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泽东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艰难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战略构想。其思想内容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理论预设、从武装斗争到和平改造的路径选择、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构想等等。毛泽东这一构想的巨大成功,及其为中国社会发展而孜孜以求的可贵探索精神,无疑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和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两种不同战略构想,其关系是既有相同之处,又有重大差别。笔者认为,探究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与过渡时期总路线关系的前提是确定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参照系。如果我们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有关这一问题的报告和讲话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参照系,那过渡时期总路线就背离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如果我们以七届二中全会的基本精神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参照系,那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可以概括为三步:第一步,经由新民主主义达到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权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把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保证。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乃是共产党赖以实现革命转变并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第二步,制定并实践“一化三改”总路线;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成功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新鲜经验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三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这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宏伟构想。  相似文献   

4.
该不该过早地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过早地放弃了这一理论,使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践昙花一现。为后来的革命和建设留下了诸多遗憾。笔者着重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角度就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毛泽东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回归”三方面。对该不该过早地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这一理论是近年来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而关于这一理论最终被放弃的原因更是其中分歧较大、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笔者以为,来自苏联的"压力"是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外部因素,建国后国内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促使毛泽东最终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6.
摘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是把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构想。建国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顺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坚持并发展了毛泽东的建设新中国的经济纲领。我们应当以此来统一思想和行动。  相似文献   

7.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并不标志着毛泽东放弃了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二者有内在的一致性。毛泽东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就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过渡时期,把应有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统一起来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强调以工业化为主体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以工业为基础思想的延伸和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坚持的社会主义目标与九月会议后毛泽东所认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即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结构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深入开展而不断发展的,历经了萌芽、发展、成熟和正式形成四个阶段.以恽代英、彭述之、张闻天、毛泽东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构想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于建国前夕确立了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构成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结构构想.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结构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深入开展而不断发展的,历经了萌芽、发展、成熟和正式形成四个阶段。以恽代英、彭述之、张闻天、毛泽东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构想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于建国前夕确立了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构成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结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结构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深入开展而不断发展的,历经了萌芽、发展、成熟和正式形成四个阶段。以恽代英、彭述之、张闻天、毛泽东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构想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于建国前夕确立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构成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结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意境是指客观的教育生活事件、场景、情境与主观的教育思想、信念、情感的和谐统一,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和谐社会在教育美学视野中的具体表现。要实现美妙的教育意境,有赖于作为教师向社会所展现的整体职业形象及其自身所具备的道德人格魅力。胡锦涛提出的“四点希望”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创设美好教育意境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深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和设置综合课意义的认识 ,初步了解、把握《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性质、理念及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构建思路、框架 ,本文拟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海疆  陈超凡 《高教论坛》2003,(3):57-58,66
教育模式是教育行为的载体,与教育质量息息相关,教育模式的设置与其本身特点及教育理念紧密相连,构建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教育模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背景、主题思想、意境营造等三个角度对美籍越裔导演包东尼的成名作《恋恋三季》进行解读。认为,影片在描绘西方思潮对越南社会的冲击的同时,也表现了越南下层人民的民族精神,和他们富有诗意和希望的人生,是一部意境优美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社会对高校素质教育的新需求,高校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海洋观.大学生的科学海洋观主要包括海洋资源观、海洋环境观、海洋产业观和海洋国土观等4个方面,其培养过程主要通过各专业在与海洋有关的学科基础课、选修课中讲授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来实现.一些沿海地区有海洋类专业、环境类专业的高等学校,尤其应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海洋观.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教育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境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成效也日渐凸现,而其最重要的价值目标则体现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自然观,追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弘扬人类利益的新公正观,重塑“真、善、美”相统一的新人格观几个方面,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推动环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发展观新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映生出的教育发展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核心内容是实现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即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该理念对于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正确确立适应新时代的人才观及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本现代社会中的共生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日本理论,后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潮。它提出了不同于日本传统道德的新观念,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共同关系,协调发展。这一思潮力较突破以“和”、“集团主义”等为特点的传统道德的局限,以适应新的国际化形势,并解决日本社会新出现的问题。共生伦理在医疗,环保,国民福利,女性解放,残疾人利益等多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层次正日益分化;人之活动的流动性和开放性日趋明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元化主体;社会活动因素及其文化观念相互碰撞与震荡;新的社会关系及其文化理念正不断衍生。这些新的社会特性归根到底是由我国当代社会转型中三维文化向度所引起。我国当代社会的主体文化及其现实力量,内在地规定着我国当代社会必然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社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义 《黄山学院学报》2004,6(5):119-1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课程的改革,“接受性学习“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也成了教育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