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2.
李珊 《东南传播》2022,(2):26-29
青年群体异质性的媒介实践受到现代社会时间感知的影响,“现时化”的时间感知外化为消极的媒介依赖,“当代性”的时间感知外化为积极的媒介创作。不同的时间感知则受到媒介技术的影响,叙事建构是中介或者连接两者的方式,但是周围世界经过二进制媒介的储存和传输却造成了记忆的“不遗忘”和经验的“不持续”,使得叙事不能得以建构,继而影响了青年群体对时间的不同感知,产生了不同的媒介实践。海德格尔认为,存在通过存在者显现,存在者则通过时间性存在。对于时间的感知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存在问题。因此,我们要以“凝思生命”的姿态去保存时间,通过“时机的复活”与未来对话,这也是本文从物质性视角观照媒介实践的意图,揭示人与媒介、非物质与物质的共存和对话。  相似文献   

3.
阴立影 《新闻世界》2011,(7):217-218
在当代媒介社会,大众传播媒介颠覆了现实和形象的关系。因为媒介的存在,真实(日常生活)与非真实的区别已经模糊不清了,在媒介叙事中,非真实甚至可能超过了真实。新媒体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发展,共同影响着媒介叙事,虽然使叙事的主体更加平民化、个性化,但是一些消极现象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22,(4)
当前的媒介事件研究大多聚焦于事件边界概念和社会功能属性的考察,忽视了戴杨、卡茨的理论创建是立足于大众传媒以讲述故事的独特叙事方式对事件的探索。本文以媒介事件研究的“叙事”为核心,围绕这一概念的应有之意、价值意涵等方面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叙事作为一种符号资源的结构系统,既是媒介事件的建构语境,也是实现社会中心神话权力的关键来源,系统内的诸要素在数字技术驱动下被再度分配,导致事件语义功能的割裂与语用关系的转型。将叙事的概念与媒介事件理论相勾连,不同于当下学者们对事件研究的细分领域,而是基于戴杨、卡茨“媒介事件”研究衍生而来的,重新考察媒介事件这一经典理论的分析视角,在方法论和理论创新层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瑞芳 《报刊之友》2014,(4):120-121
媒介叙事是叙事学研究在传媒领域的一个分支,叙事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媒介。随着媒介的不断演进,新媒体与新技术催生了叙事模式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超文本叙事、超媒体叙事和开放式叙事。实践证明,新媒体叙述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发挥其最大功效离不开编辑媒介素养的提高,本文以“讹人大妈”与“辱华洋人”事件为例,进而探讨新媒体编辑提升媒介素养的意义以及途径,旨在为新媒体传播的健康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智妍  郭枫 《东南传播》2021,(1):100-102
新媒体在非遗文化保护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若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性保护,必须重视非遗在新媒体上的叙事表现。新媒介叙事系统相较传统叙事有所变化,非遗文化在新媒体中的叙事表现也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在三个方面分析在新媒介环境下非遗叙事的"年轻化"策略:传承人媒介形象的年轻化;叙事话语的年轻化;媒介叙事载体的年轻化。为此,搜集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上的相关叙事案例,从媒介叙事的角度来阐释非遗年轻化形象的建构,并针对现有的媒介叙事情况提出问题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豪 《今传媒》2020,(4):127-131
在信息爆炸、新闻“速朽”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件回访报道的缺乏越来越普遍。在新的传播形态中,回访报道的叙事建构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本文结合了数篇优秀的回访报道,以新闻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新媒体时代回访报道在叙述者、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三个方面的叙事特点。当下,回访报道已成为一种全面的、整体的重新反观,关注回访报道怎样被讲述,对重拾“记录”的力量,完善我国新闻报道体系与增强传媒公信力有着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资料库的数字化过程牵涉到一个知识典范,一个以各种新方法来中介真实以及人类经验的新典范。每一次知识典范的转移都伴随着对本体、关系和方法的重新认识,对本体的认识又是基于对本体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而媒介、语义和叙事的数字表征和多模态属性正是突破这层关系的切入口。品牌资料库美学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已经变成一种重要的文化叙事。每一次范式的转移是一次文化叙事的转移,同时也是一次理性重建的过程。本文以媒介、语义和叙事的数字化流变作为起点,从巴贝塔的知识社会说起,考察品牌资料库文化叙事谱系,思考品牌资料库作为一种实践理论,为数字时代提供了哪些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新技术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当下,传统媒体的地位岌岌可危.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内容为王"的报道方式,也是在当今传统媒体和电子媒体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叙事内容、叙事模式和叙事角度这三个方面来探析深度报道产品的创作技巧,以期为新媒体时代下深度报道与媒介融合产物的结合提供一定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叙事理论着重探究的是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等因素是如何影响叙事结构的,媒介产品作为一种叙事,其原则与技巧自然对社会现实产生作用力,尤其是冲突性新闻中,镜头选择和呈现的叙事策略产生了不同的受阅体验,长此而形成的某种刻板印象对社会秩序的良性循环构成了一种潜在的威胁。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冲突性新闻传播中镜头不同时序性呈现带来的不同收视体验及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更需要拓展理论空间与学术想象力,找到契合媒介变革趋势、能解释不同时代信息传递与社会结构互动关系的研究径路。知识社会学作为一种探寻人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与传播学有着极深的渊源。近年来已有学者对此进行关注,但多是在传播研究与古典知识社会学的哲学基础上探究结合点,而对以伯格和卢克曼为代表的知识社会学“现实建构”范式及其内在逻辑机制关注不多。传播知识社会学探讨的是作为知识的传播,如何由社会建构成为一种现实,以及主观意义是如何转变为客观事实性的互构性机制问题。从欧洲传播学的最新讨论亦可看到,在深度媒介化的当下,现实建构范式为传播研究提供了更切实的学术想象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各类智能化电子产品的层出不穷,融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这使得当下新媒体新闻叙述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以及当下受众和用户的需要,新闻叙述工作者就需要对新闻的内容和传播新闻的媒介平台与叙事策略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与完善。本文将针对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新闻叙事策略的创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深度媒介化进程中,数字媒介已然下沉为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并浸透在社会的结构之中,将一系列断裂的、分割的要素按照传播的逻辑和法则整合成新的组织体系和聚合性承载空间。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互联网发展、微粒化社会的涌现,从横向裂变到纵向聚变的价值新方式以及Web3.0的“确权”,都成为深度媒介化进程中涌现出的新现象。与此同时,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与现代社会的风险互嵌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一系列难题。本文认为,在深度媒介化的今天,我们可以基于“以人为本”的底层逻辑,以“复杂性范式”“、去中心化自治”(DAO)和“游戏化范式”的治理机制进行社会治理,这既是当下以及未来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传统社会解构后通往未来“自组织”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给新闻媒体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赋予了新闻媒体巨大的发展市场、发展前景以及助推力。在这一背景下,媒介融合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是指多种媒介呈现出互相融合的一体化趋势。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媒体融合已然成为新闻业发展的风向标,新媒体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在这一背景下,新闻叙事的策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媒介的融合改变了传统新闻的格局,观众对媒体内容的关注点也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也日益密切,而全媒体在内容、生产力上,都还存在一定不足。当前,新媒体新闻在诸如表现形式、叙事方式、素材挖掘等多种方面都进行了重大变革,传统媒体在新闻叙事方面,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创新、叙事框架创新等进行革新。  相似文献   

