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旭  秦耀辰  宁晓菊  张丽君 《资源科学》2014,36(8):1635-1644
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变化对我国各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及政策制定有重要影响。利用游客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等方法分析了1996-2010年我国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及变动,采用亲景度理论分析了入境游客对各类城市和区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并阐明了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对各市场竞争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主要入境游客类型对各类城市和区域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及变化差异较大,近程客源市场游客的目的地选择偏好程度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远程客源市场则不明显;日韩为代表等传统客源市场与东南亚、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客源市场游客对城市类型的选择性及变动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主要入境客源市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呈现高度的地理和市场集中性,但集中程度逐步下降;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与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竞争态状况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入境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偏好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变化及所引发的竞争态势变动提出相应的入境旅游市场开拓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口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马丽君  孙根年  李玲芬  王敏 《资源科学》2008,30(11):1754-1759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因素,旅游气候的舒适性及持续时间,直接影响到旅游季节的长短及客流量的年内变化。本文利用近30年气候资料,对海口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结合近3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客流量的年内变化,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并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在对气候舒适度与若干虚拟因子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① 入境游客年内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入境旅游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1.3253%;②国内旅游不仅受气候舒适性影响,还受7月~8月暑假以及2月春节的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0200%。本项研究为海口市客流量年内变化预测、旅游地开发、景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宁志中  杨蕾蕾  钟林生 《资源科学》2014,36(6):1125-1132
本文通过对全国三大陆地边境旅游片区(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特征的分析,为我国陆地边境旅游发展战略、产品战略与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撑。依据中国边境三大片区(东北、西北、西南)2003-2012年间客源市场的有关数据,尝试采用旅游地理、旅游市场分析原理及数理统计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三大片区入境客源市场的年际变化、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三大片区的入境旅游在2003-2012年总体上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入境客源量均呈现出一种拉伸型的"N"形曲线,且入境游客普遍停留时间较短;②入境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且呈现地域近邻性特征:东北片区入境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北亚国家;西北片区主要集中在以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国家;西南片区则主要集中在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国家。3个片区的国际旅游市场均有待开拓。  相似文献   

4.
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 ,必须以准确的市场分析与把握为前提。以入境旅游业业绩为基础 ,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的双指标组合 ,构建出一个综合反应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的模型 ,据此将区域旅游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 4种类型 ,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市场分析方法。作为实际应用 ,依据该模型对 2 0世纪末中国入境旅游境外客源市场和内部目的地市场进行了定量划分与分析 ,为新世纪我国入境旅游的市场开拓战略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金莹  吴晋峰  唐澜  杨新菊 《资源科学》2013,35(8):1701-1709
亚洲入境旅游市场是中国最重要的入境旅游市场,研究亚洲各国入境中国的旅游流在全国的分布和流动规律对于巩固和拓展亚洲入境旅游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亚洲各国入境中国的旅游流的空间分布、转移及网络结构特征,并对旅游目的地城市在网络中的位置特征、网络关系互惠性、子群内外部联系等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①亚洲入境中国的游客中以男性为主,散客居多,青少年比例较高,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大学及以上学历,同时具有重访率高、停留时间长、选择相同的城市出入境等特点;②亚洲入境旅游流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密西疏”的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集群现象,集群内目的地城市间旅游流联系更紧密,集群间旅游流对长三角和珠三角集群的依赖性较高;亚洲入境旅游流在中国的转移方向和转移规模均具有不平衡性,全国性的转移与区域性的转移同时存在;③亚洲入境旅游流网络密度低,结构松散.根据旅游目的地的网络位置指标值,将网络节点划分为核心、重要、一般3种类型;④亚洲入境旅游流网络关系互惠性较低,旅游流双向流通能力弱.本研究从整体和宏观联系的视角单独对亚洲入境中国的外国旅游流进行定量研究,是对中国入境旅游流研究的精细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韩立宁  吴晋峰  王奕祺  任瑞萍 《软科学》2012,26(11):130-134,140
