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MCI-15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设立MCI-154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大鼠肝脏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对照组可见有较多的溶解性坏死灶,肝细胞胞浆疏松,肿胀,线粒体数量减少,基质密度增加,部分出现嵴消失,内质网显示扩张,颗粒明显减少;治疗组仅偶见有小灶性溶解性坏死,肝细胞线粒体肿胀,个别显示嵴模糊,基质密度增加,数量未见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CI-15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组织血流量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设立MCI-154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测定肝脏组织血流量以及肝脏组织提取液和线粒体悬液的生化指标。结果:MCI-154治疗后肝脏组织血注量和H^+-ATP酶的活性显著高于相应的盐水对照组,组织提取液中ALT、LDH、β-G、MDA以及线粒体内钙含量等指标显著低于相应的盐水对照组,结论:MCI-  相似文献   

3.
新型钙增敏剂MCI—15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新型钙增敏剂MCI-15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设立MCI-154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检测血气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和动物存活率,结果:治疗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和动物存活率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CK-MB,ALT,LDH,β-G,MDA和乳酸等指标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MCI-154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细胞损伤,改善全身代谢  相似文献   

4.
李继承  王建三 《科技通报》1993,9(3):192-196
应用透射电镜对冷水组(4℃和10℃)、温水组(25℃)和对照组小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作了观察.结果表明,冷水组中4℃和10℃实验组小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无明显区别,其心肌细胞胞质内有大量的线粒体.线粒体体积大、分布密集,嵴长且密集,嵴间基质中有丰富的嗜锇颗粒.心肌细胞内糖元颗粒显著增加,呈簇状或单个分布.在电镜下观察,冷水组小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未见损伤性改变.温水组小鼠心肌细胞细胞内的线粒体,嗜锇颗粒和糖元类似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长期和适度的冷水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能量贮备,促进心肌细胞的活性.本文提示,长期、适度的冬泳有助于提高人类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线粒体及液泡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抗A”为材料.以其同核异质保持系“抗B”为对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不育系败育过程中小孢子母细胞与绒毡层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不育系花药中的造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和绒毡层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线粒体膨胀、内嵴模糊、基质淡化的异常现象,尤以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最为明显:同时,这些细胞中的液泡也不正常,不育系小孢子母细胞中形成大量的液泡致使细胞液泡化。绒毡层细胞中则由小液泡逐渐融合形成大液泡,最后导致液泡膜破裂。线粒体和液泡结构异常可能是小孢子母细胞死亡造成雄性不育的细胞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郭灵  莫飞嵘  磨洁琳 《大众科技》2013,(12):124-127
目的:探讨建立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难治性抑郁症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首先接受甲状腺切除术,7天后再次接受双侧嗅球切除术;对假手术组大鼠除了不切除甲状腺与双侧嗅球以外,其余操作均与模型组的完全相同;对正常对照组大鼠则不进行任何处理。在最终手术后的第2周,采用旷场试验、强迫游泳试验与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行为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或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模型组大鼠长生相对停滞、体重明显减轻,并出现焦虑样和抑郁样行为,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模型组大鼠的这些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或假手术组大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全程应用两种外科手术建立的大鼠模型在原因与行为变化方面,可较好地模拟出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故其可能有潜力成为这类难治性抑郁症激越亚型的一种实验动物模型,也为后续开展联合药物治疗与揭示相关药理学机制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7.
STZ诱导的糖尿病对骨密度和血清睾酮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材料与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 正常组(n = 6),糖尿病组(n = 5)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组 (n = 5)。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STZ(50 mg/kg 体重),选择空腹12 h血糖大于12 mmol/L的大鼠为本实验所需的糖尿病模型。治疗组大鼠每天在同一时间给予1.8-2.2U的胰岛素。实验周期为持续32天。采用双能X线骨吸收法(DEXA)测定股骨密度,ELISA法测定血清雄性激素睾酮水平,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浓度。结果:糖尿病大鼠的股骨密度和血清睾酮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 < 0.01),血清总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胰岛素治疗组(P < 0.01)。三组之间血钙和血磷的水平无明显差异。胰岛素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骨密度、血清睾酮与总碱性磷酸酶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糖尿病严重影响骨密度,胰岛素缺乏及雄性激素降低是导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重要原因。胰岛素治疗能预防骨流失和提高血清睾酮浓度。  相似文献   

