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探索在高校成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学生就业促进会,整合校内外资源为本校大学生就业与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员参与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动态     
高层中国就业促进会成立中国就业促进会3月31日在京成立。黄菊作出重要批示:希望中国就业促进会成立后,适应新形势,建立新机制,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促进就业再就业作出贡献。在成立大会期间,中国就业促进会组织开展了“搭建服务就业平台,实践促进就业活动,推进就业事业发展,创造安居乐业环境”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围绕促进就业立法、企业发展、劳动力市场信息对接、诚信职介建设等热点问题,举办了促进就业立法与长效机制论坛、促进就业与企业发展论坛、促进就业信息与中介服务等专题活动。(王薇)教育部部署中职校招生工作3月…  相似文献   

3.
美国、日本典型的大学生就业中介组织介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民间就业中介组织的典型——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 美国有许多非营利性就业中介组织.其中以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NACE)最为著名。它成立于1956年,是美国人力资源信息的最主要提供者。NACE目前吸纳了1800多家高校和1900多家用人单位作为会员,每年为大约10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14日,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等6所高校的就业指导专家和麦可思公司、影响力集团等8位企业界董事长或总经理应邀参加了会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尹建堃出席了会议,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职教信息     
中国就业促进会3月31日在北京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近日就此作出重要批示:劳动就业关系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群策群力。希望中国就业促进会成立后,适应新形势,建立新机制,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社会各方面力量,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做出贡献。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会员代表50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工作报告、《中国就业促进会章程》、《中国就业促进会…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医学院校要深化就业育人,必须紧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多方位引导学生基层就业,完善基层就业支持体系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和服务,促进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发展。上海健康医学院通过构建三级就业指导服务模式、与基层医疗单位实行人才共管共育、提升基层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培养质量、实施“职业生涯引领计划”等对策引导学生基层就业,培养更多高质量基层健康“守门人”。  相似文献   

7.
面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必要建立一个政府、学校、就业服务部门和企业通力合作的有机的就业保障体系,从大学生就业前、就业时和就业后三方面出发,通过就业服务、就业支持和就业援助三个维度的保障,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8.
为使用人单位、下岗失业职工和广大求职者更好的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及办事程序,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及求职者自主择业和多渠道就业,山东省蓬莱市建立了用人单位、求职者及就业服务机构三方互联互动的就业网络,有力的促进了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技校毕业生的社区就业与职业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长期从事技工教育工作,深感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如果一部分技校生能够纳入社区就业,那么这对于促进技工教育发展,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加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一、技校毕业生社区内就业的可行性技校毕业生社区就业的可行性有以下几点:第一,社会就业空间的可行性。社区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社区居民需求,积极开展社区的福利和公益服务、卫生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家政、物业管理和职业指导的服务。社区内有些技术岗位,一般劳动者难以适应,这就给技校毕业生留下了择业空间。随着社区现代化建设的主…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扩大劳务输出,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当前农民自身素质、就业环境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解决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题,必须提高农民的从业技能,拓宽就业空间,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1.
加强职业指导的三个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为社会广泛关注。作为职业院校,在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十分乐观的情况下,加强职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指导,应注意抓好“就业指导、就业能力、就业服务”这三个环节,以使广大学生能够“高高兴兴上学、安安心心谋职、踏踏实实工作”,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就业指导是职业指导的重要环节开展就业指导,就是要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步入社会、转换角色、顺利就业做好思想…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关系到毕业生个人前途、学校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倍受社会各界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应着力构建教育、指导、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就业工作体系,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网络》2008,(11):46-46
本刊讯2008年10月18日,由中国就业促进会、卓越亚马逊、中国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服务工程项目办公室共同举办的为期两个多月的“互联2008·领跑职场”暨全国大学生网络营销大赛活动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14.
一般意义上的就业工作包括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遭遇了发展的困境:学生就业能力欠佳,就业质量较低,就业率虚高。为此,政府、学校、学生等多方力量应当共同行动,消除就业统计负面影响,加强就业信息服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紧紧围绕"服务民生、促进就业"主题,紧密结合"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以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为重点,联合有关部门、团体,继续组织"就  相似文献   

16.
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一环。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已形成三种不同的实践模式:一是美国的"多元供给"模式;二是澳大利亚的"服务外包"模式;三是英国、德国的"混合"模式。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坚持高校就业服务与公共就业服务相衔接、岗位供需匹配与岗位供应开发相搭配、政府政策支持与市场服务主导相协调、短期技巧指导与长期教育指导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同时,应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制,拓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内容,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7.
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一环。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已形成三种不同的实践模式:一是美国的"多元供给"模式;二是澳大利亚的"服务外包"模式;三是英国、德国的"混合"模式。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坚持高校就业服务与公共就业服务相衔接、岗位供需匹配与岗位供应开发相搭配、政府政策支持与市场服务主导相协调、短期技巧指导与长期教育指导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同时,应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制,拓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内容,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8.
为期一个月的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日前在成都正式拉开帷幕。活动时间是9月1日至30日,主题为"落实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对象主要是2011届和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各类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就业促进法》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劳动保障部协同有关部门将在全国组织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四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冠疫情迁延反复、多点散发,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就业总量叠加压力和长期存在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就业预期明显降低、体制内就业偏好增强、灵活就业的趋势加剧、慢就业比例有所上升、自主创业意愿不强等鲜明特点。党的二十大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出新部署新要求,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就业,迫切需要政府、高校因势利导,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拓宽就业渠道、创新工作方式,高质量推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