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的儿童哲学研究是"批判性思维运动"以及对话哲学在反思教育变革的一种尝试。在40多年的发展中,儿童哲学研究经历了探索与争鸣、扩宽与深化、反思与总结3个阶段。考察我国儿童哲学研究现状,问题与成就并存,我国儿童哲学研究的领域仍需拓宽,研究的深度还需加强,儿童哲学比较研究也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30年来,儿童哲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我国取得了一定进展,回顾与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其学术经验与智慧,反思其研究与探索轨迹,并进行评价与创新,对于儿童哲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阐释儿童哲学的文献概貌、儿童哲学的翻译介绍、儿童哲学的概念阐释、儿童哲学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儿童哲学的实际运用与中国化及儿童哲学的研究综论。  相似文献   

3.
儿童哲学课程在我国发展已有30年,但却未能全面推广。研究发现,儿童哲学课程的发展在教育观念、教材选择、课程设置三方面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儿童哲学课程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五点: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加强对教师哲学素养的培养;重视对IAPC版教材的研究;尝试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完整的课程体系;多方合力筹建中国儿童哲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计量与数据可视化,对21世纪以来中国知网中关于“儿童哲学教育”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发文量及趋势、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分析,发现儿童哲学教育研究经历探索期、发展期以及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研究主题集中在概念内涵、课程资源与实践探索三个领域,关键词突现图谱显示儿童哲学教育研究趋势由内涵探讨转向实践探索。我国儿童哲学教育向前发展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儿童哲学教育思想的传播,打造中国特色儿童哲学教育,以促使我国儿童哲学教育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儿童哲学的诞生缘于20世纪60年代对话哲学与"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兴起.我国有近三十年的儿童哲学研究,相比于前二十年的研究,近十年的研究显得更为"理智",在引进、介绍、实验的同时,研究者开始对儿童哲学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进行审视,寻找儿童哲学与中国教育改革的契合之路.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晰我国儿童哲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3年间的323篇儿童哲学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哲学研究正处于深度发展期,演变历程可分为萌芽期、探索期与深度发展期;研究力量较为分散,研究主题较为广泛,且研究热点整体上由理论向实践转变。基于研究结论,未来的儿童哲学研究应从政府层面推动儿童哲学思想的普及;从学界层面加强儿童哲学的跨领域、跨学科融合,完善多元的儿童哲学探究方式,以及加强机构间的合作,形成稳定的同盟体系;要持续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哲学研究体系,社会各界应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儿童哲学主要围绕“什么是儿童哲学”,“儿童如何学习哲学”等问题进行。国内对儿童哲学的研究倾向于将儿童哲学融入其他学科中,缺乏独立的理论基础,其实践层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献综述从儿童哲学的理解和定位、对儿童哲学发展的梳理与剖析、对儿童哲学研究的反思三个维度展开论述,进而找出国内儿童哲学发展的不足,以期对儿童哲学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站在未来我国儿童研究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走向哲学视野的儿童研究、走向整合化的儿童研究、走向生态化的儿童研究及走向行动定向的儿童研究等四个方面构想了我国未来儿童研究的框架,以期为建立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儿童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儿童哲学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哲学课是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新的课程类型。儿童哲学课的研究与实施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经院哲学观”,丰富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内容,使学校和教师在哲学课的研究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而且使儿童真正体验到“爱智慧”的成长乐趣。我们选取在儿童哲学课研究中获得初步成功的上海市杨浦区六一小学为案例,对儿童哲学课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哲学家马修斯是儿童哲学的开创者及先锋人物,与"儿童哲学之父"李普曼齐名,著有儿童哲学三部曲。他认为运用哲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强调儿童有自己的哲学,应平等待之。我们通过对马修斯儿童哲学的研究,可以看出马修斯之所以关注儿童哲学是因为他发现儿童与哲学有天然联系,儿童有其自己的哲学。马修斯通过与儿童对话来"做"哲学,认为"群体探究"是对话的过程,思考故事是对话的媒介,意义发现是对话的目的。马修斯儿童哲学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有如下几点启示:要尊重和爱护儿童爱智慧的天性;努力促进儿童哲学的学科建设及推广教育的繁荣发展;儿童哲学教育是在方法论上对"钱学森之问"与"顾明远之问"的一种解答。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16,(4):101-106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儿童哲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在学术研究与实践传播中,儿童哲学探究计划、儿童哲学、儿童哲学课程等概念的内涵相近又有所不同,更易与儿童哲学教育相混用。儿童哲学教育,是一个包含理念、实施、方法、宣传等内容的整体,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而非单纯地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更非简单的儿童哲学课程的开设。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研究》2021,33(2):76-83
开展师范生儿童哲学教育,培养师范生的儿童哲学素养有助于师范生自身的思维品质提升与意义构建,也是培养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重要抓手。当前师范生儿童哲学教育的开展面临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不足、师范院校内外支持条件不够以及师范生儿童哲学素养偏低等问题。建议从加强儿童哲学理论的中国化研究、在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嵌入儿童哲学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师范生主动修习儿童哲学等路径推动教师教育职前端的儿童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13.
儿童观与教育行为之间是相互构建、相互生成的。不同的儿童观决定了儿童哲学教育的不同理念和路径,儿童观的确立,在中外都经历了从单一平面到多面立体、从简单对立到复杂多元、从客位视点到主位立场的演变。儿童哲学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国家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关注,我国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让儿童哲学不仅作为一门课程而独立存在,而且作为理念和方法向更多的学科课程乃至课外校外活动拓展延伸。儿童是属于未来的,也是体验和见证当下的;儿童哲学要面对的未来社会和未来学习是值得期待的;未来的儿童哲学教育,将走向对“人”与“智慧”的兼爱,走向哲学与学科及生活的融合,走向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大众哲学”。  相似文献   

