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学通讯》杂志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刊,本刊自1987年创刊以来,已出版12期,共登载科研论文和实验报告300余篇,并广泛宣传和报道了体育学知识信息,获得了国内外体育学术界同行的广泛好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印的权威性报刊复印资料杂志——《体育》月刊(刊号为ISSN1001—3253)已转载本刊文章21篇。其中全文转载的4篇,编入索引的17篇。全文载的具体篇目如下(括号内为刊期):  相似文献   

2.
贺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科学》2011,(6):49
《体育科学》杂志社:热烈祝贺贵社主办的期刊《体育科学》在"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喜获佳绩!在"体育学"学术期刊全文转载排名,《体育科学》转载量位列第1名,转载率位列第1名,综合指数位列第1名。详情请见:2011年3月29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全部信息请登陆:http://www.zlzx.org/rssi2010/index.  相似文献   

3.
我院《学报》在200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分类前20名排名中排名18居全国体育院校学报之首@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2005年3月5日,《光明日报》第七版以整版的篇幅公布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关于“2004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这一次公布排名,主办者特作了如下说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对国内公开出版的3500余种报刊上的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进行收集、精选和编辑,并以期刊形式公开出版发行。多年来,《复印报刊资料》已成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论文的学术影响的尺度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报、社会科学综合期刊、专业期刊和科研管理部门在评价期刊和学术论文时以《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量作为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5.
对体育学学术期刊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二次文献转载全文转载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并对期刊论文web即年下载率进行统计,着重通过研究定量数据对相关体育学学术期刊的论文利用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基于学科建构路径理论,对中国体育学演化历程进行全局式的考察,并在同一理论框架下和西方体育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体育学演进未经历"问题研究形态",直接进入"研究领域形态"进而演化为"学科范畴形态";社会需求是中国体育学演进的第一驱动力,哲学思潮的影响贯穿了中国体育学整个发展历程,求知欲和学科间协同作用对中国体育学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增大;中国体育学是以综合性学科形态出现并演化,改革开放之后稳定的学科制度保障了学科理智充分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体育学学科体系;中国体育学学科建构路径在时间轴上和西方体育学"学科范畴形态"相并联,中国体育学"应然学科"的特征更加明显;西方体育学演进呈现出"汇川成海"的特征,中国体育学演进呈现出"支离破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体育学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许多新学科,体育学已经由一个"单数学科"变成"复数学科",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学科群。体育学要发展,要走向成熟,就必须对自身进行反思和审视。 元体育学是研究体育学的学科。要具体确定元  相似文献   