8.
陈志鹏 《内江科技》2014,35(12):99-101
目的:观察补充烟酸对DOMS时骨骼肌形态结构的影响,为DOM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年大鼠90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E)和烟酸组(N),各组又分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24h、运动后48 h及运动后72 h组。运动方式L18 m/min,-16°,120 min。结果:补充烟酸组在同等强度的离心运动后,肌肉损伤的程度轻于对照组,肌纤维损伤和炎症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炎症程度小于对照组,炎症灶的数量也少。且在48小时后的恢复状况好于对照组,肌纤维肿胀减轻,溶解的肌纤维逐渐恢复,炎症细胞数量减少,核聚集现象减轻,炎症灶面积缩小。结论:大鼠长时间离心运动后,骨骼肌出现微细损伤,在运动后48小时最为严重,而补充烟酸能减轻骨骼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损伤变化。  相似文献   

9.
黄先玫  余钟声 《科技通报》2000,16(5):392-395
为探讨阿霉素(ADR)对心脏的慢性毒性作用,将新西兰纯种兔18只随机分成ADR组和对照组。ADR组每周静脉注射一次生理盐水配制的ADR,每公斤体重2mg,共8次。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于末次注射后3周,测量兔的心输出量(CO)、颈动脉压(BP)、劲动脉平均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心肌肌浆网(SR)的Ca^2+-ATP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DP和  相似文献   

