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共建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而宽容是和谐的基础和应有之意,宽容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和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着力培养人的宽容意识,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形成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等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内蕴最彻底的宽容精神——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对个人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保障和实现。这种宽容精神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几次发展范式转换和选择中不断得到确证和呈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对社会主义发展内蕴之宽容精神的具体凸显和实践,其具有自身的独特建构逻辑和具体价值原则,从多个维度确证和彰显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宽容精神和理念。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人格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通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阶梯。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精神支撑,它的基本要求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和谐、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和谐、自主意识和宽容意识的和谐、传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精神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道德上的维系力量和动力机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伦理精神包括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精神,公正平等的制度伦理精神,效率公平并重的经济伦理精神,注重协调的伦理精神,以责任意识为基础的自律精神,诚信宽容的人际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5.
发源于西方的契约精神它蕴涵着民主法制、自由平等、权利义务对等、诚信履约等精神.从当代中国现实来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契约精神的构建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契约精神构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我们党应该加强社会思想引导工作,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这一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差别,培养社会宽容精神和理性妥协精神,健全利益表达体系。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我们党应该加强社会思想引导工作,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这一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差别,培养社会宽容精神和理性妥协精神,健全利益表达体系。  相似文献   

8.
精神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蕴性支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牢固构筑精神支柱,提炼社会主义精神动力的丰富内容,加强教育引导,全面激发民族精神活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以民主宪政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宽容精神和妥协精神为条件;构建和谐社会,应当确立兼顾国权与人权、法治与自律、公平与效率、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原则,并不断完善相关的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指出了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重要的科学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