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膜是细胞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成。其中,质膜构成了细胞与环境的屏障,而细胞质中的各种生物膜,如线粒体膜、高尔基体膜、液泡膜,使细胞内构成许多区域化的结构,从而使细胞能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而又相互不干扰。但这些结构的形成,又使细胞与环境,细胞器与细胞质之间必须进行各种物质交换。物质通过膜的运输(称跨膜运输)通常都要由膜上的载体来完成。载体现称运输蛋白。运输蛋白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每种运输蛋白只能运输特定的物质,故称为钙离子运输蛋白、氯离子运输蛋白、ATP运输蛋白等。但这些运输蛋白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物(必修)中《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部分主要讲述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两方面的内容。关于细胞质基质的内容有: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多种无机的和有机的化合物;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存在着多种细胞器。关于细胞器的内容,重点讲了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主要说明这两种细胞器在动植物体中存在的部位、在细胞内的分布、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此外,还简要讲述了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液泡这5种细胞器。最后强调指出,在活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过程中,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是相互协调的,各种细胞器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的。紧接着就安排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以便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液泡漫谈     
胡会章 《生物学教学》2003,28(12):47-47
液泡并非植物细胞所特有。研究发现 ,在某些低等动物的细胞中也有较小的液泡存在。1 液泡的起源有人认为液泡可能起源于高尔基体或质膜 ,但多数学者倾向于液泡起源于内质网。这基于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 :光滑内质网局部膨大形成前液泡 ,前液泡脱离内质网即为形态意义上的液泡。对液泡膜生化性质的研究也支持后一种认识。液泡膜上具有多种酶 ,其中有一些氧化还原酶 (如过氧化物酶和NADH -细胞色素c还原酶等 ) ,这些酶正是内质网上的典型性酶 ,可见液泡与内质网有联系。2 液泡的形态液泡是由液泡膜及其内含物所构成。液泡膜为一单位膜。已…  相似文献   

4.
细胞膜结构     
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所有生物细胞的外表面都包有一层薄膜(植物细胞还有一层厚的胞壁),这层薄膜以内的细胞质中的各种细胞器,大多数也都有膜包围或由膜组成。其中有的细胞器如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等都具有双层膜,有的细胞器如乙醛酸体、过氧化物体、液泡等则具有单层膜,还有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是由膜组成的。这些膜性细胞器,密切地联系成为一个内膜体系。一般而言,细胞膜即是指细胞外表面包的那层薄膜,又叫做质膜,这是细胞膜的狭义概念。细胞膜的广义概念则除质膜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新教材在讲述细胞质中的细胞器液泡时简要阐明了液泡的作用是调节细胞的内环境,保持细胞一定的渗透压。由于陈述过于简单,造成教与学者都甚为困惑。为此,笔者想以墨释之,以飨读者。1 液泡的结构及形成液泡(vacuole)是在细胞质中由单层膜包围的充满水液的泡,是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  相似文献   

6.
<正>《中学生物教学》2011年第9期和《中学生物教学》2012年第6期分别刊登了谷辉老师撰写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之疑点解惑"和刘雪廷老师撰写的"关于细胞物质运输的几个认识误区"。笔者认真研读后,认为文中将水分子进出水蛋白通道、离子进出离子蛋白通道界定为协助扩散以及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判断,都有不妥之处,现将该问题与两位老师及广大同仁进行商榷。1膜转运蛋白的分类细胞膜中有的蛋白质与物质运输有关,被称为膜  相似文献   

7.
武延生 《邢台学院学报》2012,(4):182-184,187
植物生长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环境因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后,经过信号转导,引起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或基因的启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和动物细胞一样,异三聚体G蛋白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它作为一种信号转导组分,将细胞表面的受体与下游的效应器耦联起来,实现外界信号的跨膜转换,继而调控多种细胞反应。笔者主要就异三聚体G蛋白在植物细胞中的存在、结构及其所介导的胞外信号转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Na~ /H~ 逆向转运蛋白对植物耐盐起着重要作用,它利用质膜H~ -ATPase或液泡膜H~ -ATPase及PPiase泵H~ -ATPase产生的驱动力把Na~ 排出细胞或在液泡中区隔化以消除Na~ 的毒害。本文主要综述植物中Na~ /H~ 逆向转运蛋白研究在分子水平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细胞壁蛋白,扩展蛋白调节细胞的伸展性.许多研究表明,扩展蛋白基因表达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还与多种抗性反应有关.本文就扩展蛋白的基因家族、蛋白结构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概述了细胞跨膜物质转运的类型和基本原理,比较分析了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等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并对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调节水通透性的机制作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介绍了“六体一网一泡”八种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中心体、内质网、液泡),知识点多而且零散,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笔者在此对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进行归纳,以利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相似文献   

