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论科技法产生和发展的两大文化基石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杨丽娟  陈凡 《科学学研究》2004,22(4):362-365
本文论述了科技立法得以产生、发展和完善的两大文化基石———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正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文化的渊源、冲突、融合及演化,构成了科技法产生、发展的文化条件,这是许多学者很少或根本没有关注的。作为回应,科技法从它产生之初,就承担起承载两大文化价值追求即真、善、美的历史重任,并以此获得了科技立法的最高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三、创新的“求真”与“求善”方面:从科学主义转向科技与人文相结合,使真与善有机整合 重科技,轻人文,人文缺失是西方创新文化的痼疾。为此,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价值关系的理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历来存在“关联论”和“中立论”两种观点。近代以来中立论大为盛行,科学与价值的联系被割裂,这根源在于理性的二元思维方式。要把人为割裂的科学和价值的联系在理性中重新统一起来,必须运用立体思维方式,在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行为理性的统一中把握两者的关系。工具理性追求的是“真”;价值理性追求的是“善”;行为理性追求的是真和善的统一“美”。这就是理性把握科学和价值统一的最高境界,也为管理科技活动提供了新的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4.
凌小萍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256-259
文化是影响科技传播的重要因素。两种文化的分离与对抗、科技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异质性、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中的落后成分及特殊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均对科技传播构成制约,因此应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有利于科技传播的文化氛围,融合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并加强科技传播专业建设,改进科技传播语言艺术形式,以消解科技传播的文化制约。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化:"两种文化"融合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种文化"自C.P.斯诺提出以来,一直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技术的异化和人类价值观的扭曲,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和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益凸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就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要求.在笔者看来,生态文化就是C.P.斯诺所提到的融合"两种文化"的第三种文化,生态文化是"两种文化"融合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代科学革命的完成及其对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人们便开始对科学文化及其可能后果进行反思和讨论。18世纪以来有四次影响较大的讨论卢梭对科学文化的批判,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对科学文化本质内涵的哲学考察,斯诺关于两种文化的论述及其引发的争论以及世纪之交的“科学大战”。虽然这些研究和争论有力地推进了对科学文化的思考和理解,但都未能真正解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问题。历史经验表明,要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真正融合,必须构建一种以存在论、生成论和语境论为基础的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7.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从科学统一性思想出发 ,去阐释自然科学所蕴含的人文意义和人文学术所具有的科学品质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给予后者与自然科学同等地位的高度重视。科学的统一性植根于科学统一的人性。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 ,它们都是人性渴望自由结出的智慧果实 ,它们在科学对象上互融、方法上互渗、精神上互通、功能上互补 ,从而使人类整个科学活动闪耀出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冲突已成为当今的焦点问题之一, 而关于这两种文化的融合问题更是当今时代的一大难题, 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本文试图从创造学的视角去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关系, 以期能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阐述了在高校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的需要,并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技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其价值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科学、道德和艺术。科学追求真,道德追求善,艺术追求美,因此,科技史具有真、善、美的教育价值,即科学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和审美素质教育。学校的科技史教材中包含和隐含着丰富的科技史料,体现了科学家和我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高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精神粮食,对学生的真、善、美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具有文化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11.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科学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纵观科学发展历程,人类通过科普实现知识体系的开放与共享、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科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明理性的启蒙与教育。文章分析了科普的作用和价值,指出科普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升科技治理水平效能,有利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保障公民行使科学文化权力,有利于加强创新系统和创新文化建设。进而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背景,指出科普在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社会治理、对外开放等方面大有作为。最后,从坚持科技为民的科普理念、筑牢科普传播阵地、立足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推动开放科学的大力发展、促进科普国际交流与协作等方面指明了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与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2.
董晓萍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2):1327-1336
2017年3月12日国务院同意并发布了由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确定了"振兴传统工艺"的重大任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立足国情,增强现代科学意识,建立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的国学价值、多元社会模式技术文化一体结构和对外交流的宏观框架,提取其独有的生命力要素,包括有国家制度的技术、有价值体系的技术、有社会结构的技术、有中国故事的技术、有丰富历史文献的技术和有专业知识的技术等,提升自我阐释能力和未来传承能力,增加文化自信,积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掌握现代世界知识体系,做到中西互视,拿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制定世界对话与合作的有效对策,增加国际话语权。此外,还应将那些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兼具跨文化视野和具体操作个案的,以及中西学界共享优秀学术成果延伸到我国高等教育中去,加速学科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使振兴传统工艺的系列工作成为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丰富世界文明对话内涵的高端事业。  相似文献   

13.
