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吴莉玲 《甘肃教育》2011,(17):74-74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习作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在阅读教学中对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课文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我认为学生最常规、最有效的习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教师主张读什么就写什么,加强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联系。我认为这种意见是正确的,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读写结合”的问题,还必须科学地认识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关系。现在有人认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书面语言的积累和表达问题,对此种观点我不同意,  相似文献   

3.
言意兼得,一直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得意”不应只是阅读教学的任务,“得言”也不能由习作教学专美。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早已无需赘言。为此,老师们很多时候都会在阅读教学中设计随文练笔,以此实现“言”与“意”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工作都要做到目标与策略的统一,策略要为实现目标服务。所以,在使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时,就应该把策略与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实现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的目的,积极探索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一、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目标与策略结合的有效形式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目标是科学、合理的。如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既有叙事性作品与诗歌阅读的教学目标,又有说明性文章的阅读要求,第四学段还增加了简单议论文和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要求。“叙事性作品”与“诗歌”的阅读是“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性文章”与“简…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中与阅读教学并行的分支体系,教学的重点是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所以,许多老师要求学生积累词语,目的就是以后好镶嵌到文章中去。而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被动的负担。好多小学生畏惧作文,也有好多小学生的作文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僵局”?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需要?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关于习作教学,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要设法唤起学生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在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表达,表达方式也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习作教学明确要求“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也就是说,小学生作文主要还是模仿,练习写作。那么,模仿的对象是什么呢?那就是现成的课本里古今中外、各种体裁、文质兼美的文章。在阅读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把写作知识渗透在里面,其实也是间接地进行写作教学。所以,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里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就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慢慢积累起习作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修订版“大纲”指出 :“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做到有内容可写。”这就阐明了小学习作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基于这一点 ,笔者认为联系学生的阅读与生活的实际进行习作教学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一、把握阅读时机渗透习作知识“大纲”指出 :“习作教学是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这就明示了习作方法的指导应落实在阅读教学上。可是 ,目前在阅读教学的…  相似文献   

8.
张迎春 《小学生》2013,(7):29-30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习作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在阅读教学中对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认为学生最常规、最有效的习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一、紧扣文本,引领习作方法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  相似文献   

9.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回归"文章"本质,教师要树立阅读教学与习作"藕断丝连"的思想观念,明确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在阅读课中不断地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运用的支点,在阅读教学与习作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到语言运用的规律并学会迁移运用,分层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习作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周金怡 《小学语文》2012,(11):30-32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得从平时的阅读课上下功夫,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习作指导。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会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富有特色的题目、语言、结构,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版课标在学段要求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与鉴赏”有如下表述:“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仔细考量,课标的这种表述是立足阅读教学,以文本为范本指向学生的习作能力的提升。这指明了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就是读写迁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主要不是学习课文内容的,而是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可见,借助阅读教学文本中内在、固有的表情达意的写作方式,适时开展读写迁移教学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进而形成语文素养的有效方式。毕竟教材中的文本只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二学段(3—4年级)的习作教学提出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的教学目标。的确,只有将兴趣的培养真正纳入习作教学的目标体系,让学生在创造的快乐中习作,才会使习作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在对语言佳肴的品味中创设习作的条件和氛围阅读是习作的基础。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利用语言佳肴,和学生一起品味,在对佳肴的品味中创设习作的条件、氛围和时机,巧妙安排习作的内容。(一)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巧安排第一,在阅读教学中为习作作情感和审美的准备。语文教材中有很…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要围绕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和谐发展”。阅读教学要将作文意识贯穿始终,作文教学要从阅读教学中汲取营养。只有让阅读教学和习作训练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这才能保证语文教学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内容具体、生动、典型的好文章,既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又能使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是学生习作最好的借鉴.也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最好范文,所以,习作指导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的关键在于找准蕴含于阅读材料中的习作指导点,只有找准了这个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内容具体、生动、典型的好文章,既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又能使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是学生习作最好的借鉴.也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最好范文,所以,习作指导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的关键在于找准蕴含于阅读材料中的习作指导点,只有找准了这个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课改轰轰烈烈的今天,不难发现,习作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学的短板.学生提到写作就害怕,很多小学语文毕业试卷的作文呈现的是千人一面,“假、大、空、套”成了小学生习作走不出的泥潭.为什么上了这么多语文课,读了那么课外书,学生的习作却未见提高?那就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不清晰,重内容分析理解而忽视文章的表达形式的奥妙,重阅读教学轻习作教学探究.要突破习作教学的瓶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让写作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激发生命活力、抒发真我感情的需要,让习作清晰记录孩子们成长的足迹.  相似文献   

17.
陈秋敏 《广西教育》2008,(25):37-38
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悟到一定的习作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归纳、总结得“热热闹闹”,但是学生下笔时却依然“涛声依旧”,对所学习作方法不能灵活地“为我所用”,学生习作水平提高不大。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铺垫,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使命。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荷花》一课为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习作积累语言并进行实际操练,从而使学生易于习作、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加强平时练笔指导”。这是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提出的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小学作文就是“练笔”,就是“习作”。练笔,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是重中之重。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中的精彩语言,感悟文本中的表达技巧,迁移文本中的写作方法,精心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在一课一练的过程中慢慢积淀习作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如何有效地巧用文本资源,切实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读写不分家,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习作教学往往与阅读教学脱节。根据现行教材编排特点和小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分解训练,钻研文本习作因素,分解单元习作内容,降低习作难度,在更大范围、深度和广度上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和方法的"渗透",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