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福州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打造以海洋文化为内涵的福州房地产业发展新思路.认为福州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应将海洋文化内涵中的经济特质很好地融入福州现代房地产发展中.以进一步促进福州城市的发展.文章从福州海洋文化内涵中的悠久性、开拓性、包容性以及移民文化等方面,结合福州房地产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应当充分认识中原"古都文化"的潜在价值,遵循历史上业已形成的内在文化脉络,实现文化资源开发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深度结合,凭依"商都文化"资源发展郑州大都市经济,用"五都文化"资源打造城市珍珠链经济带,以"中原文化"资源构建城市经济群落,形成点、线、面发展格局,加快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从而实现中原经济区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的、历史的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观点阐述城市文化在城市建设和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功能性。以现代城市设计的三大主题(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人)为线索,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分析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把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联系在一起,系统分析和阐述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兰州第四版城市规划征求意见之际,结合兰州城市发展现状与环境的特点,着重强调文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的重视与运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如何经营、发展城市成为时下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以文化为轴心的城市发展战略已成为诸多城市的共同选择。为此,应实施积极的文化战略,确立科学的城市文化发展规划,实现城市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从传统经济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5.
从公共艺术的社会功能看城市文化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艺术作为当代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视觉艺术为主要形式来诠释城市公共空间的组织形态、环境意蕴、美学功能,构建当代大众审美文化和艺术化社会服务体系,日益显示出转型期的城市文化价值新走势。公共艺术产业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会给整个城市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公共艺术产业强调了将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公共艺术的产业功能,从而在客观上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快速而有力地发展公共艺术产业是提升城市文化内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到 2 0 1 0年我国将力争建成若干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和地区。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看 ,我国许多城市存在着环境问题 ,如何实现 2 0 1 0年的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城市建设如果还像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行不通的 ,必须把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任务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 ,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经济发展之路 ,寻求生态、经济一体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起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资源、环境、生态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生态经济城市。…  相似文献   

7.
体育赛事文化丰富了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内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以宁波市为例论述了体育赛事对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了从突出城市文化优势、拓展赛事文化形式、结合城市发展目标、服务城市形象等方面提升宁波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旅游活动发展到北宋时期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北宋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城市旅游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以<东京梦华录>一书为主要文献费料,结合旅游学相关理论,探讨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旅游活动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省铜川市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的性质为依据,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设定了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计算了铜川市1996-2005年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铜川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区域可持发展的关键,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保证.因此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环境、实现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性城市的转变是实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文化竞争力的强弱是一座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然而,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民族性、地区性的城市文化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兼容、创新外来文化,保持、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以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桐城文化是安徽省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之一。桐城派是桐城文化的核心品牌。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浪潮中,桐城派作为一种稀缺性的文化资源,正成为地方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选择。桐城市丰富的桐城派文化遗存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坚实基础,而桐城派文化旅游美学价值的混乱不清,桐城派文化旅游定位模糊,导致桐城派文化旅游特色不鲜明.桐城派文化品质趋向于一般的历史文化旅游。确立桐城派核心文化旅游品牌地位,提炼桐城派文化的旅游美学内涵,是桐城派文化旅游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桐城是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桐城经济发展的新“着力点”。桐城民俗文化产业开发要在充分认识桐城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坚持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统一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努力实现改善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环境,建设开放有序的民俗文化市场,形成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产业的目标,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立足特色,打造品牌,培养人才,建设阵地,扶持民俗文化企业等策略,推动桐城民俗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最终实现“文化大市”到“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桐城文化是明清时期孕发于安徽桐城境内具有独特性、典型性及很高学术价值性地方文化现象之总和。桐城文化中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桐城先贤为政勤勉,居官清廉,与民谋利;在为政方面,他们强调君主及仕宦要以民为本,善政养民,恤民济困,足民食用;他们在其为政实践中兴利除弊,愍念民瘼,与民休息;他们颂赞商民,鼓吹营商,主张保民保商、经济富民。  相似文献   

14.
桐城歌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了解桐城的地方民俗和文化提供了依据。从桐城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地服饰、饮食等物质民俗文化所展现的一幅幅风情画卷。其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挖掘。  相似文献   

15.
桐城歌是安徽桐城的地方民歌,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影响广泛而深远。从当地居住与交通的视角看桐城歌的物质民俗,既展示了栩栩如生的地方风情,又彰显了魅力无穷的地方文化,为研究桐城地方民俗文化打开了又一扇窗。  相似文献   

16.
桐城谚语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它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当地生活环境、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面貌,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如重耕读、讲礼仪,重礼让、讲和谐,重伦常、讲仁义,重勤俭、讲自强等。深入发掘桐城谚语的文化内涵,对于弘扬地域优秀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桐城文化,作为历史内涵深厚、地方特色鲜明的优秀文化,对其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困境:将桐城派文化等于桐城文化;行政区域的变迁对桐城文化的割裂;以皖江文化覆盖桐城文化。把握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桐城文化的研究,必须科学定位桐城文化,重点突出,循序渐进,分门别类,挖掘桐城文化的当代价值,丰富桐城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众多文化家族的存在,是桐城派演变进程中一个别具意义的重要文化现象.从地理空间来看,桐城派家族的区域分布呈现出东南多、西北少的总体特征,这也反映出桐城派传衍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这些家族之间往往相互联姻,由此构建起的婚姻网络有力助推了桐城派的壮大.这些家族之间还存在家学交流和融汇的现象,这也有力推动了桐城派学术的不断向前发展.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文化家族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形态,依托于他们的桐城派自身也在新陈代谢之中,并逐步向现代转型.总之,桐城派在两百余年的演变进程中,深深地烙上了家族化的色印,呈现出独特的传衍机制.  相似文献   

19.
桐城麻溪姚氏家族是清代著名的文学世家,有着深厚的家族文化。以姚莹、姚濬昌等为典型代表的家族成员整理、刊刻先祖的著述对姚氏家族文化的累积与传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体现出重要的文化价值与文化意蕴,这主要表现在:追述先德,表彰家族文化成就;保存文献,加深家族文化成色;昭示后人,承继家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用文化视觉来透视城市建设,可以将城市文化结构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近几年,临沂城市建设成就斐然,文化视角下的临沂城市建设应从城市精神文化、城市建设文化、城市产业文化、城市消费文化和城市政治文化五个方面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开拓建设大临沂、新临沂思路,实现将临沂城建成鲁南苏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