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闫宏军 《甘肃教育》2020,(6):133-133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受年龄、身体、心理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孩子会出现学习"粗心"的现象。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慎重分析,认真探究,坚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逐步矫正下去,逐步消除小学生粗心的行为。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一、分析错误原因,判断真假"粗心"1.小学生可以自己克服的真"粗心"。  相似文献   

2.
庞钊峰 《广西教育》2013,(29):80-80,82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难免会出现粗心的问题,拿到批改下来的作业本或试卷才发现丢分都是因粗心而导致的,但又总避免不了这些因粗心而犯的错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必须指导和帮助学生改掉粗心的毛病。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粗心的成因——注意力不集中、粗心的性格、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三个方面,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中通过探讨小学生在数学学科粗心现象与他们的心理因素做定性的相关性研究,从引起粗心的内部原因着手,找出根源,为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学习,减少不必要的粗心做出指导.研究采用了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人格特点和气质类型,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粗心测验"、"观察力和注意力测验"等问卷,对15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水平,以及短时记忆方式,都对粗心有明显的影响.在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消除小学生的粗心现象,提高学习成绩,发展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不应该犯的错误,家长常埋怨自己的孩子就是“粗心”,老师常批评学生“马虎”。但结果往往是“屡纠”又“屡犯”。那么,怎样才能防治学生“粗心”的毛病呢?以下对小学生计算“粗心”进行五方面的心理分析,供参考。一、感知错觉而造成“粗心”学牛在计算时.首个必须成知数据与符号所织成的算式。但由于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不够精细,因而有时获得的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出现把9读成6,把36抄成63,把28十巴与8+82看成相等的算式,等等。这种“视而不见”的现象,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严重。小学生的感知有较强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每当学生做题时犯了粗心是错误,家长都会埋怨自己的孩子,教师也常常说":你怎么这么粗心啊。"可见,粗心在小学生常常犯的错误,是教师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然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改掉粗心的习惯,养成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收益终身。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小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粗心毛病的形成,以及改正方法,提出如何培养细心的好习惯,希望对今后的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粗心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困扰着孩子、老师和家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数学解题中,很多时候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原因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是因为审题时的思考不细致,解题时的专注度不够等,我们把这一类现象叫作"粗心"。本文探究学生粗心现象的原因,着力于改善孩子的"粗心",寻求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粗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所谓粗心,一般指过失性的失误,即本来不应该错的错了。导致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心理上究其原因,探讨相应对策,以助于学生严谨学习习惯的形成。一、粗心的心理原因与分析造成小学生数学学习粗心的根源,是人的感知、思维、注意、记忆出现了障碍,其主要致错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粗略、不精细学生在学习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理解数学问题。由于他们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精细,加上他们看题、演算又急于求成,因而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感知…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中,式题验算能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实际验算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和家长都认为是孩子太粗心了。真的只是粗心吗?笔者对小学生式题验算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考试粗心现象是指在对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构成掌握的前提下,学生在考试中出现遗漏与错误的心理现象;小学生考试粗心现象的发生存在学科差异与年龄差异,与学生的书写水平的阳性得分呈中等程度正相关;小学生考试粗心现象的形成与后天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关,学习习惯不良引起的考试过程中心理能量的不合理分配,进而抑制了考试过程中的阅读感知与思维加工,造成疏忽与遗漏.书写规范训练可能有助于克服考试粗心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粗心是学生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调查了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中粗心所表现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粗心变细心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计算粗心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顽疾”.为了根除学生计算粗心的“顽疾”,让学生从“粗心”嬗变为“细心”,教师应该激发学生浓厚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及指导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有效的计算方法等.基于此,文章从创新练习形式、实施有效评价、优化练习内容三个大方面分别探究了让学生产生计算兴趣、形成良好习惯、内化计算方法的策略,旨在帮助小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55名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一学期的跟踪研究,获得如下成果:(1)采用作业分析法归纳出小学生计算粗心的三种主要类型:混淆型、错写漏写型、干扰型;(2)运用信息加工理论探讨计算粗心的心理机制,并对粗心型和无粗心型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测试比较,发现知觉、记忆、思维综合障碍是导致小学生计算粗心的直接原因,且不同类型在知觉、记忆、思维方面的障碍各有侧重;(3)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达到消除小学生计算粗心现象,提高计算成绩,发展认知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计算出错现象比较常见,很多学生都不以为然地认为是自己粗心造成的,不少家长也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小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原因比较复杂,并不单纯是因为孩子粗心造成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出错的缘由,并在教学中进行预防和纠正,借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正确性,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少年儿童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A2):5-6
<正>或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批改试卷的同时连连为学生的粗心摇头可惜,在无需讲评的情况下学生能独立订正好大部分错题,优中差各个等级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情况,虽然粗心是难免的,但是倘若以此为借口不加以重视,必将导致更多的粗心。粗心是考试中的心魔,最大限度地避免粗心是取得高分甚至满分的保证。下面我就小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存在的常见粗心问题和应对策略谈谈看法。小学数学考试中常见的粗心: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学习成绩归因的调查表明,小学生一般都把学习的成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努力”、“粗心”分别是学生学习成、败的首要因素,而教师的教学、父母的关心则是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此外,学习成败还受到年龄差异和班集体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应实施相应的指导策略,如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实施科学评价,消除性别偏见,加强学生对学习归因的训练,注重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很多教师都将其归咎于学生学习马虎、粗心,没有意识到错题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而本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则是对错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84):73-74
粗心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困扰着孩子、老师和家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数学解题中,很多时候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原因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是因为审题时的思考不细致,解题时的专注度不够等,我们把这一类现象叫作"粗心"。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粗心"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这一问题令很多教师头疼,家长困惑,而学生又难以克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找到原因,通过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逐步克服粗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计算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同时计算也是小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技能,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而小学生粗心马虎的性格会影响他们的数学计算结果。那么应该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呢?很显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今天,就"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培养研究"这个话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20.
<正>当询问一名学生一道简单的题目为何会出错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因为粗心"。事实果真如此吗?追本溯源,很多是与知识点混淆、概念模糊、生活经验短缺等因素有关。学生这种似会非会的情况,不妨称之为"伪粗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沟通各部分联系,让学生通过类比、联想、知识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体会不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真正与"伪粗心"挥手告别。一、将错就错,引导自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