12.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包括“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理解层次的考点及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渗透作用的原理、实验现象的预测与分析、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及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本文从模型人手,促进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邢勇 《生物学教学》2003,28(10):49-49
20 0 2年第 11期《生物学教学》刊登读者关于“水通道”的问题征答 ,并希望介绍一下此问题的最新进展。本文就是对该问题的综述。1 水分的跨膜运动成熟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不止表现在液泡的吸水与失水 ,也涉及到原生质体中的细胞核、细胞器等部分的水分多少的变化 ,即不论是细胞与细胞之间 ,还是细胞内区域与区域之间 ,只要水势存在梯度 ,就会发生水分的移动。那么在细胞间或细胞内不同区域间移动时 ,水分是怎样穿越膜系统的呢 ?对这一问题的机理长期处于模糊状态。根据“相似溶于相似”的原理 ,极性的水分子在非极性的膜系统上“进出自如”…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74):161-162
膜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是与跨膜运输有关的三个概念。概念辨析: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这两种蛋白以不同方式识别和运输物质;载体蛋白既可介导主动运输,又可介导协助扩散,而通道运输只介导协助扩散。相关问题:通道运输应归入协助扩散;水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进出细胞。  相似文献   

15.
陆俊 《中学生物学》2010,26(6):39-40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是通过水和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实例,使学生建立物质跨膜运输的感性认识,从而理性地认识到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第4章第2节"膜结构"、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奠定基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为学习后面的探究性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 实验目的: (1)观察生物膜对物质的透过具有选择性; (2)观察花青素变色反应实验前思考:洋葱鳞茎紫色表皮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是选择透过性生物膜;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多种色素、其中花青素是液泡色素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一、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例如:玻璃纸(又称赛璐玢)、花生种皮、猪肠衣(浆膜层)、离体的膀胱膜、蚕豆种皮、青蛙皮等。根据半透膜是否具有生命现象可分为生物膜和非生物膜(无机膜)。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也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二、细胞液和细胞内液细胞液是指植物细胞中液泡内的液体,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对细胞…  相似文献   

18.
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并分门别类地运送到细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内质网上合成的脂类一部分也要通过高尔基体向细胞质膜等部位运输.因此,高尔基体还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9.
1 水的通道运输水分进入细胞的途径有 2种 :①自由扩散 ,即单个水分子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②通道运输 ,即水集流通过质膜上水孔蛋白中的水通道进入细胞。如图 1所示 :水集流是指成群水分子通过质膜上水孔蛋白的水通道 ,水孔蛋白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性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 ,目前已报道有 6种水孔蛋白。水孔蛋白的亚体是中间狭窄的四聚体 ,呈“滴漏”模型。每个亚单位的内部形成狭窄的水通道。水孔蛋白的活性受磷酸化调节 ,使水孔蛋白的水通道加宽与变窄 ,从而使水集流通过量增加与减少。2 离子通道运输细胞质膜上有的内在…  相似文献   

20.
1如何理解水通过渗透作用跨生物膜渗透作用是指液态小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方式。半透膜是通过孔道大小和膜两侧同类分子自由能(分子势)差来决定其过膜情况,无生物膜活性。虽然水分子跨生物膜与半透膜发生的渗透作用结果一致,但在发生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能将细胞吸水与失水简单地等同于渗透作用。综合生物膜的成分、物质相互亲合原理、水通道蛋白的发现三方面来分析,水通过生物膜,一方面是由生物膜上的水亲合物决定的,所有膜蛋白都能承担水分子的过膜,主要是贯穿蛋白,因为它能形成水通道,为水分子过膜创造便利的条件;其次,非贯穿蛋白的自发运动,也能使水分子过膜,因为所有蛋白分子都有水亲合性,膜蛋白对水的亲合量与水势成正比,从生物膜内外两侧分析,水势大则亲合亦大,自发转运到另一侧的能力亦强,从而体现与渗透作用一致的现象;另一方面,生物膜内外两侧的水势产生的动力可使水分子克服阻力穿过生物膜的磷脂分子,由生物膜内外两侧的水势差决定过膜情况,当外侧水势大于内侧水势,细胞吸水;当外侧水势小于内侧水势,细胞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