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俄苏“红色经典”是俄罗斯苏联文学史上一批在特定时代出现的,具有革命色彩的俄苏文学名著。这些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被译介到中国,对左翼文化和文学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50、60年代“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背景中被经典化。在这个过程中,非文学的人为因素占据主导作用。本文旨在探究俄苏“红色经典”是如何在中国这个接受视域中成为经典的。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代以来,一股红色经典改编的热潮在当代中国涌起。红色经典回归潮流的涌动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美学等多种因素。《红灯记》电视剧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改编的。与其他红色经典改编失败遭遇不同的是,《红灯记》的改编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好评。因此,我们在探析红色经典改编热潮的文化心理的同时,重点讨论分析了《红灯记》改编剧的美学理念、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揭示出《红灯记》等红色经典改编所具有的赓续、传承与重构新世纪“红色文化”的多元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3.
陈钢的“红色经典”中国小提琴独奏曲产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作品根据革命歌曲、少数民族音乐、地方民歌以及“样板戏”音乐主题改编,不仅具有特定的年代的特定内容,而且是现今国内音乐院校的小提琴教育中的重要教材,为中国小提琴音乐宝库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4.
传承红色经典,担当育人使命,红色文化是我国民族复兴与革命的重要精神象征,是在中共党人带领下,在革命红色年代所形成、沉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蕴含着重要的革命精神内涵。传承红色经典,让红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中是我国在重视核心素养的当下,在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当前所应重视和践行的,在语文教育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红色教育,在传统文化中增添红色文化,以文化育文化,以红色育德育,对传承红色文化,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热情,民族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红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红色经典在语文传统文化中的融合,本文结合教育实际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文中明确指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中的红色经典 所谓红色经典,这里是指反映革命历史题材及描写伟人高贵品德,讴歌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的经典作品。顾名思义,红色经典具有“红色”和“经典”的双重属性,既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具有超越时代、内涵普适、植根民族文化等特质。  相似文献   

7.
"红色经典"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以革命为主题的文化生产。"红色经典"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几乎运用了所有的媒介手段和艺术样式,包括小说、广播、戏剧、影视、绘画、音乐等等。其中洋溢着浓厚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的"红色经典"电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成为新中国50到70年代最主要的精神消费品,"红色经典"影视再流行是世纪之交最引人注目的中国文化现象之一。文章力求从艺术学与社会学角度,通过考察"红色经典"电影的生成语境、价值评判和历史发展,探求其再流行现象的内外动因,并从中反思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950、1960年代“红色经典”中积极分子文化具有如下特征:积极分子首先是在监控“敌人”的活动中不断获得节日庆典般的革命快感,并塑造着自我的革命主体感;其次,积极分子在其独特的爱情活动中,往往借用政治语言表达情爱.积极分子与英雄的爱情活动,一方面表现出极端的克制,另一方面革命意识形态同样会将浪漫的爱情“分配”予积极分子和英雄人物。有关积极分子的叙事,在“红色经典”中,无不传达着当时的意识形态规划、建构人民文化生活兴奋区域和禁忌区域的明显痕迹。  相似文献   

9.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加大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比例,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育人因子,对弘扬革命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打好精神底子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深入阅读革命经典,打通理解“梗阻”,凸显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认同文化价值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完成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经典红色歌曲作为中国音乐艺术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并走向胜利的历史回响,具有深刻的革命精神内涵。将经典红色歌曲融入高职“声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引领人生方向、构建人生价值、培养人生动力。高职“声乐”课程从优化经典红色歌曲融入教学的衔接、经典红色歌曲教学改革、课内外双重育人模式和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提升经典红色歌曲在“声乐”课中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对经典红色歌曲演唱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1.
钟武伟 《湖南教育》2009,(10):45-45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初中教材中原有的“红色经典”课文如《纪念白求恩》《白杨礼赞》《七根火柴》《分马》《老山界》《菜园小记》《挺进报》《生命的意义》等都已被删去。高中必修教材中居然没有一篇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原有的“红色经典”课文如《风景谈》《荷花淀》《改造我们的学习》《挥手之间》《小二黑结婚》《与妻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等也都被删去。在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的书目中仅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外国的“红色经典”,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的书目中居然没有一部“红色经典”。  相似文献   

12.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包含着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重视并教好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白洋淀纪事》为例,立足整本书阅读,以学生的素养提升为导向,设计“初读、再读、外化输出”三个环节,从情节、人物、语言入手,探讨红色经典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是指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系列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文艺作品、革命歌曲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革命根据地、革命领袖人物故居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文化氛围等。红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类型,根据其丰富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红色文化及非物质红色文化。前者是有形的,后者是无形的。物质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过程中所创造出来或所使用的器物,如遵义会议旧址等。非物质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过程中指导人们互…  相似文献   

14.
“红色经典“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经典”又称“革命历史小说”。“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等“红色经典”作品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对国人起到的精神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自1988年“重写文学史”讨论开始,对“红色经典”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占据了学术研究的一席重地。论文对“重写文学史”讨论之后的“红色经典”小说文本的研究从角度的变化和方法的多元化做一总体概述(对文革“样板戏”的研究将另文概述),以期对今后“红色经典”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经典革命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江姐》等再现了中国革命实践,弘扬了革命精神,具有深厚的革命文化内涵。经典革命音乐作品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革命文化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石,欣赏经典革命音乐作品对广大高校学生来说,具有构建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经典革命音乐作品欣赏有助于加深高校学生对中国革命实践的认识,有助于引领高校学生感受中国革命精神。因此,我们应当看到,经典革命音乐作品在当今仍然具有弘扬革命文化、构建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色经典”是特定时代的精神产物,又被称为是“革命历史小说”,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但在1988年王晓明、陈思和发起的“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之后,“红色经典”重新踏上历史舞台,并掀起重拍、改编的热潮。为了更好地理解“红色经典”,有必要对当下改编热潮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影响学、传播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及其在当代中国广受欢迎的革命成长小说《牛虻》。先后论及《牛虻》中文本的翻译与传播,作者与中国的因缘与交往,以及对小说人物和核心意象,即“牛虻”的原型解构。这无疑为红色经典的重新解读提供了一种合乎时代精神的途径与视角。  相似文献   

18.
许涛 《山东教育》2021,(3):74-75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实施红色教育对新时代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处的学校地处莱芜的英雄路上,一头连着莱芜战役主战场小洼战斗遗址,一头连着莱芜革命纪念馆,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几年的红色教育实践,使学校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红色教育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红色经典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构成了中国1950年代文学的主体,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沿革。红色经典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时期,1950年代获得发达形态,它的影响至今犹存,特别是随着“重写文学史”与“重读经典”口号的提出及“重读”、“重写”工作的具体展开,对“红色经典”的重新审视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在强调其艺术性的同时,对其政治性维度的研究也发生了重心转移,即将红色经典与政治美学联系起来考察,厘清其生成的内在理路与外在机缘,以求对红色经典进行全面而客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作为红色经典之一的《红旗谱》,历来被看作是一部农民革命运动史诗式的巨著,被誉为革命现实主义创作的典范。本文主要从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加恋爱”三个方面分析《红旗谱》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进而挖掘《红旗谱》中被遮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