科技伦理意识是科技人员重要的基础素质。通过对全国几十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青年科技人员在科技伦理意识方面存在着观念错位、认识不均衡、知行不统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伦理教育不够深入、学科地位不够、平台不完善、教学手段不足。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切实提高青年科技人员科技伦理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培养青少年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核心素养,是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对科技创新型人才需求的重中之重,但驱使青少年追求STEM职业的关键性因素仍亟待探索。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年中国四省市学生测试数据,构建多层混合Logistic模型探查家庭科学资本与科学素养对青少年STEM职业期望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持有不同家庭科学资本的个体显现出科学职业期望的倾向性不同。父母双方或父亲涉足科学相关领域显著增加其子代追求STEM职业机会优势,但母亲从事科学相关职业的影响甚微。家庭科学资本只有在具备高水平科学素养或数学相对优势的条件下,才能依赖家庭物质资源、家庭教育资源以及家庭文化资本进行有效传递。Shapley组群分解显示,高水平科学素养是驱使青少年追求STEM职业的关键因素,其相对贡献率达24.88%;先赋性的家庭科学资本相对贡献率较低,约占5.4%。培养和提升科学素养与形塑数学相对优势是驱使家庭科学资本匮乏的青少年追求STEM职业的必要途径。引导青少年形成科学职业偏好,重在增强早期科学启蒙教育,纠正对女性科学职业选择的偏见,注重保障均等享有激发科学家潜质的公平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伊犁马文化科学实践转向为案例,以科学、真理与民主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农牧民的民生改善为价值取向,探索以伊犁马改良为动因的马业和以民生改善为目标的马文化发展的科学实践哲学两个方面。以科学实践哲学理论指导新疆马文化产业从传统转向现代并取得创新成果,以期对中国西部马产业和马文化产业产生一般规律性的、科学实践哲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国防科技情报学概念,学科定位,学科性质,研究对象、范围,理论功能、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加强国防科技情报学理论研究对于促进情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尹雪慧  李正风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449-1453
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共政策制定越来越需要科学和技术专业知识的支持,科学发现和技术发展对政策的影响已经形成一个独特的问题域,科学顾问成为当代政策制定过程中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角色。然而,随着科学的客观性和知识的确定性被打破,专业知识和科学顾问对决策的指导作用也受到了质疑和挑战。本文认为,决策情境中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相互纠缠和相互冲突,科学探究中认知真理性与政治决策中价值合理性可能出现的摩擦,导致了科学顾问的身份困境。本文将分析这一困境出现的原因,探讨科学顾问角色的新内涵,以进一步理解专业知识和科学家在决策中的独特作用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18.
地质调查所是近代中国成立最早、成就最显著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对中国近代科学产生过深远影响。作为创建者,丁文江、翁文灏对地质调查所的创建、发展和壮大影响颇著,作出过突出贡献,他们的科学精神、思想、文化观及人生价值观等是地质调查所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史料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梳理,从科学精神、学风文风、人文与民族情怀和以人为本的多元考核评价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丁文江、翁文灏对地质调查所的作用与影响,冀图为现代科研院所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分析了文化与价值的意义、科学研究的文化价值意义,即人类的存在与一定社会的文化及价值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科学研究是一种文化现象并在价值观念等层次上深刻影响着文化,进而推导出高校科协的文化价值意义:高校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推动科学文化传播和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内部群体文化与同类价值意识对科技工作者个体文化人格的形成发挥价值导向功能;在学术文化交流过程中通过批判、继承和创造进行文化融合;在传播、普及科学知识过程中以自身的观念、意识、行为去影响公众。高校科协应构建具有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文化价值体系,引领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制定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基础科学规划, 必须深入分析基础研究的特点,遵循基础研究的发展规律;深刻理解科学的文化传统,培育 和弘扬科学精神,大力推进学科综合、交叉与融合,对促进我国基础研究发展、提升基础科 学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