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节日长假带来了假日经济的兴起。假日经济在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新闻媒体在假日期间的新闻报道提出了新的课题。显然,过去那种节日稿荒和凑版面现象,已不能适应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同时也无法满足广大读者在节假日期间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于是,媒体间激烈的假日新闻战悄然兴起。毋庸质疑,如何做好并强化节假日的新闻报道,目前已成为新闻媒体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本期特发表一组这方面的文章予以探讨,文章有理论、有实践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由于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和法定节日假期的延长,现在全国职工的全年假日达114天,已占全年时间的31%略多。春节、“五一”、“十一”3个节日成为长假,适应这一假期的变化,出现了“黄金周”经济消费热点。新闻媒体也与之相适应,推出了“假日经济报道”。在“假日经济报道”的基础上,有识见的新闻媒体与新闻学者更提出了“假日报道”的新概念,并予以深入研究。我很赞成“假日报道”这一提法。“假日经济报道”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许多积极的成果,亦存在一些问题,很需要总结,以求改进。假日经济及其新闻报道的出现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3.
我国开始实行“五一”、“十一”长假制度以后,“假日经济”应运而生。“假日经济”一经诞生,就和“黄金周”这个概念连在一起。前两个“黄金周”,旅游等各类消费出现意想不到的“井喷”现象,不仅忙坏了商家,新闻媒体也美文、佳作不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假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一个固定的消费现象,人们对“黄金周”已经习惯了,相应的一些新闻报道也随着趋于平淡。已经过了几个“黄金周”了,“商场挤满购物人流、景点游人如织、部分列车爆满”等已经嚼得没有太多滋味的内容,仍然在一些媒体上占据“主唱”位置,读者不愿…  相似文献   

4.
徐芳 《新闻实践》2001,(3):17-19
随着节假日的增多,“假日经济”已经逐渐成为能够拉动内需杠杆的一种经济现象,差不多占一年1/3时间的144天节假日,更是众商家挖空心思占领目标市场的“必争之地”,也是市场营销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对报业经济来说,“假日经济”对报业市场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发挥这种影响,新闻媒体应该作出怎样的应对措施?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5.
陈玲 《新闻前哨》2003,(12):39-40
又一个“十一”“黄金周”过去了,在旅游交通服务等行业忙着盘算自己的赢利时,媒体也应该讨论和总结假日经济报道的得失。“黄金周”期间的新闻报道算得上是媒体的一个重头戏,任何媒体都无法忽视这块新闻宝藏。而一向以关注民生、贴近生活为特色的都市报纸也在“黄金周”期间进行了符合自身特点、具备优势的报道。这些报道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让读者对将来假日经济报道的进一步发展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6.
池艳丽 《新闻世界》2008,(10):43-44
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大长假”和“小长假”期间,旅游、交通、商业、餐饮以及各类文化娱乐市场都会出现火爆场面,让人感受到“假日经济”的魅力。有经济人士宣称: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开始融人休闲消费这一世界性潮流。1999年,国务院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公布实施,标志着“假日经济”正式启动。掐指算来,我国每年的“双休日”及年节纪念日共有114天,几乎占全年365天的1/3。节假日里,电视的收视率会大幅上升.网络媒体也办得热热闹闹的,唯独报纸显得比较清淡。很多家报纸减版甚至休刊。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假日经济商场疯狂热卖、餐馆排队预约、旅游景点人如潮涌——这种景象您昨天是不是亲身体验了一次呢?那您对这种被经济学家称为“假日经济”的现象有多少认识呢?“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模式。目前,我国每年的公休假日已达到114天,““假日经济”空前繁荣。但作为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的手段之一,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附加值、深化假日吸引力是发展国内”假日经济”的首要问额什么是BBSBBS是英文BulletinB…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传媒过剩时代,新闻报道能否做到“三贴近”.不仅仅关系到新闻媒体能否落实好党的新闻宣传方针、能否完成好光荣使命,而且也事关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在新闻报道实践中立足于人文关怀.努力促使新闻报道向人性化转型,以人性化报道实践“三贴近”原则.寓“三贴近”原则于人性化报道之中,在推动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郑海华 《青年记者》2006,(14):67-68
面对汹涌澎湃、略显无序的“假日经济”,我们发现,信息瓶颈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对这些信息的掌握不但是商家成功的关键,也是以传递信息为主要功能的报纸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雄 《新闻知识》2005,(12):72-73
各类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中包含了大量政策引导、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信息,是党报宣传的核心内容。但在目前的党报宣传中,这类报道也包含了大量程序性、工作性等内容,形成了一种“模式”,大部分读对此不感兴趣,甚至望而生畏。因此,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除了在选材上要进一步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外,还应强化会议报道的可读性以吸引读。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进新闻报道工作抓得很紧、很实、很具体。包括根据两个“务必”的精神,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根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三贴近”为“突破口”加强对人民群众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报道;根据十六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健康,有力的舆论监督工作;也包括从新闻规律和把握报道的主动权及国家和媒体的责任,形象出发,积极改进对突发事件,敏感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孟志军 《新闻知识》2005,(11):26-28
新闻的整体真实,又叫宏观真实或总体真实,与之相对应的是具体真实,微观真实和个体真实。整体总是由若干的个体组合而成,一篇篇具体的新闻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就会组合而成新闻报道的整体风貌,而这组合而成的新闻报道的整体风貌是否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基本风貌?是否反映了现实世界的“主流和支流”、“本质方面和非本质方面”?  相似文献   

