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语文教学活动 ,有两种不同的基本方式 ,似乎可用两个关键词加以概括 :“入侵”和“生成”。“入侵”是指教师把自己或别人的理解传授、灌输给学生 ,以自己的理解、分析取代了学生的感受、思考 ,直言之 ,即迫使学生进入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之中。“入侵”者 ,教师也 ;被“入侵”者 ,学生也。“入侵”的方式 ,明的如考试 ,用分数来保障教师的入侵权 ;暗的如所谓的“引导” ,表面上师生的问答、讨论十分热闹 ,实际上是教师有条不紊地问 ,学生亦步亦趋地答 ,等其“尽入囊中” ,教师袋口一拎 ,教学任务宣告完成 ,真可谓是“请君入瓮”。“入侵”的前…  相似文献   

2.
盛萍 《青海教育》2004,(4):26-2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也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英语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设疑”教学法正是在教师指导下,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之一。“设疑”又称“提问”,它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技巧和手段,同时也是教师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实施课堂管理,而且还是进行知识传授和教学评估的…  相似文献   

3.
一、“自主学习”过于“散”时下,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说:“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以此体现教学中的民主与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符合“新课程”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精神。但是,凡事有个“度”,不少的语文教师还未等学生对课文内容、结构有整体的了解,就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己学习”,明显地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感。这种断章取义的阅读方法,很难让学生全面、正确、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这种过于自由的读书,使…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原来比较沉闷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也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示个人风彩的最佳平台。但是一部分教师把其中的“自主”学习方式,理解得不够准确,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了。  相似文献   

5.
在每个学期,一般每个教师都至少要上一堂汇报课或者教研课。这就如对每一位教师的大阅兵:可以检查一下教师的上课水平怎样,是有所提高还是有所下降;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还是有什么值得推广的地方。也使其他的老师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及教研组的教师的“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来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方式。但现在出现了一种“做”课的情况:教者提什么问题,学生就能答什么问题。学生个个是神枪手,百发百中,绝不要担心课堂上学生卡壳,出现冷场的情况。一堂课下来,顺顺畅畅、圆圆满满。似乎老…  相似文献   

6.
教师或领导听课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1.进入“学生”角色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充当小学生,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看任教者的教学是否兼顾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2.进入“教者”角色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由自己来上该怎样讲? 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3.进入“指导者”角色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⑴居于学术的高…  相似文献   

7.
善教者得法     
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教,会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有的教学使学生觉得如乘轻舟,一路顺风;有的教学使学生感到如入深山,举足艰难。善教者,得法,省时省力,“事半功倍”;不善教者,不得法,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如在识字教学中,“染”字易写错,难理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汹涌而至,新的课程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通过学习和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居高临下向“学习共同体”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而新课程不断地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服务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教师的行为出现了这样新的变化: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把书读懂、读透和如何搜集资料时,这时教师是教师。而学生搜集的资料老师未见过时,这时教师就变成了学生。这一多维角色的转变改变了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同时,教师还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一起营造一个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最终形成师生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自主阅读”是对传统的“被动阅读”、“为别人阅读(教师和家长)”的一种否定,是对阅读教学中急功近利的一种颠覆。它强调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成长和发展的必须,是生命运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朗读、背诵、体会,足够的思维空间去入情、入景、想象、发挥,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让阅读因学生自主而精彩。  相似文献   

10.
张瑾 《湖南教育》2004,(5):30-30
变“理解下面词语”为“通过不同方式来理解你不理解的词语”。“理解下面词语”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课文中教师认为学生需要理解的词语让学生进行理解。而“通过不同方式理解课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首先在对词语的选择上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词语选择,就满足了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其二,对词语理解的方式也多样化。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直接问老师、问同学等,都能达到理解目的。其三,对词语解释的方式也多样化了。学生根据自身体验来解释,如用词语造句,找出该词语的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用手势、动作来解释等。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从学生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传统数学学习中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需要改变。要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主要表现为一个探究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数学概念。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数学概念。教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转变呢?一、创设一个较好的问…  相似文献   

12.
一、“死记硬背”之因何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内容很多,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上,教师“死讲硬灌”;学习上,学生“死记硬背”。由此可见,在各类学校全面“减负”的情况下,加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革,是当前高校进行“减负”的中心内容。要改“死记硬背”之弊,当然需要溯其源断其根了。但是,在探讨过程中,许多人对“死记硬背”问题的看法时,往往责怪学生者多,检查教师者少。总认为此弊是学生过,并非是教之过也!如有些教师说:“现在也减负了,可是学生还是死记硬背,当教师的有什么办法呢?”可笔者对死…  相似文献   

13.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进而转变学生的行为方式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手段和技巧。教师顺应学生的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信服教师的观点。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采用怎样的说服方式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所说的道理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说服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问的内容可以是教师所讲的内容中不理解或没学会的问题,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同见解,或由当堂某一内容所联想到的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其次要有民主的教学意识,课堂教学环节要开放化,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同学沟通各种信息,这样学生身心就能得到彻底解放,其学习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参与。如在讲授“美国内战”,分析内战…  相似文献   

15.
<正>推迟3天包含当天吗?算不算最后一天?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容易理解。为帮助一年级学生清楚地理解“推迟3天”的含义,可以安排以下教学活动。【活动一】借助数数,初建模型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出示问题1(如图1),让学生独立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引导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一写、画一画,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周敦颐说:“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在新时代新社会形势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师道”应怎么立呢?教师要清楚自己不再是一个绝对的“先觉”者,需要不断学习,需要“暗者求于明”。教师的教育应重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教师更应做好“人师”。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效率?专家认为,它是指“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教师、学生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度量”。也就是指在一定教学时间内,师生的教学活动所获得的实际效果。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主要取决于教师的高效组织、有效引导、实效教学、增效辅助。一、导入精心,抓开端导入就是要“敲响第一锤”,一下子吸引学生“入胜”,激发学生“探胜”,带领学生“揽胜”。教师精当的设计每节课的导入,能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和迫切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导入的设计形式不一。有题眼切入法,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就从“‘呼声’如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强调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获得结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启发学生多方位地寻求正确结论。在启发学生多方位寻求正确结论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种瓜得豆”的现象。如对某一言语组块,教师希望学生得出自己期望的结论,但学生的“前理解”总是那般“顽固”地影响着他对这一言语组块的解读。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自已的结论硬加给学生固然应当摒弃,但想方设法地启发诱导,让学生进入教师的彀中的所谓的启发教学,也未必是可取的,这样做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我认为在真实的生活状态下的阅读,学生与教师的抵牾,正是学生发展自我阅读空间、形成自我阅读方式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9.
陈骁 《上海教育》2002,(3):28-29
“理解教育”有“三句话”即“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指的是要善解人意,解读学生心灵,在帮助中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最终克服困难。“理解老师,勤学奋进”是指学生要体会教师教学的辛苦,从而和老师建立起平等相处的人际关系,将自己心目中的快乐和苦闷与老师分担。“理解自己,塑造人生”是指师生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开掘自己,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20.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意思是说坚持“道”的原则的人,才能把自己的有余奉献给社会。教师就是这样的一类人,把自己的所知所悟,与学生共享,达到共同进步。数学课堂上的“道”,既可以理解为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教师传授知识过程所用的方法、途径。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