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ABO血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以及血型与疾病的关系.方法:运用玻片法测定血型,统计并计算满、汉、回三民族ABO血型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结果:满、汉、回三民族ABO血型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存在差异.结论:ABO血型抗原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ABO血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以及血型与疾病的关系.方法:运用玻片法测定血型,统计并计算满、汉、回三民族ABO血型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结果:满、汉、回三民族ABO血型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存在差异.结论:ABO血型抗原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3.
对300(男150,女150)例湖南汉族学生的10对遗传性状(上眼睑皱褶、耳垂、前额发际、耳盯聍、鼻孔形状、蒙古褶、达尔文节、鼻梁侧面观、折舌、卷舌)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上眼睑、蒙古褶、达尔文节、折舌、卷舌的显性频率超过50%,各性状基因频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10对遗传性状中,前额发际同时与耳垂、耳盯聍、蒙古褶具...  相似文献   

4.
本文接血型常规检验法检测了380名(男166人,女214人)河北籍汉族大学生的ABO血型。用X~2方法对男女及河北地区与兰州、湖北地区血型分布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并根据Hardyweiberg定律计算了IA、IB、i的基因频率,结果表明:河北地区汉族人群血型分布B>A>O>AB,男女间无显著差异;河北地区分别与兰州、湖北地区相比,河北地区与湖北地区在B型和O型血的分布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河北地区汉族人群IA、IB、i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2251,0.2722,0.5027.这些结果为河北地区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调查河北汉族、满族、回族耳垂性状的基础上,计算出三个民族的基因频率,并进行了三个民族之间、三个民族与赫哲族、柯尔克孜族之间耳垂显性基因频率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北方民族群体的耳垂的基因频率由西向东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侗族、苗族舌运动类型基因频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南侗族和苗族的5种舌运动类型的基因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叠舌的显性基因频率侗族明显高于苗族,而翻舌的显性基因频率苗族明显高于侗族.从总体来说,湖南侗、苗两民族的卷舌、翻舌和尖舌的显性基因频率与国内其他民族的差异较显著,而叠舌和三叶舌相对不甚显著.  相似文献   

7.
湖南瓦乡人红细胞血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湖南怀化市沅陵县230名父母均系瓦乡人而彼此无血缘关系学生的ABO、Rhesus、P、MNSs四种红细胞血型系统的血型.结果表明,ABO系统中的基因频率r(0.6325)>p(0.2221)>q(0.1464);MNSs系统中的基因频率m(0.5196)>n(0.4804)、s(0.9848)>S(0.0152)、Ms(0.4902)>Ns(0.4576)>MS(0.0272)>NS(0.0228);Rhesus系统中CCDee表型最常见(57.83%),CDe单倍型频率较高(0.7588),而cDe频率(0.0207)较低;P系统中P1基因频率为0.1391.湖南瓦乡人的红细胞血型分布具有我国南方民族的特点.与云贵高原周边其他8个民族之间的遗传距离比较表明,湖南瓦乡人与湖南土家族的遗传距离最近而和贵州的仡佬族最远.  相似文献   

8.
对贵州省布依族人口的5对遗传性状的进行调查,计算出每对性状的出现率、除交叉臂外的基因频率,分析这些性状在性别间的差异,并与此前的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得出:惯用手在男女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卷舌、上眼睑皱褶、环食指长、交叉臂在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与贵州平塘布依族比较,卷舌存在极显著差异(u=4.3704);环食指长(u=0.2213)无显著差异;上眼睑皱褶显性与贵州南部布依族(u=0.2861)比较无显著差异,与贵州侗族(u=4.0956)、湖南侗族(u=4.622)都存在极显著差异。贵州布依族的遗传性状在不同地区间有一定程度的异同,与共同起源的侗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遗传学研究证明,人的血型同其他所有遗传性状一样,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我们通常说的ABO血型基因在9号染色体上,科学家早就发现控制人的ABO血型基因有不同的三种,即A、B和O基因,而每条9号染色体上只容得上述三种基因中的任何一种血型基因。这样,来自父母双方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ABO、Rh、MNSs血型系统的遗传学调查分析,了解河北省回族的血型遗传学特征。方法:对河北北方学院2004-2008级河北省籍回族学生158人进行ABO、Rh、MNSs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调查、统计,并将调查结果与汉族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回族学生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基因频率IA:0.339 2,IB:0.241 1,i:0.421 0。Rh血型系统单倍型CDE=0.082 2,CDe=0.797 5,cDE=0.107 6,cDe=0.012 7,基因频率C=0.879 7,c=0.120 3,D=1.000 0,d=0,E=0.189 9,e=0.810 1。MNSs血型系统单倍型MS=0.031 6,Ms=0.506 3,NS=0.012 7,Ns=0.449 4 基因频率M=0.537 9,N=0.442 1,S=0.044 3,s=0.955 7。结论:河北省回族红细胞ABO血型基因频率既不同于居住地的汉、满民族,也有别于其它居住区的同一民族。Rh血型系统单倍型基因频率CDe0.797 5最高 未发现Rh阴性。MNSs血型单倍型Ms〉Ns〉MS〉NS 基因频率M〉N s〉S。与国内文献报道吻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味盲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从而为人种学及人类群体遗传学提供基本数据,并用于研究某些疾病。方法:本文是运用阈值法研究满、汉、回三民族人的尝味能力,并计算了味盲者和尝味者的基因频率。结果:三民族味盲基因频率分别为:满族:0.4588.汉族:0.2845 回族:0.4431。结论:满、汉、回三民族人对PTC尝味能力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12.
宁夏是回族主要聚居区,回族与汉族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宁夏社会进步与稳定的基础。宁夏城市化使回汉民族人口出现双向和多向流动,回汉聚居社区的民族交往、民族态度、民族关系以及居民生活满意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回族聚居社区的回汉民族关系的调查,分析了回汉民族关系的基本状况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回汉民族关系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东回族(435例:男218例,女217例)、汉族(435例:男218例,女217例)的惯用手、鼻梁高低、直卷发3对遗传性状的调查,比较3对性状在民族间、性别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在2民族间惯用手无显著差异( u=0.5813),鼻根高度(u=10.0924)和发型(u=5.5040)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性别间也如此.回族、汉族男性与女性之间:鼻根高度有相同的显著差异;直发、惯用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张新伟  张英慧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3):192+194-192,194
单双眼皮的遗传性比较特殊,在不同种群之间具有显著差别,通过对部分中学生和普通人群的调查,运用生物统计学原理,把对人类单双眼皮性状调查所得的数据归纳、整理、检查,并对汉族、回族、单双眼皮、一单一双眼皮的分布及遗传规律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探讨遗传性状与种族差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统一发表 ,在老师的配合下根据吴汝康等人的“人体测量法”对河北汉、蒙、满三民族共 74 6人的 8对遗传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 :计算出每对性状的出现率和基因频率 ,分析三民族之间的差异 ,并且与我国其它民族进行了比较。结论 :不同种族遗传性状有明显不同 ,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种群形成了不同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各群体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族际通婚现象渐多.未婚青年的婚姻观念对本民族的发展以及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发展都有着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对未婚青年这一群体的调查发现,汉回两族未婚青年对通婚观念有很大转变,但依然在心理上承受着来自家庭和本族族人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