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昌花 《江苏教育》2012,(Z1):34-35
作家是生活的发现者,他们以文学的形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生活之窗。正是作家独到的发现,使读者知道了许多习焉不察的人与故事。那些平凡而普通的人物,那些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到了作家的笔下都变得让人难忘,令人深思。读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便有被叩心扉的颤动与感触。纵观胡适先生一生,无论政治地位还是文学影响力,在中国的政治和文坛上都可算举足轻重。能取得如此卓越辉煌的  相似文献   

2.
胡适先生是现代著名大学者,在文学、哲学、考据学、伦理学、史学、教育学、红学等多个领域均有建树,曾经获得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著名学者毛子水先生说他:"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成就如此大家,除了胡适本人的努力奋斗以外,还要归功于他母亲给他的良好教育.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便离开她了,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相似文献   

3.
让母亲骄傲     
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儿说:“为母亲。为了让她骄傲。”——史铁生《地坛》那一年,我读小学三年级。像所有的乡下孩子一样,我也每天大清早便背上了心爱的小书包去上学,放学了便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帮着母亲做农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过世得早,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守在一起孤苦伶仃地过日子。很小的时候我便已经懂得,我该用我嫩小的双手为母亲分担一点忧愁了。  相似文献   

4.
我的母亲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叫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半月2005年5月号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书,十天…  相似文献   

5.
1他比我大了8岁,我一生下来,他便很开心地四处背着我给人看,而后等着人来夸我聪明。小镇上的人都知道他得过脑膜炎,口齿不清,人也呆笨,便总喜欢逗他,说,爸妈以后就只疼你弟弟一个人了,你难不难过?他大约并不知道难过究竟是怎  相似文献   

6.
小题大做     
"不是一个人"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  相似文献   

7.
活在未来     
"许多人都认为是生活在现在,生活在当下,其实不然,我们吃饭、工作、行走、写作,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如是说。大江健三郎12那年,母亲送给他一本鲁迅的书,叫他认真读。从此,鲁迅先生便给了他一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问题行为概述 洪珊,女,17岁.自述心理压力太大,心理负担太重.感觉生活很累、没有快乐,一直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母亲. 洪珊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离开了她和母亲,多年来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又结婚了,继父是一个不太负责任的男人.她和母亲的生活条件很差,过得很凄苦.她上学期间一直拿着助学金.她常对人说:"我妈妈太可怜了,我长大以后一定不会像她那样!"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6,(23):42-43
4月29日,写出中国当代文学名著《白鹿原》的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人们以各种方式哀悼这样一个用生命创作的人. 陈忠实是一位纯粹的作家,他一生都在为文学服务.为创作《白鹿原》,他从省作协大院搬到乡下独居.他说:“我在创作时必须把自己关在屋里,笔下的人物仿佛都在我的周围活动.要是屋子里进来一个人,那些人物都吓跑了,我也就写不出一个字了.”  相似文献   

10.
正微言语你不看,所以才有繁华,一旦你开始注视,能看到的皆是朴素。你不听,所以才喧嚣,一旦你开始聆听,世界竟如此宁静。微言语我十四岁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相似文献   

11.
父亲抛弃了我们母子孩提时代,母亲便告诉我:我的父亲是个坏人,在我降生一年后他便抛妻弃子,远走他乡,他是我们母子俩的叛徒。我的家乡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困苦。我的母亲是一个苦行僧般的人,她性格倔犟,不苟言笑,仿佛生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上胡适是个人们争议较大的人物。因为他主张向西方学习,有人曾说他是“全盘西化”。然而,当历史的车轮已将我们带到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时代的今天,如果认真玩味胡适先生的文章,尤其是《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我们便会深深地发出这样的感慨:胡适先生并非是那些人所指的“拿来主义”!他的主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他所发出的句句感言是充满理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13.
一个小男孩非常苦恼,因为他发现有好多事情,别的大孩子都知道,而他却总是不明白。“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母亲有一天对他说,“每个人一生要学的东西很多,如果在他七岁时就什么都懂了,那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我喜欢这位母亲的话。不懂本身没有错,而如果认为不懂是因为自己比别人笨,从而自卑自弃,那就错了。也许,有人会对你说些他们懂而  相似文献   

14.
忆父母     
我的爸爸在我刚见天日的时候,便咽了气,我不曾有运气看见过他。他淡泊的一生,似乎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提起他,人们皆说:“从来没看见他脸上带过笑容。”笔直的腰板,永远绷着一张严峻的睑。他赌着气活了下来,又赌气死掉了。多么无疵的女人嫁给一个冷酷男人也是不得实惠的。我的母亲便是这样委屈了她的一生。然而对于我,他们这不幸的结合却是件便宜,我拾着了平衡。如果我父亲娶的也是一个成天愁眉不展的人,即使有机会生下来,我也必定终身为忧愁养育着,浸染着,感谢上苍,为我安排了一位善于遣愁的母亲:纵使在我们快断粮的日子,她还能把我拢在怀…  相似文献   

15.
胡适14岁时就与同乡姑娘江冬秀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算命先生的瞎凑之下订下姻缘。江冬秀比胡适大一岁,人较矮,又是小脚,识字不多,相貌平平。胡适留学时曾有一小诗:“病中得她书,小满八行字,全无要紧话,颇使我喜欢。”胡适的母亲,因儿子离家有年,深恐他违约另娶,常惴惴不安。江冬秀更是忧心忡忡,度日如年,终于抑郁成疾,卧床不起,直到胡适回国后探视她并答应病愈结婚,才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母爱     
<正>美文导读母爱,是伟大的,深沉的,无微不至的。它像一把雨伞,保护我们免受风雨侵袭;它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成长的道路。美文呈现我的母亲(节选)胡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眼泪     
坚强的母亲很少落泪,她的大半生有过太多的苦难,却一直让我们生活在家的温暖里。母亲的泪,和着那些曾经走过的苦难,成了我一生的动力与财富。  相似文献   

18.
胡适在《我的母亲》文章中写了他的母亲,她克己任劳,独自一人艰难地支撑着整个大家庭。事虽琐碎,纯系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然而,正是从这样一些平淡而细致的叙述中,让我们渐渐感悟到了胡适母亲的不平凡,她在至柔中显示出的却是刚强。怪不得胡适称她为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却对它知之甚少.每天走熟了的街道、看惯了的面孔其实大半也是陌生的,不知道里面藏着多少动人的故事.况且,这世界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快得连最亲密的朋友也来不及进行深层的交流.然而,人人都在内心深处渴望着这种交流.于是,人们仍然需要文学与作家.可幸,女作家郑建华以她富有表现力的笔,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我们周围生活的窗口.她带我们走进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角落,叩开大门,走进那些我们经常见到却并不熟  相似文献   

20.
两件小事,竟然改变了作者的一生,让一个懒散不争气的孩子突然成熟,从过去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试想,如果没有十六岁那年的醉酒、母亲的刻骨伤痛,没有那高三的模考、老师的不吝表扬,也许今天,就不会有口若悬河、才华横溢的央视名嘴白岩松了吧。其实,成长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只是那些生活中需要认真感悟的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