以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桂林、苏州、杭州、成都等地所做的入境外国游客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卡方检验法对不同性别游客的旅游行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入境外国游客到访的目的地范围基本一致,男性和女性入境旅游流集中分布在北京等少数核心旅游城市,女性入境旅游流空间分布相对均衡;与女性相比,男性入境旅游流在我国的转移和扩散更需借助北京、桂林、西安、上海等少数核心旅游城市来完成;男女入境外国游客在旅游动机、出入境口岸、游伴、旅游线路规划者等方面的行为特征具有显著差异;男女入境外国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方式和旅游障碍因素等方面的行为特征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提出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的历史特征与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中国1978—2009年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收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对"十二五"期间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与分析,得到的结果能够帮助我们把握"十二五"期间入境旅游业的变动趋势,并寻求最佳的调控办法。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管理》2017,(6):63-67
选取山东省17个城市2000~2015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等指标,对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位序规模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入境旅游总体发展不平衡,旅游规模绝对差异不断增大,但相对差异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总体呈首位型发展,但首位度呈下降趋势;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总体变化相对较少;集中指数总体较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首位城市入境旅游规模与理想入境旅游规模有较大的差距。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地理位置和交通因素是造成入境旅游规模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苏建军 《未来与发展》2012,(2):109-113,89
利用2001-2010年入境旅游消费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度、旅游消费弹性系数和旅游消费结构指数3个关键指标,分析了山西省入境旅游消费增长及其对国民消费的贡献。结果发现,山西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指数总体上"先升-后降-再升"的格局,其中,入境旅游物质消费呈下降趋势,而非物质消费呈上升趋势;从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度看,各项旅游消费的结构变化较大,购物消费变动最大,住宿和交通消费次之,变动趋势最小的是娱乐消费;从入境旅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看,入境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弹性系数超过1,入境旅游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其中,旅游购物消费对零售品消费的促进作用高于旅游餐饮消费对社会餐饮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入境旅游一定程度上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本文应用ARMA模型、游客集中度系数、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等定量方法,评估了金融危机对广东省入境旅游经济的总体影响,分析了危机对其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使广东入境游客量和旅游外汇收入比预期正常值分别降低了6%~15%和0.7%~1.1%,入境游客量和减少幅度超过旅游外汇收入减少幅度;危机使入境旅游游客集中度明显提高,增加了广东对少数几个入境客源地的依赖程度;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广东省在全国对入境客源的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他旅游目的地的挤压。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广东拓展入境客源市场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上海已成为我国西部省区的“二手客源地”之一,其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的一个缩影。入境流的空间转移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转移态是反映旅游流流向和流量的重要指标,计算研究发现旅沪客流主要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川、渝、桂、滇、陕等)。结合实际修正了传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并计算上海与西部省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对转移态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边境5省区(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西藏)属于非耦合区域,甘肃为低耦合区域,重庆、四川、贵州属于中耦合区域,陕西、青海、宁夏属高耦合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西部不同类型省区如何更好的吸引“二手客源”、发展入境旅游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魏刚 《华夏星火》2011,(2):45-45
2010年我国生猪市场整体呈现前弱后强的趋势,年初受供应增加的影响,生猪价格持续呈现下滑,下半年受冻肉收储和季节性消费影响,生猪价格出现反弹。2011年猪价在成本上升和存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能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13.
大理州入境旅游客流量的持续增长引起了大理州政府和旅游业界的高度关注。而对未来入境旅游客流量及时准确的预测成为制定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依据大理州历年游客流量的数据,提出了基于线性回归、算术移动平均、指数平滑和灰色系统等方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大理州入境旅客流量组合预测模型。通过实验仿真,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为大理州入境游客流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影响两国间旅游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依据1992-2008年数据,采用入境客流量、环比增长率、旅游偏好3个指标分析了中日关系对两国间旅游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日关系对中日两国间旅游的影响呈非对称性的特点.当中日关系恶化及危机事件爆发时,在入境客流量统计值、环比增长率和旅游偏好上形成明显的“波谷”.反之,当中日关系好转及利好事件爆发时,在入境客流量统计值、环比增长率和旅游偏好上形成明显的“波峰”.其中,中日关系恶化及危机事件发生对中国入境日本客流量变化要高于日本入境中国客流量变化.  相似文献   

15.
