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点·言论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师新观念 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后,教师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转变——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控制者变为引导者,转变对学生的认识,构建平等合作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总是把自己与学生的关系界定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控制者与被控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教案、学案一体化,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教师起着引路、架桥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体现新课标中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主体缺失、主体发现和交互主体性建构是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的三个阶段.而交互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理想的师生关系,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昭示了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等一系列教学理念的革新,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新型的师生关系决定着新的教学观,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所以树立新的教学观势在必行。那么什么是新的教学观呢?它包括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树立新的教师观。  相似文献   

6.
学习理论是决定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行的教学实际中,由于受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影响,建立了一种等级性的、压迫性的、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独特的学生观、学习观和知识观,主张建立一种平等、对话、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体,高校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它主要由教学过程来确定,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建构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提升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拓展师生沟通渠道、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及其对大学教学之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在教学目的、课程、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建构了与现代教学理论不同的后现代教学观.本文从教学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方法观、评价观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教学观的主要内容,并分别指出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对我国当下大学教学尤其是高质量大学教学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英语课堂忽视情感互动,导致英语课堂师生关系失衡.课堂师生关系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当的学生观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学评价语言单一导致师生关系失衡:不当的非语言交流影响师生互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陶冶 《天津教育》2008,(4):50-5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充分激发、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解决好教师的认识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为此,教师的教育思想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教师观,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二是转变学生观,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三是转变教学观,课堂由“讲堂”变为“学堂”。  相似文献   

11.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树立现代教学观、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之一,本文具体阐述了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美术教学观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学观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树立现代教学观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和保障.文章从现代美术教学观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美术教师要树立现代美术教学观,拓展思路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构建新型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平等和民主,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由教学的主角变为学习的导演与引导者,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亦师亦友,地位平等,关系民主。文章围绕化学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重大,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教学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种教学观中,学生由主体变为了主人,教学活动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相似文献   

15.
张婷 《考试周刊》2010,(40):146-147
当今的英语课堂忽视情感互动,导致英语课堂师生关系失衡。课堂师生关系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当的学生观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学评价语言单一导致师生关系失衡;不当的非语言交流影响师生互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由过去的“一言堂”变为现在的“群言堂”,由传统的“单向式”变为现代的“多向式”,由单调的“封闭式”变为多样的“开放式”。教师由过去的传授者变为引领者,学生由从前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课堂的主动学习者。  相似文献   

17.
主体的追寻--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主体的缺失;(2)主体的发现;(3)交互主体性的建构。“交互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视野中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它昭示了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等一系列教学理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转换角色,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即要通过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和谐校园的构建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有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更为密切.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转变传统的对师生关系的看法,以及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都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关心视阈下师生关系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实中的师生关系往往表现出紧张与疏远的特点,其根源在于师生之间缺乏基本的关心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建立师生之间的关心关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的关心能力,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是构建师生关心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