14.
回顾和总结了30年来儿童哲学在中国的研究进展,主要阐释了儿童哲学的基本概念、儿童哲学的可行性和价值以及儿童哲学课程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的死亡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儿童哲学本位出发探寻了死亡哲学在儿童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建构,并在揭示当前我国学前儿童死亡教育问题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诸如传统文化、大众传媒、托幼机构等多方面因素对学前儿童死亡教育的影响,进而从哲学角度提出了改进和提高学前儿童死亡教育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六一小学正式确立并启动了儿童哲学实验课,成为了上海市第一所开展儿童哲学研究的学校。2001年9月学校正式将儿童哲学拓展课排进了学校的课表。 一、儿童哲学课程的任务与特点 儿童哲学作为一项智慧启迪的教育活动。它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开展儿童哲学教育,应在扬弃李普曼儿童哲学的基础上进行。在教育定位上,以启发儿童的生活智慧为目的;在教育内容上,要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引入其中;在教育方法上,主要运用讨论、问答、情境教学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12,(Z2):54-55
创建于1961年的上海市六一小学是杨浦区一所特色鲜明的优质中心校。十余年前,学校面临着教师观念陈旧、课堂教学沉闷等诸多问题。如何改变教师观念、打破"沉闷"成了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课题。1999年,我们接触到了儿童哲学这个课题。儿童哲学的创建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李普曼,他发现儿童推理技巧的发展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功能。儿童哲学就是一种运用于教育,以培养具有高水平的、熟练的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学生为目的的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六一小学的"儿童哲学"课程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一门运用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发儿童思考、启迪儿童智慧的核心课程。经过12年的研究积淀,"儿童哲学"  相似文献   

19.
儿童哲学与伦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儿童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于“思想的思考”,鼓励儿童验证自己的观点,帮助儿童发现和使用推理的规则,使儿童成为富思考、明事理、具有判断力的个体。儿童哲学与伦理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运用哲学批判与反省的精神来审视伦理道德的价值,从而为传统哲学与哲学教育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晓东博士的新著《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我国哲学界、教育学界和儿童心理学界的一项共同的收获。它是哲学界第一部从个体发生维度探讨精神哲学的著作,是教育学界第一部从精神哲学层面系统探讨儿童观的著作,又是心理学界第一部从哲学层面探讨儿童心理世界的著作。同时,本书还可以视作一部富有特色的儿童教育的基础性理论书籍。精神哲学是以人类普遍的精神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国内对儿童精神世界进行深入考察和细致审视的专著很少见到,《儿童精神哲学》在这方面作了尝试和探索。作者倾注了多年的心血,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