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于强化感恩意识、营造感恩教育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90后"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及感恩意识的现状着手,分析了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基于工作实践思考如何对贫困生实施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建设感恩文化,是推进和谐校园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依据对高校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现行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感恩教育中的问题以及影响受助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因素。结合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际和受助贫困大学生自身特点,尝试构建一种学生组织引领的,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导的五维感恩教育模式,并明确了该模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和学校不断加大对大学生中的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很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塑造贫困生健全的人格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4.
谭萍 《考试周刊》2014,(43):165-16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得回馈社会。为做好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求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和对策,文章通过调查和访谈,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感恩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并就如何开展感恩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这一现象已逐步成为高校教育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重视和加强道德情感教育是引导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朝向预定目标发展并得以实施的主体保证。高校应当从以情育情、以知育情、以境育情等层面入手,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感恩认识、理解感恩内涵、强化感恩思想。  相似文献   

6.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大学生受助、感恩、管理为切入点,在阐述感恩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在对青年学生加强感恩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行为教育和后期管理,来促进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建立受助信息档案,跟踪受助学生的生活信息,让他们在不同时期关注社会弱势和母校的发展;通过感恩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8.
感恩教育是培养受助贫困大学生自立意识、自尊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完善自身生命和道德人格的需要,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提升自身道德境界的需要。通识教育极为重视道德教化、价值传承和良知哺育,既关注道德教育的理性层面,也关注道德教育的情感层面,既关心道德行为的理性分析,也关注道德行为的习惯化,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开展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有利于提升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9.
对独立院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产物,贫困大学生数量相对增加.贫困大学生毕业后助学贷款还款率不甚理想的局面,彰显了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感恩教育作为情商教育和德商教育的重要内客,为高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时代化的要求.独立院校可以充分发挥感恩教育优势,从知恩、励志和施恩三方面探讨高校开展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感恩意识是道德品行的善端,它能升华道德情感,拓展道德理念,融洽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社会的道德教化和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感恩意识的培育和扩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感恩教育成为高校德育的软肋,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甚至出现了道德和人格的缺陷。因此,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开展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秦文臻  熊钰 《文教资料》2008,(34):193-194
本文作者立足于当前少数贫困大学生感恩缺失这一现状,从对感恩和感恩教育的内涵进行探讨,着重分析贫困大学生感恩缺失的主要原因和加强感恩教育对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了几种实施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提出了当前贫困大学生思想特点,总结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受资助前后思想状况变化情况,包括对资助诚信道德、资助价值认同、资助模式选择和资助情感认同等四个方面,由此提出了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三点建议,即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促进知行统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加强社会认同教育,培养感恩观念。本文对正确把握贫困大学生思想状况,实施经济资助、心理帮扶和能力培养等有机结合,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感恩教育作为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社会、学校、家庭给予贫困大学生这个群体极大的关注和关心,然而,一些贫困大学生依赖思想、寄生心理严重;自立意识和责任观念淡薄;对父母缺乏理解、同情与尊重;对老师的教诲之恩、亲朋的相助之恩、社会贤达的救助之恩、同学的关爱之恩等态度冷漠,贫困学生之间勾心斗角,更有甚者,有些领取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却具有逃贷行为。本文就这些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一些对他们加强感恩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报恩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目标不明确、方式方法简单划一等诸多问题。因此,高校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感恩教育课程、创新感恩教育方式、创设感恩文化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素养,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引起了社会关注,感恩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显得相对薄弱,加强受资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本文阐述了感恩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了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和感恩教育缺失原因,并提出加强感恩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项目和基本要求,作为一种唤起大学生内心良知的道德教育与情感的教育,对提升其公民的责任感、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健全公民人格和营造和谐社会人文氛围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感恩意识缺失的基础上,对高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对策与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135-135,137
加强感恩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完善人格和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开展感恩教育必须贴近大学生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营造感恩氛围、把握感恩时机和形成长效机制,方能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对当今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提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式的感恩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缺乏感恩心而被取消受助资格”入手,对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大学生因经济拮据及学业压力繁重,承受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存在着悲观、逃避、焦虑、抑郁、依赖、懒情等心理问题。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在全社会形成合力,帮助贫困大学生真正、彻底脱贫;利用高校的党团组织,营造勤俭节约、诚信感恩的校园氛围;完善高校心理服务咨询机制,加强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