西藏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妍 《西藏科技》2009,(7):21-23
本文从西藏入境旅游客源和旅游系统中各市场在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双指标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状态特征进行分析,为西藏入境旅游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95年至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琦  杜忠潮  李玲 《资源科学》2009,31(6):994-999
入境旅游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本研究运用市场竞争态模型、地理集中指数,MapInfo软件对中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1995年~2006年,中国主要入境旅游城市外国游客人数从730.32×104人迅速增加到2561.60×104人,年均增长率达12.08%;全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结果显示,金牛市场和明星市场较稳定,而幼童市场数量增加较快;12年间中国入境外国游客的地理集中指数由30.29%减少到25.17%,表明入境旅游目的地逐渐趋于分散;②从东中西三大区域分析,数量上东部地区入境外国游客人数总量明显大于中西部,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市场在稳定中快速成长,中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市场呈现波动起伏态势;1995年~2006年,东中西三大区域入境旅游均呈现逐年发散态势,地理集中指数呈现以2.09%、1.99%、1.01%的速率扩散;③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体现出“东渐西递”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外国游客主要选择北京、上海及周边城市,21世纪初出现“南下西递”趋势,目前呈现由沿海一带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31个省(区、市)旅游外汇收入的面板数据,采用变差系数、Gini系数、Herfindahl指数、Theil指数研究了1996 - 2009年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集聚与分散,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集聚是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历史特征,分散是主流变化趋势;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和旅游资源水平在促进入境旅游经济分散化发展方面具有主导推动作用;而旅游业从业人员、第三产业比重和星级酒店水平阻碍了分散化趋势.基于此,提出促进中国入境旅游业均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入境旅游流空间转移与省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耦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宏盈  马耀峰 《资源科学》2008,30(8):1162-1168
上海已成为我国西部省区的“二手客源地”之一,其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的一个缩影。入境流的空间转移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转移态是反映旅游流流向和流量的重要指标,计算研究发现旅沪客流主要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川、渝、桂、滇、陕等)。结合实际修正了传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并计算上海与西部省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对转移态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边境5省区(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西藏)属于非耦合区域,甘肃为低耦合区域,重庆、四川、贵州属于中耦合区域,陕西、青海、宁夏属高耦合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西部不同类型省区如何更好的吸引“二手客源”、发展入境旅游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61-2013年东北三省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格局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洋  王玉辉  吕晓敏  叶永昌  汲玉河 《资源科学》2015,37(12):2501-2513
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本文基于东北三省1961-2013年71个台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选取了“欧洲地区极端事件统计和区域动力降尺度”(STARDEX)项目提出的57个极端指数中的8个核心指数,分析和揭示东北三省极端气候事件的空间格局及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降低东北三省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制定应对气候风险的策略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年和四季的高温阈值、低温阈值与最长热浪天数均随时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和春、秋、冬季的霜冻日数随年际表现为下降趋势;②东北三省西南地区易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北部易发生极端低温事件。同时北部亦是年和春、秋霜冻日数的高值分布区,且高温热浪的天数相对较长(高温热浪的季节);③年和秋季强降水阈值随时间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春、夏和冬季强降水阈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和春、夏、冬季强降水比例和强降水日数亦随年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秋季强降水比例和强降水日数则表现为下降趋势;年和春、秋、冬季的持续干期呈现下降趋势,夏季呈现上升趋势;④东南部是极端降水事件的高发区,夏季与春季、秋季为极端降水事件易发的季节,极端事件增多,且向西部蔓延。年与四季的持续干期的分布均呈现西长东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相对价格法”研究了汽油、柴油和电力等中国能源市场分割状况及其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能源市场分割呈现倒U型曲线,能源调出区市场分割情况更为严重。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N型走势,能源调出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更低,呈现出“能源效率诅咒”。市场分割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曲线,超过97.59%的样本点表明,降低市场分割水平有利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据此,本文认为,推进能源市场对内开放以消除市场分割,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等需求侧节能措施,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提升调出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是提升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