15.
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发展的媒介叙事兼具纪实性与时代性。其中,纸质媒介叙事是数字经济发展语境下媒介叙事的一种重要方式、载体,它讲述的“数字经济发展”故事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引导社会认可和普遍接受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政府建设的新理念、新形态,全过程呈现数字经济建设和发展成果,昭示成功经验,形塑国家形象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文章从纸质媒介讲述了怎样的“数字经济发展”故事、如何讲述“数字经济发展”故事、这种创新实践的社会文化意义等三个层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兴媒介叙事往往会吸纳、挪用、整合传统媒介的表征形式、叙事语言、技术逻辑、文化意涵等,这一过程本质上意味着一种"再媒介化"实践.融合新闻作为媒体融合时代的代表性新闻形态,其"再媒介化"叙事主要体现在媒介形态、媒介语法、媒介意象三个维度.媒介形态代表一种要素整合结构,创新了融合新闻叙事的信息呈现形式;媒介语法意为一种信息...  相似文献   

17.
互动性是数字媒介有别于传统媒介的典型特征。互动技术在叙事中的嵌入,从根本上改写了经典叙事赖以存在的结构问题,由此引发了叙事学的数字转向。互动性,沿着叙事语义和叙事规则两个维度,深刻地影响着叙事性的内涵。数字媒介的互动叙事之所以成为可能,离不开交互界面这一特殊的程序装置。界面既是信息存在的居所,亦是互动发生的条件,其在叙事可供性维度上拓展了一种全新的叙事关系。融合新闻的互动叙事,主要沿着路径互动、情节互动和环境互动三个维度展开,相应地便形成了三种基本的互动形式及实践。在路径互动维度,互动叙事基于“遍历”这一技术方案,打开了被折叠的可能世界,并以此为认识方法,抵达未知的现实世界;在情节互动维度,互动叙事通过对时间的自主“操控”以及对空间的自由“转换”,使得基于互动的故事建构成为可能;在环境互动维度,互动叙事基于普适计算的理念与实践,将叙事搬到了现实环境之中,使得环境本身成为一种界面,从而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文化研究从大众文化转向媒介文化与大量的新媒体现象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从大众文化转向媒介文化的过程中思维范式的转变就成为其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文化研究思维范式的转变,主要从理论生成语境的变迁、媒介融合影响下的文化融合、从生产批判到消费至上的转移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媒介文化由二元到中立的思维范式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彭柳 《编辑之友》2017,(11):57-60
文章将新闻这一文体视为社会结构和媒介力量博弈的结果,探析新的媒介环境及新闻叙事理念影响下,新闻叙事文本层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在去中心化、大众文化崛起、用户观养成、快速型的新媒体时代,在互文叙事、或然结构理念、多元叙事视角、节约叙事策略影响下,新闻文本呈现出互动交融、板块组合化、信息易接受化诠释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等势力的抬头,深刻影响了当下国际秩序的新构建和国际话语权力的新定位。在此严峻的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我国重要的时代命题。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互动影视因其赛博文本属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回溯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互动影视与讲好中国故事命题相互融合,阐述了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基于此,二者的融合将会突破过去中国故事讲述的陈旧规制,以跨媒介叙事、多元化叙事、强交互叙事和仪式化叙事策略,树立中国叙事的新兴范式,为助力“文化出海”、展现“大国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等时代任务赋能,促进共商共建共享国际合作新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