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曹龙 《内蒙古教育》2012,(17):50-51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既然是"对等",读和写就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才有结合可言。但是,当下提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常常是因为写作教学不尽人意,或处于弱势地位。两回事是分清了,地位却有了高下。于是,读写结合方面的研究,要么分开先谈阅读,再谈写作,然后再谈联系要么就是专门谈论写作,谈如何从阅读中强化写作,甚至强调以写作教学为本这样的结果,虽然写作暂时也能有所起  相似文献   

2.
近日,北京大学哲学系何怀宏教授在东南大学发表演讲,阐述了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何教授说,经典是一些产生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以自己一贯的方式给我们打下印记.要么以无意识隐藏在深层的记忆之中;经典的每一次重读都好像是初读,而每一次初读又好像是重温;经典带着长长的文化遗迹走向我们.它已不仅仅是一本书。  相似文献   

3.
经典的能量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列举了十四条经典有别于非经典的特质,其中第三条是这样概述的: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  相似文献   

4.
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这样概述: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相似文献   

5.
祁亮 《中小学电教》2009,(4):149-149
<正>经典名著,穿越时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会让青少年终生受益。语文课标中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生的名著阅读现状堪忧:要么浮光掠影——为获取信息,进行短、平、快速读;要么急功近利——为应付考试,只  相似文献   

6.
<正>经典名著,穿越时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会让青少年终生受益。语文课标中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生的名著阅读现状堪忧:要么浮光掠影——为获取信息,进行短、平、快速读;要么急功近利——为应付考试,只选读零散语段;要么浅尝辄止——为消遣,只关注情节。忽视历史的厚重和人文品性……面对厚厚的"大部头",他们鲜有将阅读进行到底的。针对此现状,笔者总结了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前面老师们都已用自己的话给经典下了定义,在此就不再谈"什么是经典"了。我主要结合自己在校学习的经历来谈经典的阅读方法。我本科学的是英语,我阅读经典的第一个方法是"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细细咀嚼"。在我们的翻译课(特别是口译课)上,老师常要求我们阅读中英双语读物,并仔细揣摩源语和译语进行转换的工巧之处。比如,在读曹雪芹的前六十回《红楼梦》时,老师要求我们同时阅读林语堂的译本。除林之外,老师最推崇的几位翻译家还有穆旦所译的浪漫诗(九叶派创作的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我们理解课文,感悟文章内涵,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告诉我们阅读时,不要忽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要读出它们所蕴含的深意和思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要么教师越俎代庖,以讲代读,缺乏师生互动;要么教师的讲读走马观花,很少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去深入品读和感悟课文;要么教师放任自流,让学生想自己阅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读"的功效最大化呢?笔者认为主要的方法就是教师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引,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潜心思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精华、在分角色阅读中进入意境、在个性化的赛读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我们理解课文,感悟文章内涵,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告诉我们阅读时,不要忽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要读出它们所蕴含的深意和思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要么教师越俎代庖,以讲代读,缺乏师生互动;要么教师的讲读走马观花,很少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去深入品读和感悟课文;要么教师放任自流,让学生想自己阅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读"的功效最大化呢?笔者认为主要的方法就是教师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引,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潜心思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精华、在分角色阅读中进入意境、在个性化的赛读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0.
朱永新教授提出:"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句话点出了阅读的深层次功能就是能够培养、铸造、丰富、匡正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中外经典名著的阅读尤其如此。经典名著的阅读不仅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有益途径。现实中,名著阅读却成了一块不折不扣的"鸡肋"。如何让学生重回名著阅读这片"青青草原"?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试从阅读现状产生原因、名著阅读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谈一些尝试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当我们把阅读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要么把阅读想的过于复杂,要么把阅读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因此一谈到阅读,老师们就讳莫如深,普遍认为目前我们的学生连字词关都难过,更不用说阅读了,只要教好书本上的内容就万事大吉了。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经典著作具有重要价值,高校学生关于传统经典著作的阅读观念和阅读效果对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继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高校传统经典著作阅读现状令人堪忧,面临问题及其原因如:实用主义下的高校传统经典著作教育的缺失;功利性阅读下的高校学生疏离经典阅读;阅读"自流"下的高校学生阅读经典效果欠佳。为此,我们提出了从经典阅读模式的转变,经典阅读过程的优化,经典阅读效果的增强三个方面着手,旨在改进当代大学生传统经典阅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从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谈经典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实现快乐朗读经典;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带领学生实践体验经典。  相似文献   

14.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保证他们阅读写作的质量,我们基于学校的"蝴蝶园"进行了一系列的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与教学。通过分期开展关于蝴蝶的主题阅读,定期开展关于蝴蝶的经典阅读竞赛以及"走进蝶园"的各类实践活动和写作活动,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大增,读写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放眼当今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无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么坚持"深度阅读",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总是深了再深;要么打着"广度阅读"的旗号,旁征博引,甚至撇开文本,八面开花;要么振振有词要"文本细读",从头到尾、从文字到标点,乃至一切细枝末节……所有这些,都是超越了"度"的教学。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度",必然在另  相似文献   

16.
<正>多音字,顾名思义是一个汉字有多种读音,要么声母不同,要么韵母不同,要么声韵皆不同。本无什么"另类"之说,但是,进入高考语音专题复习时,笔者发现有的多音字的读音学生极难准确记忆,特别是在南方方言区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困难。为此,本人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专题——"正确识记普通话的字音"。研究发现,这些汉字读音有某些特点,我把它们归纳起来,给它们起了一个"另类"的名字,让学生强化记忆,收到  相似文献   

17.
邢翠东 《山东教育》2011,(26):35-36
从学生的阅读习惯来看,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普遍对文本存在"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不能抓住文本中的"有效语言"进行阅读,读不出或读不懂文章的精彩之处,找不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谈不出个性的深刻思考,或有思考却不能形成口头或书面顺畅的文字。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普遍欠缺"有效语言",要么"背"例文、"套"例文去应付考试;要么空话连篇,不能表达真情实感;要么语言平淡乏味,不能打动读者。语文教学大多是在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崧舟老师曾说:"我有一个担心,古诗成为课文,进入教材,可能是一种不幸。我们看到的古诗课堂,要么是背得口干舌燥,天昏地暗;要么是老师傻傻地讲,讲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看了以下两个案例,我才深深体会到王老师的担心不无道理。这么经典的诗句,在教师的讲解下,被学  相似文献   

19.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而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更是珍宝中的珍宝。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明媚的晨光中,让我们一起拿起"经典",阅读"经典",让"经典"涵养我们的心灵,让"经典"陪伴我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经典是我们精神上所自从来的根脉。阅读古代经典有两种基本方法:朗读成诵法与默读成诵法。它们分别适用于人生不同的阶段。两种阅读方法相异之处是:前者大声朗读,后者默声细读;相同之处是:反反复复或朗读,或细读,最终达至"烂熟于胸"的本能境地。只有达至本能境地,古代经典才能内化成我们的血液和生命,使我们充满文化自信,面向未来,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