13.
史锋华 《新闻三昧》2008,(10):10-11
去年以来,中原铁道报社围绕重大活动、节假日新闻和安全生产难点等中心工作,组织实施了“会战东陇海”、“六次大提速”、“走进亿吨通道”、“打造中原铁道绿包长廊”、“我到一线过双节”、“记者五一跑基层”、“黄金周里党旗红”等视觉新、立意高、影响大的新闻报道策划,使新闻报道的主题更明确、  相似文献   

14.
李军 《新闻前哨》2002,(9):23-23
节日新闻版,顾名思义就是节日期间报纸各新闻版块的新闻报道内容。众所周知,在一年365天中,有许多重大的节假日,从元旦开始,“三·八”、“五·一”、“端午”、“中秋”、“国庆”、“春节”等,一年中有数十个节假日,有的节假日的假期长达一个星期,如春节、国庆等盛大而传统的节日里,放假时间较长,无疑会造成新闻版的稿源缺乏,质量下降,给报纸的出版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5.
周桂极 《视听界》2001,(1):58-58
1995年国务院决定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从此我国有了“双休日”。1999年国务院又决定增加我国公民假日的时间,全年达到114天,占一年365天的31.2%,从1999年10月国庆长和12月喜迎澳门回归,新千年元旦到2000年“五一”期间,假日消费市场出现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空前“火爆”,于是引出了“假日经济”的话题,与此同时,也引出了新单位如何做好“假日新闻”这篇文章,更好地为“假日经济”宣传服务的研究课题,本文就此命题,谈一些浅见认识。  相似文献   

16.
拜读贵刊2005年第9期夏雨禾先生的《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一文后,笔者觉得该文有夸大“疫苗事件”报道风险性之嫌。所谓“报道的风险性”,属于报道真实性的范畴。就“疫苗”报道个案而言,报道的风险性就是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把疫苗作为“假疫苗”、“问题疫苗”、“夺命疫苗”报道而可能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考察整个“疫苗事件”的报道过程,把新闻报道的风险性归结为新闻时效性俘虏客观性;媒介公正立场的缺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妄加猜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解决问题缺乏科学.对新闻事实过早的“盖棺定论”而使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等原因,都有失公允和简单,值得深入探讨。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去年我国第一个国庆长假以 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传媒报道比较集中的就是“假日经济”浮出水面。据报道,在去年国庆节7天长假期间,我国旅游、商业零售、饮食等行业全线飘红,仅出游人数就达4000多万,旅游花费141亿元,同比增长3倍。有关经济专家研究认为,我国“假日经济”已渐成气候。而为这利好形势欢呼的不少报纸(尤其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则有点哭笑不得——自1995年全国实行“双休日”以来,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在“双休日”,版面减少,销量(主要是零售量)下滑,随之是广告量大跌,实际上已造成了恶性循环。 据笔者…  相似文献   

18.
我留意过一些地方党报的一版,基本上天天有以“强调”、“要求”为主要词汇的标题。如“某某在座谈会强调”、“某某会议要求”等等。某报的头版上,竟然紧挨着有五条消息分别使用了“强调”、“要求”这两个词汇,而且这五条消息又全是会议新闻报道。每个会议都有分管领导参加,每个会议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其中都有“要求”、“一把手亲自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熊高 《新闻记者》2005,(1):61-63
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一个事关新闻传播效果的大问题。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对新闻报道“三贴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以及怎样践行“三贴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建军在《新闻记者》第4期上撰文认为,现在,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摆在了报业面前:全年114天的节假日,占全年 365天近 1/3,如果报纸不能充分把握节假日的版面资源,就等于拱手相让出 1/3的“疆土”。尤其是一些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性报纸,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设法开拓版面资源,与其他行业一起抓住商机,发展报业的“假日经济”。 一、相对而言,节假日里各类政务活动减少,指令性的稿件少了。作为党委机关报,可以自主支配,报道的内容、角度能够更多地关注百姓、关注社会生活;可以充分发挥报纸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