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风与党风、学风、社会风气紧密相关.新闻文风不仅指涉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还体现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和精神定位.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新闻文风的建设历程,可以发现新闻文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闻文风与党的作风建设紧密相关,体现党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新闻文风反映社会心态变化,党一直在尊重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的统一中建设优良文风.优良文风建设,既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还需要遵循新闻与宣传的自身规律.建设优良文风,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文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对改进文风带来了新问题,也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契机。以往的好经验要大力弘扬,改进文风在现实中需继续做好"走、转、改"。同时,也应把握好新媒体时代文风问题发展演变的新动态新规律,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注重在与网民互动中逐步解决文风问题,用文章更好地协调社会关系,凝聚社会共识,制定和推行方针政策,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3.
党报文风与当代文风的关系十分密切,党报文风对当代文风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这是现时中国国情的一个方面,也是研究新闻规律和党报规律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现在,报纸上登载的许多报道主题好,内容好,语言也很精采,使人在受教育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江总书记这番言简意赅的话,既是对各级党报新闻工作者辛勤劳动的嘉奖,也是对现时党报文风主流方面的充分肯定。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在充分肯定党报文风的健康主流之后有一个“但是”,他说:“但是也有一部分新闻…  相似文献   

4.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个基本概念是西方新闻学界首先提出来的,我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新闻学纲要》(徐宝璜写于一九一八年)也把"新闻的价值"作为一个专题来阐述,解放前出版的一些新闻学著作都把它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加以探讨.解放以来,尤其是一九五七年以后,我们的新闻学理论研究却长期把"新闻价值"摒于门外,似乎一谈到"新闻价值"就会有资产阶级新闻观点之嫌,以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成了"禁区".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解放运动和报纸改革带动了新闻学理论的研究.无论是新闻理论工作者还是新闻实际工作者,都迫切地感到必须重新评价新闻价值观,认真开展这个问题的探讨与争鸣.许多同志认为,承认不承认新闻价值,实际上是尊重不尊重客观的新闻规律的问题.不尊重客观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事实上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党报而言,都市报在读者定位、报道内容、新闻文风等方面与之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对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的选择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文将对这种"特殊的要求"加以分析,尝试寻找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选择的一般规律。一我们的报纸在为谁服务这是我们在谈稿件选择之前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众所周知,都市报是市民生活报。那么它的读者是所有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闻立台"已经成为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做好宣传、谋求事业发展的重要共识.2009年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进一步回归广播新闻本位,更加尊重广播传播规律,突出体现全时性、大容量和思想性,按照"板块+轮盘"的模式,全新改版并不断完善.许多省级电台和较大城市的电台也迅速跟进,在"新闻立台"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独具特色的节目改革和尝试.市级地方台如何认识"新闻立台",如何实现"新闻立台",是需要认真面对和及时应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如何潜入"会海"捉到"活鱼",让会议新闻耐看、读者爱看,从而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只要在严肃性、贴近性、针对性、简洁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用辩证的观点正视会议,把会场作为一个待挖掘的新闻源,那么,洋洋"会海",定有鲜活之"鱼"。严肃性。此严肃性不是指会议,而是指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工作作风。作风决定文风,文风反映作风,会议新闻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文风是时代的表征,文风呈现的不仅仅是文字之风、文章之风、文化之风,更是政风民风世风,是国之运势、时代之风.每一种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客观规律.本文尝试探讨文风的一般规律,认为文风具有自发性、稳定性、折射度、周期性和可修正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新闻媒介而言,形象是新闻文本中当事人或参与者的整体呈现.在专门的人物新闻中,新闻人物成为核心焦点,而在事件新闻中,人物成为结构主义理论中文本的一个构成单位,新闻人物转化为推动事件发生的"行动者",其形象特征来自人物在新闻事件中的行动部分.新闻的事实第一性原则使得形象可与社会学的重要概念——"社会角色"实现对接,而角色理论对角色期待和角色表现的拓展提示我们:新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它在受制于社会事实(反映角色表现)的同时又可能暗含媒介对其的形象建构(潜在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10.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新闻美学应该定义为研究新闻学的科学,新闻之美则是以最引人注目的表现形式传播新鲜感强的新闻.新闻的超越之美,是基于尊重新闻的客观事实和客观创造规律的基础上,对新闻的内在价值和其社会影响进行的客观分析所创造出来的美感.这种创造规律既遵循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融合了新闻学研究中的新闻的写作体裁的基本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具体新闻实例和美学基本理论的结合分析,探究新闻之美的超越之美创造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美目传情",能让人领会作品的基本内容,从而产生感染人的魅力。什么样的标题才是好标题呢?通过多年的新闻实践,笔者认为好标题有一个自我鉴别之道:好标题应该具备准确、精炼、生动、通俗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对任何一家报纸来说,"负面新闻"都是公认的"敏感区".对此,不少以社会新闻见长的都市类报纸,往往也得三思而后"报",各级党报更是慎之又慎.但一味回避"负面新闻",等于扔掉一个与都市报竞争的"利器",久而久之也会削弱党报在读者心目中的权威,显然不是上策.那么,有没有什么两全之策?  相似文献   

