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理论上探讨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主要因素在当前教育政策研究中显得尤为必要,而系统分析法则为此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视角。教育政策执行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和变量的极为复杂的活动过程。影响教育政策执行并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因素有许多,但从系统角度看,教育政策问题、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执行主体、教育政策执行客体、教育政策工具、教育政策执行环境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探讨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主要因素在当前教育政策研究中显得尤为必要,而系统分析法则为此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视角。教育政策执行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和变量的极为复杂的活动过程。影响教育政策执行并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因素有许多,但从系统角度看,教育政策问题、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执行主体、教育政策执行客体、教育政策工具、教育政策执行环境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政策工具是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促进社会公共问题的有效解决或者达成既定的公共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机制,理应成为转型期我国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研究一个崭新的视角。在剖析政策工具的内涵、分类及其选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政策工具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工具自身的特性、政策目标、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和环境等五个影响因素揭示出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工具"原因,为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矫正和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教育政策执行偏离不仅是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的一个"侧影",而且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教育领域的一个"特征"。究其原因,制度是影响和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偏离诸因素之中具有关键的和深层次的因素。在探讨制度对教育政策执行重要性的基础上,将制度分析这一新范式引入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研究中,并把以"刚性强制"为特征的正式制度和以"柔性规范"为特征的非正式制度相结合,深刻揭示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制度原因,进而为矫正教育政策执行偏离和实现教育公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教育政策执行偏离,既是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的一个"侧影",更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教育领域的一个"特征".在分析社会转型期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的基础上,对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内涵作剖析,进而基于行为判断和目标判断分别从教育政策执行主客体角度探讨了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主要类型,为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鉴别与矫正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艳 《文教资料》2014,(31):181-183
政策执行的程序是高职教育政策常态执行的重要保证。在高职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执行程序的简化或缺省和执行监督的失效会导致政策执行的偏离。研究执行程序对高职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是为了找出政策执行偏离的原因,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出消解路径,以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政策失真:概念、特点与主要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失真的内涵是指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消极因素的相互作用,教育政策执行主体或执行对象采取有意偏离、违背教育政策目标的行为,或者以消极不作为来逃避、妨碍、干扰教育政策对相关利益的调整和分配,从而使教育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现象和情形。它的基本特点是成因具有多样性、主体行为具有故意性和隐蔽性,与教育政策目标相偏离,教育政策失真的危害极其严重。主要表现在教育政策的象征性执行、违背性执行、附加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替换性执行、呆板性执行、梗阻性执行、错误性执行、抵制性执行、牵制性执行。  相似文献   

8.
教育政策虽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管理本国教育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但必须通过有效执行才能实现其政策目标。然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教育政策执行偏离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教育政策目标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刘艳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251-252
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执行偏离现象,无法常态执行,严重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本文立足现实,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执行中政策敷衍、缺损、歪曲、抵制等有意偏离现象及受执行环境和自身能力限制的无意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政策同公共政策一样,是一个由一系列决策行为和执行行为渐次展开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一般分为政策研究、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3个阶段。[1]长期以来,中小学校长被视为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几乎无缘参与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这是导致校长对教育政策的认同感低、政策执行效果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说,国家教育政策因为涉及面比较广,中小学校长能够直接介入的机会不是很多的话,那么随着国家教育“分权”策略的实施,区域教育政策的地位开始凸显,中小学校长作为具体教育教学单位的领导人,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能为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第一手资…  相似文献   

11.
隐念是近年来哲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对象,是一种具象性、情感性和行为性联结的心理状态。现有的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中,对政策执行者个体的研究基于"信念-执行"和"欲求-执行"两种假设,当分析政策执行者在具体情境中的执行行为时,二者都在解释效力方面存在问题。教育政策执行有赖于执行者个体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执行。对隐念理论的引介,为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提供了"隐念-执行"这一新的执行者假设,对基于此的政策执行者R-A-B分析框架的初步探索为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进路。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以流入地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该政策的推进出现了资源性短缺和执行主体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使不断增加的流动儿童对城市教育的需求与城市供给之间产生比较尖锐的矛盾,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陷入困境。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涉及多个执行主体,涉及多层次、多个利益群体和目标群体,这些政策相关者构成政策网络,对政策执行和政策结果产生复杂影响。运用政策网络理论,通过政策网络视角和途径,分析政策执行网络主体间的及相互的依赖和冲突,客观展示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执行是一个复杂且具有高度权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各级政府对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的形态、构成认识不够,使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有序性和无序性的分离,这进一步加剧了政策执行的复杂性。要解决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偏离现象,我国必须针对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执行理性的现实缺失,弱化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并为其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使复杂性与政策执行互塑共生,使政策执行的有序和无序彼此适中地结合。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政策的有力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政策执行过程就是将政策的抽象规范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解释、组织和实施是政策执行中三种最为重要的行动方式。其中解释为政府推进教育公平奠定了思想基础;组织为政府推进教育公平在组织机构和策略上做好了准备;实施则从执行机构提供服务、设备和经费的角度为政府推进教育公平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政策执行作为一种行政方式,有着一般行政的共性,也因其领域的特殊性而具有自身的特征。以往教育政策研究较多关注政策制定,对执行层面的关注略显不足。然而,政策执行贴近大众。倍受大众的瞩目,对整个社会进步也至关重要。因此,对教育政策执行进行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的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出台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必将存在种种偏离有效性的现象。中央政府、部属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和广大的高中毕业生是影响该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的四大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就要加强政策配套措施的建设,建立和健全政策执行的信息系统和执行评估机制以及大力推进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条件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县域教育政策研究中,执行研究具有核心地位,这不仅由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而且由教育政策制定的不同层次类型所决定,体现为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已有的执行模式研究分为不同层次政府之间的关系框架、执行的影响因素框架、利益冲突与妥协框架和多元框架四种类型。这些模式类型为我国县域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它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相关部门对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加分政策作为教育政策的一种,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象征执行和附加执行等问题,严重地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要实现教育公平,可以从政策科学性、政策监督机制和政策执行人员等方面对加分政策执行进行分析,逐步改善加分政策执行的效果,以期待进一步的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政策为例,分析了教育政策执行中的若干问题,探讨了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难点和重点,指出了解决教育政策执行若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也提出了教育政策执行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领域.  相似文献   

20.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是对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制度传承,它有效契合了各省“精准在地”师资培养的需求,日益成为乡村教师补充的重要渠道,但其政策效能却未能充分发挥。政策执行是政策系统的关键,本文基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系统的模型分析,发现政策执行目标笼统与偏离、执行主体角色模糊与冲突、政策执行机制分割与乏力、政策执行资源短缺与低效等多重因素致使政策执行出现偏差。要治理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执行的偏差,需搭建组织,建立教师定向培养组织体系;统整理念,以“新乡土性”整合培养实践;完善政策,科学优化教师定向培养政策;强化培养,追求高质量的乡村教师培养;加强评价,创设“以评促建”的提升机制;保障实施,改善政策环境提升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