新闻稿件刊用率就愈高。工作做得一般化, 报道没有多大新闻价值, 硬逼着通讯员去争上头条、争上大报, 这无异于赶鸭子上架。更有甚者, 一些领导按照经济、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速度, 要求通讯员用稿量也年年攀升、成…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  相似文献   

10.
一些单位变相出售记者证,导致记者证满天飞,使一些人用它干出一些不正当的事。这件事已引起社会的关注。与此有联系的,如今通讯员证,信息员证也有满天飞之势,有的“变相出售”。这个问题也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我国各新闻单位所联系的通讯员无非有两类:一是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二是其它系统的业余作者。前者本身有记者证,无须再发证件。后者虽无证件,但其采访范围,基本上是所在系统或单位,亦无须特别证明其身份。假如为了便于他们采访,只须跟其所在单位的领导打好招呼,取得支持,也就够了。事实上,新闻单位对通讯员的了解,主要是从稿件上了解,不可能全面、细致地考察他们。报纸上曾披露过个别坏人利用通讯员证招摇撞骗,这应引起新闻单位的注意,不要滥发通讯员证和信息员证。  相似文献   

11.
稿件是新闻单位的“原料”。稿件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宣传质量,稿件多,选择的余地就大。而增加稿源就要充分保护通讯员的投搞热情,让他们多写稿、多投稿(特别是县广播站专职记者比较少,大部分稿件要靠他们采写)。为了保护通讯员投稿热情,就要认真对待和慎重处理通讯员的稿件,尤其是通讯员的第一篇稿件。通讯员刚写稿、投稿的热情是脆弱的,业余通讯员更是如此。他们往往带有试探性,采写新闻稿件多数是由于新闻事件触发了“灵感”和责任感,他们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初写新闻稿件,可能从内容到形式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新闻写作要求,这就需要编辑人员: ——不要轻易地“否决”。对编辑人员来说,每篇  相似文献   

12.
简讯     
北京市电机总厂自1986年初成立新闻报道组后,给全厂的通讯员都订了《新闻与写作》。他们还邀请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讲课,培养通讯员的写作能力,去年该厂被各级报刊采用稿件80余篇,  相似文献   

13.
据了解,许多单位给通讯员规定见报稿篇数,以上稿多少论奖罚。这种规定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通讯员采写稿件的积极性,但细细想来,弊大于利。其弊至少有四: 其一,稿件来源于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而这些客观事实的发生发展,是不会因为你规定的见报篇数而转移的。因此,这个规定本身违背了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通讯员若因无新闻事实写不出稿件而受罚,岂不冤枉? 其二,这种规定会导致一些通讯员为完成任务在写稿时添枝加叶,弄虚作假。把事实夸大,或把可能发生的写成已发生的,把正在发展的写成已完成的。这样的教训过去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4.
各级新闻学会或新闻单位设立的新闻奖 ,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新闻学术水平 ,获奖者既有资深的专业新闻工作者 ,也有爱好新闻采写的业余通讯员。有相当部分通讯员认为自己“居然”有作品评上新闻奖 ,全是运气好。显然 ,很有必要端正我们的新闻“质量”观。可以说 ,新闻稿件发表或播出后的影响力大小 ,是和作者、编辑对稿件的处理技艺高低有很大关系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讯员把多出新闻精品作为追求目标 ,贯穿到平常的学习与采写实践的全过程。作为党报党刊的通讯员 ,之所以不能仅仅满足于稿件的被采用 ,还在于一篇好稿代表着咱们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5.
从中央到地方,很多新闻单位所采用的稿件,大多出自于通讯员之手。这些土记者、业余记者为党的新闻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同时,也有相当一些通讯员在采写新闻过程中,不经意地走进了误区。 跳出小圈圈 一些通讯员认为,“游击队”不能与“正规军”相比。其实,作为通讯员来讲,自身也有记者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对身边的事特别熟悉,时效性占有先机。要说劣势,那就是通讯员采写的一些稿件,有狭隘的地方观念,片面地从局部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一束     
山东省邹平县人武部所属20个基层武装部都 成立了2一3人组成的民兵业余报道组,专门为每个报 道组成员订阅了《新闻与成才》杂志。并通过短期轮 训,以会代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去年以来 已在中央级新闻单位见稿8篇,省级新闻单位见稿25 篇,地级新闻单位见稿32篇。(杭启忠) 两年多来,山东省邹平县人武部20名参加《解 放军报》新闻函授学习的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通讯员 在“不见面”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写作能力有了大幅度 提高。去年以来,他们共被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 120余篇。(李向河、晓杭) …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增强通讯员的新闻写作能力,青岛市四方区委宣传部下发文件:要求全区各单位为本单位的通讯员订阅《新闻知识》杂志,以勉励广大通讯员写出更好的稿件。在今年1月的新闻报道工作会议上,近百名到会的通讯员都领到了一本今年第一期《新闻知识》杂志,他们兴奋地说:“感谢区委宣传部为我们找到了一位新老师”。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乐清日报社建立新的用稿制度,规定报社内部人员的稿件一律采用电脑稿。稿件由编委办分类并遮盖作者姓名(通讯员的稿件也是如此),然后在每日下午的谈版会上定稿。由于稿件上没有出现作者姓名,有效地排除了“关系稿”、“人情稿”,以新闻价值高低、稿件质量优劣来评判和取舍稿件,真正体现了用稿“看文不看人”的原则。我认为这种做法好。与此相反,时下有的新闻单位“看人不看文”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稿件取舍往往看文章作者的身份和地位而定,这可以说是一些新闻单位的通病,也是多少年都想治而难治的顽症。正因为“看人不看文”…  相似文献   

19.
无论报纸、广播还是电视,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通讯员队伍。这些通讯员就是他们的耳目和触角,每天通讯员都会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新闻线索、一部分新闻稿件,帮助他们成就新闻事业。因此,通讯员队伍是群众办新闻的一支重要力量,新闻单位应发扬“为群众办新闻”和“靠群众办新闻”的优良传统,把扶持通讯员队伍当作新闻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据了解,许多单位给通讯员规定见报稿篇数,以上稿多少论奖罚。这种规定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通讯员采写稿件的积极性,但细细想来,弊大于利。其弊至少有四:其一,稿件来源于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而这些客观事实的发生发展,是不会因为你规定的见报篇数而转移的。因此,这个规定本身违背了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通讯员若因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