8.
马年伊始 ,3月 5日 ,《光明日报》第 3版公布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 0 0 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载量前 2 0名排名结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在文化、科学、体育三合一的综合类中榜上有名 ,排名 1 8位 ,跃居全国体育院校学报之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 ,对公开出版的350 0余种报刊上的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加工整理 ,以期刊形式公开出版发行。多年来 ,《复印报刊资料》已成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论文的学术影响的尺度之一 ,越来越多的学报、社会科学综合期刊、专业期刊和科研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9.
《体育学研究》2020,(1):F0003-F0003
《体育学研究》原名《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创刊,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体育学院主办的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期刊。2018年,值创刊三十周年之际,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更名为《体育学研究》,成为我国首家以一级学科直接命名的体育类学术期刊。《体育学研究》以促进体育科学研究和服务体育强国建设为办刊宗旨,以突出特色、增加内涵、构筑体育学术高地、争创体育一流期刊为办刊目标,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动态,反映体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本刊设有"本刊特稿""专题研究""学术论坛"等栏目,为广大学人提供优质学术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多学科视角下休闲体育概念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社会学、经济学、体育学等学科领域中关于"休闲"及"休闲体育"的概念进行解析,探索休闲体育学科理论基础,确立休闲体育学科地位.认为:"休闲学"作为休闲体育学科的支撑学科,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体育学科内融入了休闲概念,"体闲体育"与"体育休闲"具有一致性概念内涵;以经济学方法研究休闲体育是重点研究领域,体闲体育产业经济是该专业的研究方向;休闲体育学科是基于各学科交叉和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与体育学传统学科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前 2 0名报刊排名名次单位名次单位名次单位1人民日报 9情报科学 17体育与科学2图书馆情报工作 10中国档案 17求是3光明日报 10科技日报 18体育学刊4中国出版 11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8环境保护4出版发行研究 12档案学通讯 18武汉体育学院学报5中国环境报 12编辑之友 19新闻记者5经济参考报 13中国科技论坛 2 0图书馆建设6情报资料工作 14情报杂志 2 0浙江档案7图书馆杂志 15情报理论与实践 2 0情报学报7中国图书馆学报 16图书馆 2 0档案学研究8出版广角 16经济日报 2 0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年度全文转载量排名…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科学学科ARWU排名前100、QS排名前100和THE排名前50的并集,以及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为研究样本,调查了20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体育领域华人学者概况,重点从分布国家、职称、学历及专业、教育背景、社会服务、科研产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海外华人体育学者主要分布在北美和东亚地区;海外华人体育学者中担任教职的比例在50%左右,终身教职比例偏低;海外华人体育学者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90%,专业方向主要为体育教育、运动医学、运动机能学;80%以上的华人体育学者是在国内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到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华人体育学者与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偏少;体育教育、运动医学和生物力学方向的科研成果显著,参加国际会议机会多。最后,在人才引进、国际交流、科研产出三个方面提出对国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对体育学科分类的分析与调整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体育学下属4个二级学科进行分析与调整,认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学科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支撑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内容需要重组,"身体教育学"、"运动竞技学"、"健身休闲学"将作为体育学科体系的主体部分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中国网大、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广东管理科学院科学学研究所4家社会组织和研究机构关于我国体育学学科评估(排名)结果的研究,指出当前的学科评估存在的问题:评估的目的不同、评估理论研究不足、没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体育学科的不同层次采用相同的评估指标体系;参评的对象与评估结果代表性不足;评估结果起伏较大;每年一轮的评估不符合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体育学学科要实现突破和超越,必须树立自身的学科意识.元体育学是以体育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对体育学的超越.分析了元体育学及与之相关的元体育理论、元体育学理论、体育学等概念,介绍了元体育学的研究范式与研究对象,认为元体育学不能拘泥于形式分析.  相似文献   

16.
简讯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对国内公开出版的3500余种报刊上的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进行收集、精选和编辑,并以期刊形式公开出版发行。多年来,《复印报刊资料》已成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论文的学术影响的尺度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报、社会科学综合期刊、专业期刊和科研管理部门在评价期刊和学术论文时以《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量作为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7.
满足社会需要是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内生动力。相比较其它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学科概念上具有相对独立性。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概念、发展历程以及调适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是借鉴和整合相关学科尤其是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民族传统体育的创造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经历了形成发展、快速发展以及优化发展3个阶段。伴随着社会变迁,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学应该偏重"问题导向研究",解释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而开展文化变迁、文化产业、群体推广、健康中国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体育学科2011年的学科独立申报仍未成功,通过研究对体育学科尚不能独立的缘由进行剖析,认为:对"体育"本身的概念界定还没有形成共识,且"体育"的学科独立无国外实例可以鉴,需要结合国情进行研究论证,此外"体育学"学科内部分类不够清晰明确,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此,进行研究考证才能在学科独立之路上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体育学学科定性的依据,《体育与科学》杂志社于2016年6月4日在南京举办了题为《体认与体育学学科定性》的主题沙龙。讨论涉及了"体认"的内涵,"体认"与体育的关系,"体认"的研究范式及发生机制等话题。此次讨论催生了基于"身体运动何以可能"的体育学研究的方法论雏形。并提出了"体认"的内涵有待明确、体育学中"体认"的适用范围有待界定、"体认"研究范式下的典范事例研究有待呈现等今后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立足学科分化与交叉视域,从学校体育学生成与发展路径、学校体育学发展的现实困顿以及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想3个维度审思学校体育学学科的发展。认为:学科分化是学校体育学形成的原动力,学科移植是学校体育学发展的生长力,学科交叉是学校体育学创新的生命力;学校体育学在与母学科以及其他外部学科交叉发展中凸显了学科属性迷失、嫁接移植错位、学术话语混乱、研究范式冲突、理论体系阙如等问题。基于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将会在理论统合、知识耦合、实践契合、资源聚合等方面释放出更大的学科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