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薛长爽 《天津教育》2014,(17):105-105
智障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培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以及一些简单的技能,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为给智障学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我校坚持“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理,融入社会'”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智障学生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怎么让智障学生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已成为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我校本着让智障学生学会补偿、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这一办学宗旨,结合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走出了一条以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技能养成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的路子,从而提高了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新周 《成才之路》2020,(10):68-69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原因,适应社会能力较差,长大后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弱。儿童阶段通过个案分析科学训练,对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力有针对性地加以干预,帮助智障儿童制定社会适应力提升策略,引导智障儿童走出封闭的小圈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如果不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将来他们将没法在社会立足。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是智障儿童的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为特校教育提出新的课题。文章主要结合新课标,论述特校学习教育教学中,创新教育方法和理念,引领智障儿童适应社会能力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特殊教育的神圣使命。让智障儿童具备正常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学习自理能力,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还能有效地减轻社会负担。本文围绕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阐述,旨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何卫萍 《考试周刊》2016,(11):161-162
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损思维能力往往过于直观,抽象能力较差,概括性思维差,整体的思维能力缺乏目的性和独立性,使得他们的认知、情感、沟通能力及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明显落后于普通学校学生,为了让智障学生能更好地步入社会,回归主流,智障儿童教育的最终目标与落脚点,在于通过教育和训练,使他们适应社会,使他们成为能自食其力的人。因此,应以生活为中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多种生活劳动,在各类活动中建立有效互动机制,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智障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存在着恐惧、自卑、害羞等心理障碍。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克服智障学生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获得支持性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沟通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但由于脑损伤,智障儿童普遍智力发育较慢,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社会生活中难以与他人进行交流。本文针对智障儿童沟通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问题,探讨如何在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智障儿童的沟通能力,使智障儿童可以更好地适应并融入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智障学校的教育课程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来开展,学校对智障学生开展的各种教育都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能够独立生活作准备,而社会实践课是智障学生走向社会开始独自之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能最直接零距离的和教学内容接触,因此加强社会实践课的管理和研究能大大提高智障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调研目的社会适应,主要指个体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参照美国智障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简称AAMR)有关适应行为的定义,以及我国著名特教专家韦小满关于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的范畴,结合随班就读教育实际,本调研中的社会适应主要包括:生活适应、沟通与交往、艺术与休闲、健康与安全等方面内容。社会适应课程  相似文献   

11.
李祥军 《广西教育》2022,(10):30-33
本文通过对中度智障随班就读儿童的社会适应缺陷进行分析,从智力障碍的判定标准及分类、随班就读中度智障儿童适应缺陷的主要表现及社会归因分析、对中度智障儿童进行社会适应性游戏训练的策略和方法、游戏训练的效果检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最终得出运用游戏训练可有效提高中度智障随班就读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李祥军 《广西教育》2022,(10):30-33
本文通过对中度智障随班就读儿童的社会适应缺陷进行分析,从智力障碍的判定标准及分类、随班就读中度智障儿童适应缺陷的主要表现及社会归因分析、对中度智障儿童进行社会适应性游戏训练的策略和方法、游戏训练的效果检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最终得出运用游戏训练可有效提高中度智障随班就读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陈海辉 《新疆教育》2012,(12):124-124
智障学生最终的教育目的是让他们适应生活,小学阶段智障学生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适应生活的技巧。所以,智障学生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生活化。  相似文献   

14.
智障学生就业对社会、个人、企业、国家有着毋庸置疑的好处。首先,对个人来讲,除了让智障学生自食其力之外,还可以缓解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其次,对企业来讲,可以增加新的服务领域,智障学生同样可以为企业创造利润和财富,同时,雇佣残疾人,国家有一定的税务减免。企业可以针对智障学生提供服务机会,智障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最后,对国家来讲,除了可以解决智障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以保持社会稳定,尤为重要的是,可以构建和谐社会。关爱智障学生,给予他们正常的工作机会和待遇,正是和谐政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智障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一直是教学的重心。数学这门学科对智障学生来说,不仅仅是适应复杂社会的必需,也是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工具。据此,业界人士提出,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要贴切生活。在此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智障学生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意义何在?由于智障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在关注智障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合理地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课堂和社会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6.
特殊奥林匹克与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0月2日,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举行,这是致力于全球范围内1.93亿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的一项重大活动,通过智障人士及其家庭成员和其他支持者参与体育训练和比赛,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接纳和尊重,能融入广阔的主流社会,并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中国特殊教育>今年第9期刊登了国际特奥会主席蒂姆·施莱弗博士的文章<特殊奥林匹克与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殊教育的兴起为我国将近60万智障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机会,促进了这些被社会边缘化生命个体的解放。由于大部分的智障学生存在理解力、领悟力方面的困难,因此,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不好,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对智障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智障学生在这些特殊的学校中,不仅能够从日常管理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认知习惯,也能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弥补心理的缺憾,增强智障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重新点燃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智障学生的智力通常比普通人要低,他们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关注。在智障学校生活数学课教学中,教师需构建灵动课堂,让智障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好地适应生活与社会。  相似文献   

19.
李芝 《教师》2011,(23):74-74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培智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未知的知识接受起来相对来说是较慢的。为了让智障儿童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语文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效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似乎每时每刻都要与周围的人发生错综复杂的联系和交流。社会交往能力不仅是一个人满足自身需要、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更是生存的必要前提。智障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低下,严重地阻碍着他们融入社会、成功地独立生活。因此对智障青少年实施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已成为他们适应社会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