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花菇是香菇的特殊栽培条件下形成的上品,花菇栽培的技术要点是低温(8℃-12℃),干燥(相对湿度70%以下),较大的昼夜温差(10℃-15℃)和足够的光照。  相似文献   

2.
分析、研究花菇生产的三要素-菌株、温度和湿度,针对闽南温暖潮湿的不利条件,筛选高产和花菇率较高的优良菌株,辅以合适的生产季节和严格选择生产场地,科学地进行出菇管理,对北纬27度以南的闽南地区花菇栽培的难题提供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怀化市及沅陵、中方、麻阳等县采集野生香菇子实体,通过分离、初筛、复筛和栽培试验,选育出一株较好的菌株香菇9907.香菇菌株9907属于低温结实型,菌丝体生长速度快,花菇率及生物学效率均较高,适合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4.
寿宁县近年来花菇生产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经济产业,本文根据该县花菇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阐述了花菇生产的菌种选择、培养料的配制、培育管理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从栽培季节,菇棚建造,培养料的制备,装袋与灭菌,菌种选择与接种,发菌与转色管理,催蕾与割袋,花菇培育等方面论述了泌阳花菇的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花菇菌丝生长过程对外界条件的要求,花菇菌筒在越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试验和研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使用优质壮龄的菌种 所用菌种种性要好,优质、高产、抗杂,适应性广,花菇厚菇比例高,中温或中低温型。严把制种质量关,母种质量要绝对可靠,利用先端优势复壮1-2次。原种培养基必须经高压灭菌,彻底杀灭料内所有芽孢和厚垣孢子。栽培种配方合理。含水量适宜,菌种枝条规格化。培养室内保持清洁卫生,  相似文献   

8.
我国每年有3万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问世,其中有2万多项未申请专利。近十几年间,全国有11万余项发明没申请专利而无偿地“奉献”给了外国。 以福建农业大学的菌草技术的流失为例证,福建农大10多年来研制成菌草代木代粮食用菌、香菇、木耳菌草发酵法栽培等近2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但其中只有3项申请了中国专利,一项申请了外国专利。在绝大多数技术未取得专利保护的情况下,菌草技术通过会议、论文等各种方式传遍16个国家。现在全球每年仅花菇一项的产值就逾百万美元,而这项赢利本领是中国人送给的。 据介绍,按专利…  相似文献   

9.
金秋时节,襄阳县张家集镇成校农业示范园里,弥漫着葡萄的清香,一排排柳条随风招展,一行行食用菌茎叶相联……。襄阳县创建省、市示范成校现场会在这里召开,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花菇、鸡腿菇、柳条、葡萄生产基地,不时发出由衷感叹:“这里农业开发成果真大。” 随后,人们参观双沟、东津、王河等几个乡镇成校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真切地感受到了襄阳教育兴农的浓烈气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蛹虫草栽培研究现状以及栽培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探究了蛹虫草栽培中菌种选育、复壮、培养基成分、栽培条件等关键因素,并展望了蛹虫草栽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的“情况”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情形”;二是指“军事上的变化”;但实际上,“情况”还有“个人隐私”义。我们将泛指“情形”和特指“军事上的变化”的“情况”称作“一般情况”,记作“情况甲”;将特指“个人隐私”的“情况”称作“特殊情况”,记作“情况乙”,从理性信息,情感信息、语用信息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信息差。  相似文献   

13.
后人对王逸<楚辞章句·哀郢>"夏首,夏水口"之说多有误解,因而造成聚讼纷纭,致有"夏水口"为"入江之口"和"别江之口"之争.本文结合文献材料详加考证,认为"夏水口"即"夏首";"西浮"即"自西向东漂浮".王逸旧说未可轻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老子》为语料,对其中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从句法功能和指代意义两方面进行辨析,并进一步讨论了"吾"与"我"在《老子》中共存的意义。"吾"在《老子》中可以做主语和定语,"我"可以做主语、定语和宾语;"我"是得道之人,是圣人,"吾"是未得道之人,是"道"的追求者;"吾""我"共存清晰地展示了"道"是"德"的目标和归宿,"德"是"道"的实践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结合古代文献从音义角度辨析学界考证的几个梅县方言词语的本字,认为:梅县方言中表示田埂的“田sun2”之“sun2”本字应为“唇”;表示霉烂的“mut7”本字应为“殁”;表示刺和讽刺的“tshiuk7”本字应为“”;表示裂开的“pit7”本字应为“片畐”;表示用亮光照视或光线刺眼的“tsha 2”本字应为“晟”。另外,也新考证了表示液体太满而往外流的“iok7”、表示定亲的“tsak7定”之“tsak7”以及表示猜测的“thon2”的本字分别是“氵藥”、“笮”和“团”。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干"均据<集韵>"居案切"立"gan<集韵>居案切"的音项或条目,收与<集韵>"居案切"下所释"扦也"义相当的"捍卫"义等,不妥.从陆德明<经典释文>音义材料来看,"干"作"扦也"义常读"古寒切","居案切"只是个别经师的读音,两部字、词典应取消据<集韵>"居案切"所立音项或条目,将收在该音项或条目下的"捍卫"义等调整到据<广韵>"古寒切"所立的音项或条目下.<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将"狙"的"窥伺(伺察)"义收在据<广韵>所立的"jū(<广韵>)七余切"下,不妥.根据玄应<一切经音义>和慧琳<正续一切经音义>及古书注解中的音义材料证明,"狙"作"窥伺(伺察)"读御韵去声合口三等清母(相当于<广韵>"七虑切"),三部字、词典应分别据<集韵>"七虑切"立"qù<集韵>七虑切"的音项或条目,将"窥伺(伺察)"义收在该音项下.  相似文献   

17.
"焉"字在古书训诂中解作"于是"或"于+宾";古籍异文中"焉"与"于是"相当;"焉"与"于是"对文、互文;焉字在语法意义上与"之"或相当于"之"的代词完全不同,而同于"于+宾";此外,古汉语中的一些动词,既有及物动词的用法,又有不及物动词的用法,后面加"之"或加"焉"词义不同;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焉"可以做兼词,兼介词"于"和代词"是"之用.  相似文献   

18.
在《离散数学》课程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了解《离散数学》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好"多"与"少"的关系;处理好"深"与"浅"的关系;注重"学"与"用"的关系。解决好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 ,人们对“旧读”和“古音”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模糊 ,并导致了用汉语拼音拼注“旧读”的错误做法和“古音可读”的错误观点 ,因而有必要从“旧读”的来源、字 (辞 )书对“旧读”的处理以及古音的拟音的实质等方面来分析“旧读”和“古音” ,并从语音规范的角度探索出对待“旧读”和“古音”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