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澳大利亚作家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在她的土著题材作品中,努力克服种族偏见,对土著民和土著文化倾注了同情、理解和尊重;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还对土著女性的不利生存地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这使得她的土著题材作品既有反对种族主义的一面,又有关注性别歧视的一面。本文结合《库娜图》等四部作品,探讨了澳大利亚土著女性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殖民时期所遭受的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土著文化对世人而肓是陌生而又神秘的.澳大利亚女作家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的小说<库娜图>是第一部全面刻画土著黑人的澳大利亚小说.深入分析这部小说,可以揭开澳洲土著文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3.
《猫的摇篮》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与智慧的后现代作品,所受赞誉颇高。在这本书中,杰出的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尼格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地球毁灭、世界末日的悲惨图景。此文将以生态批评的视角,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方面来分析作品,以此揭示自然与人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通过展现科技滥用的危害,人类的异化以及对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小说呼吁人们更多的尊重爱护自然,同时关注我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邱慧 《培训与研究》2010,27(1):17-19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在澳大利亚土著女性生命故事中,《我的位置》和《别把你的爱带到城里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展示土著民族在当代社会的真实生活状况,这两部作品都表达了对土著民族能否继续生存的关注,评论界为此也常把二者相提并论。然而,就土著民族的自我表现而言,这两部作品实际上代表了斯图尔特.豪的"表现"理论的不同阶段,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最为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小说创作主题赢得了广泛关注。女性主义一直是沃克作品所围绕的中心主题,随着她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在她近期的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逐渐成为她的创作核心。她的小说《我亲人的殿堂》描写了女性和自然在父权社会控制下所受到的遭遇,同时也寄予了沃克对人与自然、男女两性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是一部生态女性主义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戴新蕾  季美洁 《考试周刊》2014,(17):157-159
《老人与海》作为一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是当代大学生必读文学类书目之一。本文从生态批判角度解读该作品中表现出的生态意识,旨在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作为祖国新的希望,当代大学生的生态观对国家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大影响。本文在研究《老人与海》生态意识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旨在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9.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当前人类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将文学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从而产生了生态批评文学。生态批评文学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并激发人类的生态意识,促使人们自主积极的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文章主要对杰克·伦敦的小说《荒野的呼唤》和《白牙》中蕴含的生态意识进行解读,以期为构建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赫曼.麦尔维尔(1819–1891)是美国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白鲸》是一部内涵极其丰富而复杂的作品。多年来,人们对于该小说的解读众口不一。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但不从小说的外部自然的书写入手,而是更加关注小说内部所蕴含的生态意义,尤其关注小说中宗教内容的生态思考,希望能以此拓展生态解读该小说的视角,从而进一步发掘该作品所隐含的丰富而复杂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以张爱玲的两部译出作品——《等》和《桂花蒸阿小悲秋》以及一部译入作品——《五四遗事》为研究对象,探讨张爱玲在译入、译出两种翻译模式下,如何对作品主题进行解构与反转,将其进行“宏大化”或“世俗化”处理,藉此适应译入语的翻译生态环境,使译作得以生存。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翻译生态环境和翻译方向性的互动关系以及翻译方向性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小说《库娜图》中的库娜图及话剧《雷雨》中的四凤的生活背景、人物性格、爱情追求以及命运结局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虽然所处不同社会和历史背景,但受制于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女性这个弱势群体,在现实中挣扎却终究不能摆脱殊途同归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3.
在纳博科夫的作品中,《斩首的邀请》被后世人们认为是最能体现他意志的一部"超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中表现的是诺斯替教的思想,体现了作者对世俗存在的超越意识和对终极关怀的思索。以纳博科夫的作品《斩首的邀请》《洛丽塔》《天资》等为例,对纳博科夫的独特的时间意识与其自身艺术的独特性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4.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结合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的一种方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斯坦贝克的《菊花》和劳伦斯的《菊花的清香》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解读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相似心路历程,旨在体现男权社会下女性和自然的困境以及男权统治在女性压迫和自然压迫两者中所起到的类似作用,旨在加深人们对这两部作品的理解,发掘并解读那些蕴含生态意识的经典文学作品对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构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的位置》是澳大利亚土著女作家萨利·摩根的自传。小说通过探索被霸权话语所掩盖的家族史和民族史,展现了一名土著女性找寻自己文化身份和位置的决心。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剖析土著女性的"他者"形象,以及其重构自我的努力,可以看出颠覆"他者",重构自我是土著女性直面霸权,真正融入历史,找寻到"我的位置"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6.
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是美国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白鲸》是一部内涵极其丰富而复杂的作品。多年来,人们对于该小说的解读众口不一,但对它的宗教研究还比较少,尤其对于小说中生态神学发掘几乎处于缺失状态。文章试图从生态神学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解读,发现这些内容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相关主题,这正是作者生态神学思想的体现。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基督教生态神学思想并非是只关心灵魂的救赎,也关注现实中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唐欢 《海外英语》2022,(13):195-196+201
丹姿·森娜是当代美国文坛最具有影响力的非裔美国女作家之一,她的第一部小说:《高加索》,由于小说发生在民权运动后的特殊时期,黑人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次,小说主人公是8岁浅肤色混血儿女孩,最后,小说采用了族裔作家常用的写作手法:装扮叙述,因此,小说从一出版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叙事手法、主题与人物等三个方面对《高加索》的国外研究进行梳理归纳,旨在指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对谭恩美的小说进行细致地阅读后,笔者发现在其小说创作中存在着一种隐性的三维交叉模式,这在其第三部作品《灵感女孩》中表现最为突出。本文旨在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式,从科学研究的立体思维观点出发,对谭恩美之创作(以《灵感女孩》为个案)进行分析,探析其作品中的三维交叉模式,以开拓对谭恩美小说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表达了她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关注,是一部适合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来评论的经典著作。艾米莉·勃朗特在生态女性主义正式产生之前就在作品中自觉或不自觉表现出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具有超前性,值得探讨。她的这种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和她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经历,她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家庭对她的影响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郎婷婷  李辩 《海外英语》2014,(11):185-186
简·奥斯汀是18世纪英国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也是那个时代女权主义的代表。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简·奥斯汀更关注女性及女性问题,她的小说都以女性为中心人物。《爱玛》被认为是她最成功、最成熟的一部作品,主要揭露了当时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对父权社会是一种抵抗。该文通过对小说故事和两位女主人公性格的分析,阐述简·奥斯汀女权主义意识在其作品《爱玛》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