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本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实践的机会,把“读”的时间让给学生;其次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再次是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见《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第55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见《语文课程标准》第17页)。这种理念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病而提出的。以往的阅读教学,学生不是主动获取意义,而是被动接受老师或者教材编撰者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学生进行的不是自己的阅读,是重复、模仿他人的阅读,学生失去了阅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种阅读现状不利于学生学会阅读方法,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近来,越来越多的所谓“导读”、“快读”、“速读”类的浅读图书,纷纷闪亮登场,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以“快乐、快速、快扔”为特征的浅阅读是不是正好满足越来越忙的学生的阅读要求?现在的学生的阅读状况究竟是怎样呢?浅阅读”是否正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呢?根据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现状,内容越来越浅;速度越来越快;喜欢越来越直白的语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时常听到语文老师发出这样的慨叹:现在不少学生的读写能力仍然是个老大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虽然语文课堂内外的阅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依然存在观念上排斥课外阅读;缺少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自觉和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课外阅读,享受阅读的愉悦呢?一、从“趣”入手。培养阅读兴趣1.班级布置。一开学,我就在教室里贴上“沐浴书香快乐成长”的班训,通过设计“风采园”,评选“悦读之星”“小作家”,创设班级图书角等,营造一个浓郁的书香班级,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相似文献   

7.
新的《语课程标准》比任何时候都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此,笔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教案编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的单独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重引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让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提升,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要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名著作为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其作用更是不容小觑。《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规定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因此,如何让初中生学会正确阅读文学名著,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作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让其“读”有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则应使学生懂得阅读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毕文荟 《云南教育》2005,(19):20-2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不是理论上的一种刻意求新,而是继承了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的合理部分,并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所做的一定提升。“个性化阅读”强调的是阅读个体的不可替代性,是自主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是阅读教学的一场革新。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实验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的质量大有改观,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已基本杜绝。然而,也不可否认,在教学中仍然存在重动作技能,轻思维能力培养的现象,例如,强调让学生“学会使用……”,“学会制作……”;强调学生要了解实验的直接结果;强调学生要记住“应该如何做”,而不够强调“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更不够强调“更好的做法是什么”以及“如何运用已学到的动作技能去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相似文献   

14.
如何上好阅读课,关键是要围绕五个“性”,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一、主动性。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把被动的阅读变得主动。教师要让学生发挥阅读的主动性,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成果”提供一定展示的空间。如可以搞小规模的班级“读书课”、“读书方法交流”,以学生为主的“读书小讲座”或某一主题的交流演讲活动,让学生自己投入到阅读中,自己找阅读的内容,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做笔记、自己整理知识。二、独立性。即在阅读中强调以学生自身为主,由学生个人完成查阅资料或查…  相似文献   

15.
“话题作文”也提供写作材料,与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是限制、要求的宽严程度不同,而不是命题形式不同。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话题作文训练,千万不能过分强调话题作文不是材料作文,而应当把话题作文看成材料作文的一种形式,并在2001年高考作文备考中强化以下意识。一、强化审题意识。我们认为,话题作文是审题的任务少,而不是审题的难度小。因为话题作文只规定题材范围,没有根据材料写成某种文体的要求,因此不必过细地去阅读、探明材料的中心,让立意扣住材料的主旨;也没有必要像以往那样要求学生要充分地引用材料;更不必要求学生写…  相似文献   

16.
李军 《甘肃教育》2011,(12):72-7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课型,并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笔者尝试着设计了下面几种课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我看来,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以及把握全局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时,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效果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局部,似乎更为重要。比如,《赤壁之战》中“将军禽操,宜在今日”一句中的“禽”字,孤立地讲,只能让学生知道“‘禽’通‘擒’,捉拿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吴永明 《课外阅读》2010,(7):116-117
传统教育强调知识传授,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授”,至今在许多课堂上,在许多教师的行动上依然存在。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19.
唐伟伟 《成才之路》2010,(1):I0020-I0020
一个人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们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一味的强调应试教育,努力的肯课本,记住字音字形。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课堂教学被作为教育的中心,课外阅读被视为业余的“课外活动”,甚至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正课的学习。其实这些认识都是极其片面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大量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尤其是8-16岁正是一个人大量阅读的最佳阅读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