13.
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社会新闻的正确价值取向至少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社会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入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它是新闻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党中央近年来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为媒体彰显人文关怀精神指明了道路.因为,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而且新闻最终也是给"人"看的,所以,新闻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4.
观照当前传媒现状,城市新闻与农村新闻呈现严重的"二元结构",这一现象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传媒体制等原因,同时与传媒人的理念、认识偏差不无关系.近几年,浙江丽水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策划了一系列大型新闻活动,实践表明乡土新闻同样是"富矿",创意性发现和传播,不仅能提高收视率,扩大媒体影响力,尤其对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会起到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叶令轩 《新闻窗》2011,(2):109-110
相对于党报而言,都市报在读者定位、报道内容、新闻文风等方面与之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对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的选择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文将对这种"特殊的要求"加以分析,尝试寻找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选择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新闻娱乐化是新闻在报道方式上的一个转变,即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挖掘出娱乐的价值,吸引受众眼球。新闻娱乐化中的"娱乐",主要是强调一种传播叙事角度的转变,即将新闻材料的发掘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新闻娱乐化倾向也呈现进一步发展趋势,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闻"三贴近",使得新闻媒体进一步走向市场、走向大众。但在新闻娱乐化发展过程中,新闻传播呈现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不是产品,却能够被制造.所以,在社会上有时有"泡沫新闻"和"虚假新闻"不断被曝光.在以"诚信"为纽带的社会里,为什么制造新闻的现象会屡禁不止,反呈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势头呢?虽以一言蔽之为"利之所趋",但作为专门从事新闻事业的人,必须认真埋头冥思.  相似文献   

18.
新闻必有一个文风问题。好新闻必须要有好文风。作为大众传媒,尤其是党报,其内容的思想情趣,形式追求,语言表述等所融汇成的风格,也即文风,不是小问题。 新闻的根本职能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这就不但要坚持舆论的正确,还要努力做到新鲜活泼,有感染力,使群众爱读爱看,使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要有一个好的文风。  相似文献   

19.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大趋势下,党报新闻客户端地方频道要亮出自己的特色,必须研究、尊重新媒介形式下的传播规律,生产适销对路的内容产品.本文认为,新闻的视频化表达对于党报新闻客户端地方频道而言,已经成为提升原创影响力、凸显主流地位、体现频道特色的重要抓手.在视频化转型道路上,只有坚守"内容为王",以全媒体需求为准则不断...  相似文献   

20.
讲好地方新闻,是新闻报道一直以来的重点,也是不少新闻工作者不断摸索前进的方向。选题困难度大、受众范围小、影响力薄弱,这些束缚决定了大众传播时代地方新闻无法赢得流量入口的生存现状。地方新闻如何走出困境,不再生产模板式的"快餐"新闻,或"好内容"无人问津。破解之道在于如何深刻理解"本土化"一词,进一步解决信息匹配的问题;其次,在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中,要学会用大众思维讲好地方小众故事。最后,善用传播技术为优质内容增添"活力"。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以期为地方新闻的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