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融合: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学术性和职业性两种基本属性,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两种质量观,并以历时性和文化性相互纠结共同构成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当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居于主导地位的学术性高等教育质量观亟待进行变革。本文提出,以博耶的大学术观作为理论依据,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融合将是我国未来高等教育质量观的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构成了两种相应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主要受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需求、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学术性与职业性取向的关系演变为分析维度,西方高等教育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大致经历了学术性与职业性并存、分化、冲突与协同、分化与融合的关系演变,总体上是学术性与职业性取向的交替演变,试图在二者的张力中寻求平衡。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取向并存于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大学,但侧重点不同,没有绝对的学术性或职业性,它们既满足了各自时代的需求,也推动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冯典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撰文指出,在我国,当前涌现出来的高校定位问题、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问题、一流大学的建设问题和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等许多问题,其实都涉及到高等教育学术性和职业性这一基本命题,价值现则在背后起深层的制约作用。可以预言,未来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关系和面貌将会发生重构:一方面,高  相似文献   

4.
一、应用型本科的教育质量价值取向:学术性与职业性并重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是指作为客体的高等教育满足主体(包括人本身和社会)需要的性质与程度,体现了高等教育属性与主体需要的关系。高等教育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认为:在20世纪,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存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融合的理念和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术性和职业性是高等教育的两种价值取向,二者的融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追求。教师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论争历史与融合现实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师教育改革进程中,教育体制的开放性与层次结构的多样化,专业目标的全面性与培养模式的多元化,职前规格的超前性与培育体系的一体化,以及教学科研的互动性与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等理念与策略,为教师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融合和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向春 《江苏高教》2008,(2):13-15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高等教育质量观以及高等教育性质的变化,其变化过程贯穿着学术性与职业性力量的变化。正确处理学术性与职业性之争,有助于树立多元化的质量观,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优化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融合--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质量观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出发,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质量观。并分析学术性和职业性的形成和演化,强调我国多样化质量观应从过分偏向学术性到注重职业性,并努力协调学术性和职业性,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众化阶段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分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并趋向普及化。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满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新要求,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必须摈弃原有的旧质量观和统一标准,采纳新质量观和多元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并趋向普及化。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满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新要求,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必须摈弃原有的旧质量观和统一标准,采纳新质量观和多元标准。  相似文献   

10.
站在新时代的关键节点,成人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办人民满意的成人高等教育,回顾、审视和研究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历史观、多元观、发展观和系统观四个维度梳理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过程并展现其丰富内涵:历史观代表质量观发展的过程和轨迹,多元观代表质量观呈现的状态,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发展观是驱动质量观转变的根本动力,系统观则反映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运行状况,其主体、过程和结果随着其他维度质量观的发展而发展;从尊重客观规律、立足自身条件、满足现实需求、面向未来发展四方面提出新时代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定位基本原则;以主体、过程和结果作为着力点,从指标体系和体制机制两个方面构建了质量评价体系,以期为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带来思考.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学术轻技术"的价值取向,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探讨高等教育职业性,旨在引导全社会加深认识,促进其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协调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性,要求传统高等教育在促进学术性发展的同时,兼顾职业性的基本诉求;同时,高职教育要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等方面强化职业性,在人才培养方面突出应用性与技能性,适当兼顾理论基础与拓展知识。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学术性和职业性两种价值取向对于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电大教育在强调社会功能实现的同时,不能忽视自身发展的学术性,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有效推动电大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以及教育的目的已逐渐从过去单一的社会本位向兼顾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方向转变,当前高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型已显得十分急迫。基于“经济人”人性假设的以科学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教学管理与基于“社会人”人性假设的以人文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教学管理是两种主要的教学管理模式,这两种价值取向的教学管理模式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鉴于高校教学管理主体的两重性、对象的主客观性、内容的复杂性、流程的规范性,基于“复杂人”人性假设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融合的科学人文主义应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转型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应坚持立德树人、博雅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并围绕“德”“才”“创”进行人才培养,以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认识论与政治论的分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博弈、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并存三个维度对高等教育质量观进行哲学审视。高等教育质量观演变过程中的这些哲学思想基础并不仅仅是依次发展的单向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存在发展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因此,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也必然呈现多元格局。  相似文献   

16.
学术性与职业性不仅是高等教育中有关价值观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性问题。学术性与职业性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经历了互动消长的变化过程,两者的关系具有矛盾相对性、动态发展性、地位平等性、分工合作性等特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要充分认识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关系、准确把握学校定位、坚持多样化质量标准、改革高考制度,以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术性与职业性不仅是高等教育中有关价值观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性问题。学术性与职业性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经历了互动消长的变化过程,两者的关系具有矛盾相对性、动态发展性、地位平等性、分工合作性等特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要充分认识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关系、准确把握学校定位、坚持多样化质量标准、改革高考制度,以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众化与高等教育的质量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发生了量和质的变化,不能以精英教育的标准来评价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大众化高等教育具有学术性和职业性并存以及多层次多规格的特点。相应地,评价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具体质量标准应是多层次、多维度的。然而从高等教育的一般质量要求来看,注重素质教育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念,素质质量观必然要取代知识、能力质量观。建立在各种评价标准基础上的全面素质质量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质量观。  相似文献   

19.
普及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进程既引发自身教育对象由单一来源向多元结构过渡、培养目标由精英教育向优势教育转型、办学模式由相对封闭向逐步开放递进等系列教育质变,也将给职业教育带来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培训需求日渐多元和体系完善日益迫切的现实挑战。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分析,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于提升社会吸引力,核心内容在于拓展培训功能,特色选择在于推进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研究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提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具有教育性、学术性、社会性和人文性四种价值取向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讨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价值取向及存在的偏差的同时,提出四种价值取向之间既要保持张力,又要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