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匹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少有关于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利用我国2003-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宏观明瑟收入模型(Macro-Mincer wage equation)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整体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本研究还对东中西三个地区的研究生教育对于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实证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对于当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对于当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表明中部地区的研究生教育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够匹配,有必要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通过各类优惠政策吸引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入驻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高校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具有现实意义.以我国30个省份地区为样本,将时间趋势带入面板数据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研究生教育是否以及如何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研究发现,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既存在直接促进作用,也存在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在控制了劳动力、资本和城镇化等因素后,上述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此外,通过测算研究生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明显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3.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职业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能明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模型考察中国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发现: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当人均GDP较低时,研究生教育促进经济增长,当人均GDP跨越门槛值时,这种正向作用有所增强,与此同时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研究生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生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均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却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省域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空间相关系数大致为21.23%。在考虑空间相关性后,研究生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仍然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有所下降。建议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和增加创新投入的基础上,着重解决研究生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协调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我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学者更加侧重于笼统地分析人力资本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经济作用.为此,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职业教育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及职业院校毕业生人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能够明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996-2009年间,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年均拉动GDP增长0.46个百分点,对GDP年均增长的贡献率为4.11%;研究生教育或者说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物质资本的贡献率;忽略研究生教育的作用将会导致高估物质资本而低估人力资本的作用;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弱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199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面板分位回归方法为主要工具研究广义教育投入与狭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回报率。结果表明: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随着GDP的增加,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回报率在逐步降低,这反映了中国各地区教育实际需求与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按照各省(市、区)研究生教育发展程度,将我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划分为四个类别。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划分方法,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四类省(市、区)间的"高等学校R&D经费支出"、"从事R&D活动的人员数及投入时间"、"高等院校在校研究生数(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差异。国家应继续适当扩大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建立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对第二、第三地区的高等学校政府应加大R&D投入;第三、第四类省份,除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和增加高等学校的R&D投入外,还要调动从事R&D活动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分析远程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相关实证研究较少,且多是案例研究。本研究基于1997—2016年的全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远程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地区差异,弥补了相关研究的缺乏。实证结果显示:①整体而言,远程本专科教育对中国各省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②远程本专科教育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在中部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最大,而在西部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最小。基于上述结果,本研究认为我国需要加大远程高等教育投入,尤其需要继续加大对中部远程教育的投入,并且注重提高西部地区远程高等教育区域的分布均衡。  相似文献   

11.
运用2003-2016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我国高校研究生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所呈现的空间特征。发现:第一,我国高校研究生规模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说明整体而言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研究生数量上的需求并未饱和;第二,硕博研究生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都远小于物质资本存量的弹性系数,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仍然是资本驱动型;第三,博士研究生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带动相邻省域的经济发展,硕士研究生对相邻省域的经济发展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了反映西安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分析方法进一步检验了两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分析发现:西安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引起西安研发投入的原因,而西安研发投入构成经济增长的原因并不显著。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安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系数在0.802-0.849之间。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9~2018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得出如下结论:以全国样本来看,科技金融显著地提高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但这种关系是非线性的,即在经济水平越高的省份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分地域来看,东部地区科技金融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金融能够显著推动经济发展,但在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低下的中、西部则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依据内生增长理论,运用极值边界模型(EBA模型),采用中国30个省2000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稳健性”的显著关系。研究表明教育支出、每百人大学生人数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人数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抗干扰的“稳健性”显著影响;而特殊教育毕业生、普通小学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与经济增长没有“稳健性”的显著关系,依据实证结论提出加大教育投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按照各省(市、区)研究生教育发展程度,将我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划分为四个类别。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划分方法,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四类省(市、区)间的“高等学校R&D经费支出”、“从事R&D活动的人员数及投入时间”、“高等院校在校研究生数(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差异。国家应继续适当扩大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建立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对第二、第三地区的高等学校政府应加大R&D投入;第三、第四类省份,除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和增加高等学校的R&D投入外,还要调动从事R&D活动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2—2016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工业企业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中具体衡量指标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专利申请和研发投入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 490、0. 510;专利申请和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十分显著,但相对于专利申请而言,研发投入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更大;研发经费支出的影响程度为0. 361,研发人员数的影响程度为0. 353,研发机构数的影响程度为0. 286。最后,根据实证综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1年到2016年中国31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人力资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实证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股票市场的正向效应相对于前者有待提高;人力资本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资源诅咒"学说,利用1995-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一个以能源资源为代表的资源丰裕度指标,对资源充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层面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资源诅咒"成为解释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的一个重要角度。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缩小地区差异角度出发,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对策主要有:第一,延缓资源衰退期。第二,大力发展接续产业。第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第四,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第五,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投资机制。第六,依靠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建立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笔者分析了国内外学者有关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从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采用1995--2008年浙江省11个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FDI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正向作用,但各市的差异较为显著。笔者在研究了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之后指出,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提高对FDI的消化吸收能力上:对利用FDI能力较强的地区,要充分挖掘潜力,提供优惠政策;对利用FDI能力相对较弱的地区,要加大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OLS方法,对2008年全国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与生产总值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且教育投入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本文认为国家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实现社会经济和教育快速、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