10.
老年期痴呆患者血中氧自由基反应的相关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氧自由基与老年痴呆发生发展的关系,分别测定了27例阿尔采默型霉年期痴呆,27例多发梗塞性痴呆患者和37例同龄的健康老年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同功酶活性和LPO含量。结果显示:SDAT和MID患者的T-SOD,CuZn-SOD活性和LPO含量均显著高于同龄的对照组,其中CuZn-SOD的异常阳性率最高,达59.3%;T-SOD,CuZn-SOD在不同病程的三组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心先安注射液(MCA)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应用MCA静点90~120mg每日一次,治疗34例不同病因的充血性心力衰竭2周,以地高辛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MCA可使心胸比率减小,肺瘀血减轻,PtfV1转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临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88.2%。其治疗充血性心衰的疗效稍逊于地高辛,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CA作为非强心甙强心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杨 《内江科技》2012,(12):23-24
目的:探讨"高住低练"对大鼠骨骼肌SDH和CCO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SD雄性大鼠72只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C)、常氧训练组(S)、高住对照组(H)和高住低练组(HS),训练组每周训练3次,逐周递增负荷,共运动4周;实验结束时取大鼠心肌测定SDH和CCO活性。结果:安静状态的C组、S组、H组大鼠骨骼肌中SDH和CCO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S组和C组、S组、H组的SDH均有差异(P〈0.01),H组、HS组和C组的CCO有差异(P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明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饮食辅以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空腹血糖值大于16.7mmol/L的大鼠随机分6组:糖尿病模型组、大明胶囊大剂量(200mg/kg/d)组、中剂量(100mg/kg/d)组、小剂量(50mg/kg/d)组、对照药罗格列酮(0.8mg/kg/d)组。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30天后,HE染色和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RT-PCR方法测定L型Ca2+通道α1cmRNA和K+通道KV4.2mRNA的表达。结果:大明胶囊可改善2型糖尿病所引起的LVSP、+dp/dtmax下降(P0.05),降低LVEDP、-dp/dt-max水平(P0.05),以中剂量作用最明显;形态学显示大明胶囊中剂量减轻了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中剂量还可缩短注射SNP和PE后血压恢复时间以及增加NTS区c-f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个数。结论:a.大明胶囊通过影响KV4.2和α1cmRNA的表达改善Q-T间期和P-R间期的延长;b.大明胶囊可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结构的重塑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苦参碱(Matrine,Mt.)对压力负荷性肥厚心肌TGF-β1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腹主动脉部分结扎,建立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实验分四组进行,即手术组、假手术组、手术苦参碱组、手术卡维地洛(Car.)组.术后5周,观察左心室重量与体重之比(LVW/BW)、用免疫组化法查TGF-β1、以及用RT-PCR法查TGF-β1.结果 手术组与假手术组对照,LVW/BW增加;用免疫组化法查TGF-β1,蛋白表达增强;用RT-PCR法查TGF-β1,mRNA表达增强(P<0.05).手术用药组与手术组比较,LVW/BW减小;用免疫组化法查TGF-β1,蛋白表达减少;用RT-PCR法查TGF-β1,mRNA表达减少(P<0.05).结论 苦参碱具有减少压力负荷性心肌TGF-β1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药物诱发的高血压大鼠模型,通过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生化指标等方面变化评价降血压食品功能因子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饲养一周后将其分组,并给不同剂量的含食品功能因子药物进行干预。结果:4周后对照组大鼠血压持续升高,各治疗组自发性大鼠血压出现明显下降,表明降压食品功能因子有降低血压及改善生化指标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诱导大鼠血清雌激素降低并叠加咬合干扰来观察大鼠髁突形态学变化,探讨髁突特发性吸收(ICR)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6周龄未交配且有正常动情周期的雌性SD大鼠40只,平均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卵巢早衰组、咬合干扰组、卵巢早衰叠加咬合干扰组。在实验前和实验第15日、第12周予各组大鼠采血并检测血清雌二醇(E2)浓度。第1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髁突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第15天及实验第12周卵巢早衰组和卵巢早衰叠加咬合干扰组大鼠血清E2明显降低。卵巢早衰组髁突软骨细胞核变小,细胞发育不成熟,层次变薄,排列紊乱,纤维化严重,软骨下成骨结构疏松,骨小梁减少;卵巢早衰叠加咬合干扰组髁突软骨纤维层明显变薄,表面粗糙,胶原化和增生明显,肥大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软骨下成骨结构排列稀疏杂乱,骨小梁减少。结论:卵巢早衰叠加咬合干扰可以导致髁突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Z,E-butylidedephthalide(Bdph)对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和兔眼脉络膜血流的影响.方法:雄性Brown Norway大鼠行Nd:YAG激光诱导眼底Bruch膜破裂,而后分别予30mg/kg和155mg/kgBdph 1次/d腹腔注射.连续4wk.2wk及4wk末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4wk末制作脉络膜平片测量新生血管的面积.用1g/L Z,E-butylidenephthalide给雌性新西兰大白兔点眼,采用彩色微球技术测量大白兔眼部血流的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Bdph30mg/kg和15mg/kg组大鼠眼底血管荧光渗漏明显减少,P〈0.01;在此两组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测定的新生血管面积以及脉络膜平片测定的新生血管面积都比对照组减少。10g/L Z,E-butylideneph-thaiide滴入兔眼E30和60min后脉络膜血流均比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Z.E-butylidedephthalide可以抑制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增强兔眼脉络膜血流,可能成为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带蒂大网膜包肾术对肾小球硬化大鼠残余肾组织的影响,采用单侧肾切除加二次注射阿霉素制备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称取体质量,检测血尿素氮、肌酐等,随机分为模型组、带蒂大网膜包肾术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应用光学显微镜(包括HE、PAS染色),电镜以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带蒂大网膜包肾术可降低血尿素氮;带蒂大网膜包肾术治疗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有明显改善。结论带蒂大网膜包肾术可减轻肾小球硬化大鼠肾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0只,制备兔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分钟再灌注3小时。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MI/R组(I组,n=10),MI后5分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至实验结束,滴速0.5ml/min;硝酸甘油治疗组(Ⅱ组,n=10),MI后5分钟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1.25mg加生理盐水250ml,以1μg·kg^-1·min。静脉滴注至实验结束;左-卡尼汀治疗组(Ⅲ组,n=10),MI后5分钟给予左旋卡尼汀3.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至实验结束。观察指标包括: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电图的动态演变;术前及再灌注末动脉血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OK-MB)、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心肌梗死范围的测量。结果:与MI/R组比较,硝酸甘油治疗组和左-卡尼汀治疗组心电图ST段出现有效改善。MI/R组、硝酸甘油治疗组与左卡尼汀治疗组术前CK-MB、AST、FFA及SOD含量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处死动物前,与MI/R组比较,硝酸甘油治疗组与左卡尼汀治疗组CK-MB、AST及FFA含量明显减少,SOD含量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卡尼汀组与硝酸甘油组比较,CK-MB、AST、FFA及SOD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MI/R组、硝酸甘油组及左-卡尼汀组之间比较,三组总缺血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与MI/R组比较,硝酸甘油组和左卡尼汀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以及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内环穴针刺对PCPA失眠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经过筛选的大鼠,随机分为PCPA失眠大鼠模型组、脐内环穴针刺组、安定对照组、针刺非穴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脐内环穴针刺组采用针刺脐内环穴的五脏点;针刺非穴组取双侧胁下两个固定非经非穴点;安定对照组采用安定灌胃处理;模型组和正常组均不给予任何特殊处理。应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各组大鼠空间参考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1)PCPA大鼠存在空间记忆的学习能力、保留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方面的认知损害;(2)在隐蔽平台和反向试验中,脐内环穴针刺组显示改善空间记忆的学习能力、再学习的作用,疗效与安定药物作用相当,且显示穴位特异性,在改善学习能力出现较早;(3)探索试验中,二种疗法在改善大鼠空间记忆保留能力上,没有显示统计学意义;(4)可视平台中,各组在平均潜伏期、平均速度上均无差异。结论:PCPA失眠大鼠存在全面的认知功能障碍,安定药物和脐内环穴针刺方法均能较全面改善PCPA失眠症认知功能障碍,二者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